中國古代建築別具一格,極富特色,
歷來都為建築愛好者所津津樂道。
可若你細細觀察
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無論是大戶人家的山水園林
還是平常人家裡的小小庭院
都會在院子裡擺上一大口水缸
那麼大家在院子中央擺放水缸的原因
到底是什麼呢
是不是有什麼講究
就讓小景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傳統文化影響
在古代,家庭風水是一個很重視的問題,所謂「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所以在很多中國人家中當自然條件無法滿足依山傍水的需求時,就會擺放一些水缸、魚缸之類用來消災聚福。
要是說到擺放水缸最多的地方,非紫禁城莫屬。在走進故宮太和門之後,總有一些金燦燦的大缸不時奪人眼目。
在中國古代的器物等級中來說,缸屬於上不得臺面的陋俗之物,它與漢白玉臺基上的香爐、龜鶴相比,實在不起眼。向來講究尊卑的皇帝們要在普天之下最莊嚴的地方擺放這樣的大缸,並且還要用貴重的黃金將它們塗抹均勻,這其中自然有著皇家特殊的需求。
在皇帝們眼中,這些大缸真正的名字叫做吉祥缸,也被稱作太平缸,一般來說都是用鐵和銅鑄造的,如果按照它們的材質又可以被劃分為鐵缸、燒古青銅缸和鎏金缸。
據清代檔案的記載,紫禁城裡一共有308口這樣的吉祥缸,但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剩餘的吉祥缸數量為231口,其中鎏金的大缸有18口,其他均為青銅缸或者是鐵缸。而這三種缸還有一個共用的名字,那就是「門海」。
蓄水實用性影響
現代學者普遍認為,大戶人家在院子中放水缸,其實是為了防火。
中國古代建築好以木材搭建,木柱、木樑,甚至連窗戶框都是木製的。建築木材一般比較乾燥,十分容易引發火災,因此中國歷史上的火災比比皆是。
面對頻繁發生的火災,古人不得不著手預防。而在家裡放口水缸正好能及時滅火,所以古人才會在院子裡放口水缸。大戶人家的院子大、房子多,潛在的著火點更多,著火的概率也高,因此擺放的水缸也就更多。
在講究等級莊嚴的「天下第一家」紫禁城內,這樣的水缸擺得更多,足足有308個。
所以古人在院子和房屋中間擺放水缸,並不全是為了聚氣納財之類的虛幻目標,也是為了防患於未然,在火災來臨之際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家人和財產。
中式美學影響
庭院中擺放老缸
可見古人之雅致,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除了擺放水缸之外
在《小窗幽記》一書中
我們還可以讀到類似的審美需求:
松底有石,石欲怪
石面有亭,亭欲樸
亭後有竹,竹欲疏
竹盡有室,室欲幽
在古人的住宅裡,無論是大戶人家的山水園林,還是平常人家中的小小庭院,總會放置一口水缸,看似平凡普通,但卻蘊藏了千百年來,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美學境界。
雅、逸、妙、空等等,皆是中式美學意境。它是超脫於事物本身,「意境」為中式美學的核心,出於對宇宙本體「道」的尊崇,中國人將美歸之於道,基於對道的藝術詮釋,將美歸之於道的形態——「意象」和其高級形態「境界」。
美到道,亦即美在意境
古人為什麼把水缸稱作「海」
海字不單是指大海,它還借指那些體量較大的器皿,國寶「瀆山大玉海」其實就是一尊碩大無朋的玉缸;
古人期盼在門前有了大海房屋就不會再有火災的發生;
因為這些體積較大的大缸可以儲存大量的水,關鍵的時候可以用來滅火,而且就在門前可以隨時取用,所以因之整個功效,才有了門前之海——門海的稱呼。
枕水樓臺夕照中,無期麗景入簾櫳。
老缸水裡凝天色,陋室書邊沏藻風。
庭院中的那一方老缸
裝得下詩詞歌賦
也裝得下錦繡山河
整個院子因為老缸的點綴,
多了一份古樸的歲月感,
讓人感到無比的舒適與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