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個家庭幸福標準,排名第一是兩個女兒,一兒一女反而是第二名,感覺這標準是要刷新三觀了。
雖說生男生女都一樣,但自從放開二胎後,大家開始重視養兩個的不同了,但這麼個排名還是很出乎意料的。
第一胎是女孩,傾向於生二胎的家庭,個人感覺基本都想要兒子吧?正如第一胎男孩,二胎多希望是女兒一樣。你生兩個女孩就第一等,別人生兩個兒子就最差等,這個排名就很揪心啊!這還沒完,三個女兒竟然排倒數第二名!?難道這是考慮了想要兒子沒達成的痛苦,就把三個女兒家庭放在了烤火架上了。所以排名的標準既不客觀,也不主觀,因為即使主觀也要統一標準吧!
儘管這個排名有點不靠譜,但也證實了一個新觀念——重女輕男現在很普遍了,尤其是在大城市。至於農村,估計重男輕女還是主流,為什麼?這是經濟基礎決定的。
在農村,決定一個家庭收入的主要還是靠體力勞動,一個家庭男勞力的多少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看看《平凡的世界》裡金家兒子多,在村裡打架上都壓田家一頭;少安、少平精壯,沒人敢小覷孫家。農家要是養三個女兒與養三個男孩產生的收益差距極大。再考慮到傳宗接代的思想,沒有男孩的家庭被周圍人看不起等因素,重男輕女是必然的。說實話,在重男輕女的長輩裡,老太太往往比老爺子更多、更甚。
在城裡,體力勞動在經濟收益上遠遠落後於腦力勞動,加之知識經濟時代,體力收益與腦力收益差距還在拉大,對大部分家庭來說,生男生女還真沒啥差別。且考慮到養育男孩(俗稱建設銀行)結婚買房等的成本,以及女孩(俗稱招商銀行)在陪伴家人、照顧年老父母的優勢,重女輕男觀念興起在所難免。正如最近很火的《都挺好》,蘇明玉一個女孩比她爹加兩個哥哥還強,不僅掙得比他們多,而且為人處世也遠遠強過他們。
想起最早的重女輕男思想倡導者——杜甫。他在《兵車行》裡寫到: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這是在戰亂年代,男丁多被徵兵或服苦役,生女相比生男,不僅在家庭資產負債表,還是在家庭收益率上好的太多了!
到了現在,再看生男生女的收益,總體上女孩的投資回報率比男孩增長快,儘管還沒明顯超越,但穩定性勝過男孩。當然這和家庭的投入是有關係的。在農村,生好幾個男孩,每個投入都不能太多,後期收益也就一般,不排除有鳳凰男,但比例極少,而且敗家兒子肯定比女兒多。從媒體報導看,多是男生坑親爹,女生坑乾爹。在城裡,不管生男生女,當前大部分還都是一胎。在經濟條件和投入遠遠勝過農村的情況下,女孩的投入產出比明顯更好,考慮到城裡人在媒體上的曝光程度更高,眼球效應下,大家覺的生女孩好的就多了。男孩可能高收益也可能跌破底線(類似股票),女孩收益很難報表,但跌價也很少觸底(類似債券),重女輕男,只是當前經濟大勢下,人們避險情緒的反映之一。
再說一個流傳甚廣的觀念——男孩窮養女孩富養,這個沒有什麼道理。個人經歷來看,在純學習成績上,孩子的智力和勤奮程度是第一位的,花大錢不管是進名校還是高價補課,效果一般;在藝術、體育等特長上,除了孩子天分,花大錢確實是第一位,說白了成就都是錢砸出來的,不論東西方都這樣。看看去年奧斯卡名片《我,花樣女王》。所以說,富養窮養與男女無關,而是與選擇要競爭的領域有關。
綜上,考慮到男孩的股票屬性,女孩的債券屬性,兼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一男一女的家庭才是最幸福的,而且一子一女正好是個好字,老祖宗就是這麼造字的。
看完,關於幸福家庭標準,你還有什麼不同意見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