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航天醫學研究建設成果豐碩

2020-12-17 中國軍網

本報訊 許艾素、王廣雲報導:12月11日,第十一次全軍航空航天醫學學術會議暨第十次全國航空航天醫學學術會議在空軍總醫院落下帷幕。軍內外200多名航空航天醫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立足現代醫學前沿,聚焦航空航天領域,瞄準未來航空航天醫學發展進行深入探討。17個大會專題講座、67篇論文,展示了我國航空航天醫學研究建設最新成果。

筆者從大會了解到,近年來,緊緊圍繞戰鬥力建設重大現實課題是我國航空航天醫學研究的一大重點:圍繞高性能戰機裝備部隊,深化航空衛生保障研究;圍繞飛行人員醫學選拔,開展前瞻性檢測技術研究;圍繞飛行人員主要停飛疾病,開展臨床診治與醫學鑑定關鍵技術研究;圍繞空運空降作業任務,開展醫學保障技術研究;圍繞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行,開展醫學保障系列研究等。會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相結合、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湧現的階段性成果以及成果的轉換,備受與會者矚目,也為推進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專家:深化軍事航空航天醫學研究 助力部隊戰鬥力提升
    王志翔 攝    新華社西安11月1日電(王志翔)由全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空軍軍醫大學承辦的2019全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1日在西安舉行。本次年會將圍繞軍事航空航天醫學、相關交叉學科前沿組織多場特約專家專題講座,並就以提高飛行效能和作戰能力為目標的航空醫學問題及航天員中長期飛行失重生理效應與防護、醫學選拔、載人登月與火星飛行前瞻醫學研究等航天醫學重大問題展開交流探討。    全軍航空航天醫學專業委員會是我國軍事航空航天醫學及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最高學術組織和主要力量。
  • 我國航天醫學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李宣良、白瑞雪)經過中國航天員中心多年的研究和實踐,我國航天醫學研究已經進入分子細胞生物學階段,具備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航天員中心首席醫監醫保醫生李勇枝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們已經從空間飛行效應的現象觀察深入到航天環境對人體影響的機理研究,從宏觀的整體組織水平深入到微觀的細胞分子水平,通過研究空間環境因素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內在發生機理,提出和制定針對性強的有效對抗防護措施。
  • 盤點航空航天背景深厚的大學 最後兩所不是211
    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位於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以同時發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學研究為特色的大學,現直屬工業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與教育部、陝西省共建,也是"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
  • 中國高校航空航天學院院長聯席會2020年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尤政表示,航天航空是國防工業的核心,是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防線,清華大學在航天航空領域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為我國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航天航空領域高技術的快速發展作出了努力和貢獻。近年來,清華大學與航天航空領域單位成立了研究中心、研究院等聯合機構,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緊密合作。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揭牌
    2020年1月1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新主樓第二報告廳舉行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大會。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拓展醫學學科與鞏固北航特色結合起來,把探索基礎前沿科技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結合起來,以培養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貢獻為己任,突出航空航天特色、創新辦學模式、紮實推進建設,努力實現北航「優勢醫工」的戰略布局,探索新型醫學院建設,為服務「健康中國」戰略做出新貢獻。
  •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專業詳解
    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是「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的二級學科,本學科是研究和解決在航空、航天、航海與水下特殊環境所出現的各種醫學問題以保障作業人員與乘員的安全、健康、舒適與工作能力的一門學科。、航天與航海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應對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專業具有較系統的專業知識對其中的一個三級學科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從事該分科實際工作的能力具有從事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教學、科研工作、或完成本專業實際任務的能力。
  • 中北大學布局航空和醫學學科,助力雙一流建設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興辦醫學院、試圖躋身醫學人才培養「高地」的高校名單越拉越長,並逐漸匯聚成為一股潮流,許多人甚至將醫學院視作頂尖大學的標配。山西省的理工科名校中北大學就在近期布局航空和醫學學科,為本校雙一流建設助力!
  • 我國航空航天類高校排行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位列第一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我國以航空航天相關學科為特色的幾所好大學。事實上,我國開設航空航天相關專業的高校較多,但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的院校還是比較少的,在這一領域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位列第一毫無懸念,除此之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航空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瀋陽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也非常不錯。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步入新階段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這裡隆重舉行200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小型高精度CMOS天體敏感器技術項目」、「寬溫域和耐腐蝕巨磁致伸縮材料及其應用」兩項科研成果,同時榮獲本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一年前,同樣是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頒獎大會上,北航研製的「衛星新型姿控儲能兩用飛輪技術」獲得了200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發布2030國際合作戰略
    目前,DLR建立了一個涵蓋全球110餘個國家500個機構(包括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大學、工業企業和航天機構等)的國際關係網絡,在南極洲、加拿大和西班牙等建設國際研究中心,比利時、巴黎、華盛頓和東京設有國際辦公室。在歐洲範圍內,DLR與歐盟和歐洲航天局保持有良好且密切的聯繫。
  • 他們是神舟飛船的締造者,更是我國航天事業的中流砥柱
    航空航天類專業是一個研究航空航天有關的專業。近年來,學校持續強化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在航空動力、關鍵原材料、核心元器件等瓶頸領域的研究取得突破,多項標誌性成果直接應用於國防建設。學校團隊參與論證並助力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研製成功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學校牽頭設計研製的某型無人機定型並執行重要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中位居無人機方隊陣首。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
    相信在我國航空航天技術不斷進步、科學探索的腳步加快、技術發展的目光望向宇宙的當下,許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航空夢」,這也吸引著每年諸多考生報考航空航天類高校。
  • 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專業簡介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航天、航空、航海(簡稱三航)事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嫦娥一號探月計劃的實施,激勵著每一位有抱負、有事業心的有志青年凝聚在這些偉大事業的周圍貢獻力量。為了更好地為我國三航事業的發展輸送高水平人才,2004年5月18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以下簡稱航院)成立,並於當年開始招收工程力學與航天航空工程專業的本科生。
  • 七十年漢字研究成果豐碩
    70年來,漢字研究在繼承傳統「小學」的基礎上,立足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新要求,得益於甲骨文等大量古文字材料的新發現,取得了全面發展和顯著成就,逐步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現代學科。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適應新社會、新時代現實需要,推進文字改革和語文現代化建設,開拓了現代漢字、漢字教學、漢字信息化處理等研究領域,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文字學研究的視點和走向;二是文字學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面向現實需求,取得了重要的進展,為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了理論支撐;三是古文字研究取得巨大成就,近代漢字研究異軍突起,為漢字發展史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是重視發揚漢字研究優良傳統,漢字與中華歷史文化深層關係的各類研究新作迭出
  • 航空醫學工程中心在京成立 助力「醫工結合」創新發展
    航空工業黨組成員、總會計師李耀在20日舉行的儀式上指出,組建成立航空醫學工程中心,是航空工業立足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標誌著航空工業向「醫工結合」轉型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因此,十分有必要補充完善中國的航空醫學體系,開展航空醫學研究,探索高性能航空裝備對飛行人員的系統影響,特別是從人機工效學的角度,解決航空醫學工程的一些關鍵技術和問題。  對於中心建設發展,李耀強調,中心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戰略合作,構建「一個中心抓總、多個研究方向協同、藉助空、海軍和高校、科研院所資源作補充」的軍民融合研究應用架構。
  • 突出航空航天特色 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李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建於1952年10月,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建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院校。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北航一直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也是首批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大學。
  • ...燕山大學設人工智慧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慕尼黑工業大學...
    據悉,深圳市與清華大學有著長久的合作歷史和良好的合作基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設立,將為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創新動力。據了解,清華大學與深圳市的合作由來已久。從1996年市校合作創辦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到2001年共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再到2014年建立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2016年籤署協議共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雙方的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 捷報頻傳 西安交大創新發展成果豐碩
    11月24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的第一步。嫦娥探月工程背後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單位和數以萬計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辛苦付出,西安交大科研人員也為這項偉大的事業貢獻了一份力量。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10月20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于洋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Nature Astronomy》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文章標題為《Reconstructing 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op-shaped asteroids by the
  • 航空航天是同一個專業?很多考生家長都搞錯了……
    隨著中國航天航空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考生都想報考「航空航天類」專業。但是很多家長認為,航空航天是一個專業,其實航空和航天是兩個方向。航空技術主要是研製軍用飛機、民用飛機及吸氣發動機,航天技術主要是研製無人太空飛行器、載人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和飛彈武器,最能集中體現兩者成果的是航空器和太空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