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人權博物館丨「人權」抽象概念如何做博物館?

2021-02-10 展館設計

位於溫尼伯(Winnipeg)的加拿大人權博物館(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是整個國家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曲線形的鋼筋和玻璃結構閃閃發光,自成一景。博物館內展品也極富衝擊力,不禁讓人思考,在人類發展歷程中,自己所在其中的位置。

這是全世界首座人權博物館也是唯一一個致力於人權意識和教育的博物館。在加拿大是唯一一座建立在首都渥太華以外的國家級博物館。博物館除了十個常設展覽外還有不定期的短期展覽。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十大展區:

what are human rights?什麼是人權?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土著的觀點

Canadian journeys 加拿大之旅 

protecting rights in Canada  加拿大的人權保護

examining the holocaust  審查大屠殺

turning points of humanity 轉變人性

breaking the silence 打破沉默

actions count 行動數據

rights today 當代人權

inspiring change 激勵變革

what are human rights? 什麼是人權?

介紹人權

縱觀歷史,人們一直在努力解決有關人類尊嚴,尊重和責任的問題。今天,「人權」一詞通常指的是我們所擁有的權利和自由,因為我們是人。這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想法。在這個展區中,通過多媒體展示,人們談論自己對人權的看法。時間表介紹了歷史上和世界各地人權歷史中的100個選定時刻。

indigenous perspectives  土著的觀點

表達權利和責任

加拿大土著--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有基於世界觀的權利和責任概念,其中每個人和所有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該展區是博物館最具戲劇性的空間之一,重點是圓形劇場的弧形木板條,其中一些包括原創藝術品。該劇場將播放一部360度電影,分享土著權利和責任的故事。

Canadian journeys 加拿大之旅 

無數的故事,無數的旅程

加拿大在保證人權的道路上經歷過失誤。通過展示加拿大人權奮鬥史,反映加拿大為實現所有人的人權所作的持續努力。這個展區是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個,探索了數十個加拿大故事,從民主權利到語言權利,從良心自由到免於歧視。數字畫布在29米的屏幕上傳遞故事。

protecting rights in Canada  加拿大的人權保護

加拿大不斷發展的法律框架

加拿大獨特的法律體系已經發展到保護人權。這個法律體系被比作「living tree」,因為它有能力成長並適應新的現實。本展區顯示了重要的原始文件,包括1982年的「憲法公告」。

「living tree」投影喚起了法律的不斷演變。圍繞圓桌展示的是不同的法庭案件,參觀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關鍵的案件。

參觀者通過觀看Living Tree這一大型詩意視頻投影,喚起了加拿大法律的靈活性。
Living tree 建立在可擴展的軟體解決方案之上,可以更改動畫的流程和文本。向外射擊的分支機構是法律機構的列表,最後葉子揭示了直接影響加拿大人權利的行為。

這件藝術裝置可以讓遊客知道,加拿大的法律是可以隨著當前和未來的社會需求和現實因素而發展和變化的。

examining the holocaust  審查大屠殺

人權的脆弱性

當納粹政府利用法律和暴力剝奪人們作為公民和人類的權利,而大多數人繼續這樣做時,種族滅絕就是可怕的結果。本展區研究大屠殺,並試圖阻止它的發生。「碎玻璃」劇院以影片的展示方式展示了加拿大人反猶太主義的經歷。

turning points of humanity 轉變人性

「集體行動」和「世界人權宣言」

「權利屬於我們,只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無論我們是誰或我們生活在哪裡。」於1948年在「世界人權宣言」中獲得通過。人們繼續不知疲倦地為之努力,使這個偉大的希望成為現實。

名為「集體行動」的裝置展示了各種各樣人權領域的故事。整個互動展覽通過監視器上展示了8個人權主題,類似於雙聯畫。每個雙聯畫都提出了關於獨立的人權問題,讓人們進行探索。

當視頻顯示在大型完整的55'屏幕上時,敘述者和參觀者之間的面對面交流創造了親密的感覺。每當裝置無人參與互動時,屏幕上的圖像會模糊不清。當訪客接近裝置時,此時圖像將變得清晰,並且屏幕上會顯示各項操作指示,增強互動性。

breaking the silence 打破沉默

談論侵犯人權的問題

言語是強大的。當人們敢於打破對大規模暴行的沉默時,他們就會促進人權的發展。

該展區探討了世界各地許多暴行中保密和否認的作用。它包括對波士尼亞的烏克蘭大饑荒,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大屠殺,盧安達種族滅絕等等。展區中心是一個數字研究表,提供與大規模侵犯人權有關的圖像和文件。

actions count 行動數據

這個展區設計了一個交互式表格,提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選擇將如何影響他人。

rights today 當代人權

當代世界的人權

在我們相互聯繫的世界中,人權正在不斷變化。我們該如何行動起來?意識,批判性思維和深刻理解有助於我們確定有效的行動。該展區將我們與當代人權鬥爭和行動進行面對面交流,展示了互動式掛圖,人權維護者的掛毯和小劇場,使我們能夠批判性地思考我們觀看和閱讀的內容。

inspiring change 激勵變革

促進對話和參與

人權對你意味著什麼?尊重他人?所有人的尊嚴?平等和自由?理想通過行動變得真實。本展區旨在激發個人對我們每個人如何為積極的社會變革作出貢獻的反思,展區融合了促進人權的事件中的對象和圖像,並要求我們思考自己在為所有人建立一個更美好世界中的作用。

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設計其實是一條從黑暗通往光明的途徑,參觀者可以從形似樹根的混泥土地基開始從地下的黑暗中,通過十個展館,在越來越強的光線中,走向樓頂全透明的希望之塔,最後沐浴在光明中俯瞰溫尼伯全貌,看紅河在腳下流過。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意義並不是為了緬懷過去,評論複雜的人權問題中誰對誰錯,而是通過現代最先進的電子展覽技術來講故事,和參觀者互動,讓參觀者去感悟,去思考。

本微信圖文資料來自humanrights.ca,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學習!

相關焦點

  • 人權概念的普遍性|路易斯·亨金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討論人權概念的普遍性要求助於對術語的定義和解釋。關於人權的概念和普遍性的概念我提供一種解釋。人權不等同於正義或「善的社會」或如一些人所想的民主,儘管人權思想與所有這些都相關。簡明的說,人權思想宣稱每個人都有合法的向他或她所在的社會要求規定的自由和利益的權利。如果有的話,人權很少是絕對的。人權是表面的權利(prima facie)並且有時要向強制的公共利益低頭。德沃金建議人權一般「勝過」其他的公共利益。
  • 「慰安婦」人權影展臺北啟動
    本報臺北8月3日電 (記者王平)2017國際「慰安婦」人權影展4日起在臺北舉行,多部「慰安婦」紀錄片將展映,聚焦「慰安婦」倖存者最真實的生命故事。
  • 呂怡維:人權概念和人權思想的中國話語闡釋
    世界著名的人權文獻如英國1689年《權利法案》、美國1776年《獨立宣言》、法國1789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1948年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1953年《歐洲人權宣言》等,都並沒有對人權的標準進行準確和具體的描述。也就是說,人權雖然相繼被各國憲法確認為一項基本原則,但人權的具體標準該如何表述至今學界和社會仍未達成共識。我們充分肯定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在促進世界人權事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 人權專家:人權入憲使人權得到充分的憲法保障
    人權作為一個概念有天賦人權說,而光講人權並不能保證它得到實現,所以需要在法律上規定下來,變成法律權利,得到國家和法律保障,這樣出現了法律上的人權概念。這兩方面的人權概念是相輔相成的。道德上的人權概念需要通過法律的人權概念表現出來才能得到保證。而法律上的人權概念需要有道德層面上的人權概念作為基礎。
  • 人權高於主權 秩序高於一切
    西方國家近代以來高舉人權的旗幟,對其他國家橫加幹涉,貌似它們佔據了道德制高點,「保護」人權成為了它們介入別國內政最好的藉口。一個社會什麼最重要?公平?人權?是的,公平人權都重要。現在幾乎全世界都在高喊人權,但是什麼權利屬於基本人權?相信每個人的回答都會有所不同。每個人在行使自己認為的基本人權的時候,都會對他人的基本人權造成侵犯。穿衣戴帽是個人的基本權利嗎?相信很多人回答是的。但是哪個國家允許在公共場所裸體呢?
  • 講座回顧丨儒家如何認可人權與動物權
    講座題目為《儒家如何認可人權與動物權——一個羅爾斯式的路徑》。本場講座由復旦大學哲學院白彤東教授主講,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湯元宋老師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溫海明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宋洪兵教授評論。講座伊始,白彤東教授首先指出,自由和民主在自由民主體系裡是兩個獨立的概念,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本次講座的主題為儒家如何跟廣義的自由、法治、人權、權利接軌,如何處理儒家與權利兼容性問題。
  • 兒童人權的概念和特徵
    兒童人權的概念和特徵一、兒童人權的涵義和內容兒童人權是指兒童依法享有其生存與發展、自由與平等而且不被侵犯的所有權利,就是兒童所享有的各種基本權利的綜合,通常主要包括兒童的人身權、受保護權和發展權。由此可見,人身權、受保護權和發展權和參與權成為兒童人權的主要內容。所謂兒童人身權指國家憲法和法律或者國際法、國際公約賦予兒童並且能夠實證和實現的兒童基本權利,是兒童人權的基本內容,包括兒童的生命權、生存權、國籍權、健康權、姓名權、尊嚴人格權、肖像權、身份證權、受教育權、財產權等。兒童生存權包括生命安全權和生活保障權,使兒童在生命安全和生活照顧方面得到保障。
  • 人權和公民基本權利的概念、區別與聯繫
    1、概念(1)人權是一個政治概念,是指人之所以為人就應當享有的權利,其最初的含義包括 了人們追求生活、財富、自由和幸福的權利。人權的觀念起源於「天賦人權」學說,人類歷史上最早確認人權的憲法性文件是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伴隨社會的發展,人權的觀念經歷了從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到社會經濟文化權利,從個體權利到集體權利,從國 內人權到國際人權的發展過程。
  • 何兆武:天賦人權與人賦人權
    說「一個人無償地獻出自己」,這種說法本身就是「荒謬的和不可思議的」,「這樣一種行為是不合法的、無效的,只因為這樣做的人已經喪失了自己健全的理智。」自由是與生俱來的權利,是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放棄、不能獻出的權利,「放棄自己的自由就是放棄自己做人的資格,就是放棄人的權利,甚至就是放棄自己的義務。」「這種棄權是不合人性的;而且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一切行為的道德性。」
  •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審議美國人權 中國代表:關切美國根深蒂固的人權...
    今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瑞士日內瓦總部對美國人權狀況進行審議。中國代表表示,中方對美國一些根深蒂固的人權問題表示關切,建議美國:正確應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根源,消除過度執法現象;全面公布其情報機構濫用酷刑情況,確保問責;停止境內外監控活動;尊重土著人和少數族裔權益。 據聯合國官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第22屆會議於5月4日至15日在日內瓦舉行。
  • 論天賦人權
    它以唯心史觀抽象出來的人性論,成為資產階級人權理論最早的思想淵源。在隨後的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荷蘭資產階級思想家首先提出「天賦人權」的概念。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中明確地闡述了「天賦人權」,認為這種天賦人權就是自然權利,國家就是人們通過締結契約轉讓一部分自己的自然權利而產生的。同時人們還保留了一部分自然權利,這些被保留的權利既不能轉讓,也不能剝奪。
  • 世界人權宣言
    Humphrey(加拿大)[4-5定稿《世界人權宣言》是在1946年大會第一屆會議中討論的。大會審查了《基本人權和自由宣言》草案,送交給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發交人權委員會……在擬定國際人權法案的時候審議。」人權委員會在1947年初第一屆會議上授權委員會成員擬定名為「一個國際人權法案的初稿」。後來這工作由一個正式的起草委員會接辦。
  • 想帶娃去博物館學習,我該怎麼做?丨博物館 X 兒童教育
    從具體到抽象除了同化與順應以外,兒童學習還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如果沒有相關的經驗作為支持,詞彙對兒童來說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小小的孩子也許可以通過多次重複和背誦來記住大量詞彙。>活動來進一步理解書上的概念。
  • 什麼是「天賦人權」?
    因此,人權是一種基於人類的本性的一種權利。這種與生俱來的權利,就是自然權利(Nature Right)。自然的權利到了中國,就變成了天賦權利,因為中國正統思想中沒有西方意義上的「自然」的概念,只有文化、政治等意義上的「天」的概念。自然權利既然歸根於人性,那麼要獲得天賦人權的內容就要回溯到人的本性。
  • 辯論人權—在日內瓦人權國際電影節暨論壇上關於中國人權辯論時的...
    大家就中國人權提了一些問題,我也談談自己的看法。主持人剛才提到「中國崛起對國際人權的挑戰」,但我的看法正好相反,我認為沒有中國在人權和人的自由方面的巨大進步,中國的這種崛起是不可能的。您不妨問一問您在中國或者世界任何地方見到的中國人:中國的人權究竟是好了還是壞了?我想大多數中國人的回答是現在更好。
  • 期刊|伍科霖:新興人權困境及其辨證
    然而,新興人權的出現勢必造成人權概念偏狹、道德祛魅、價值減損嗎?是否有必要給予人權一個普遍、確定的概念?應如何看待每個國家基於多元表達所產生的新興人權這一現象及其可能存在的價值增量?這些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 王秀梅:試析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與涉朝人權問題 ——兼及朝鮮人權問題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在2004年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還沒有被人權理事會取代的時候其首次將朝鮮列入了國別人權審議的名單,並任命人權專家蒙丹蓬為特別報告員,就朝鮮人權狀況進行報告。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建立後,蒙丹篷仍為朝鮮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每年向聯合國大會和人權理事提交朝鮮人權狀況的報告。
  • 「人權」寫進憲法是把保障人權提到最高地位
    「人權」兩個字明確地寫在憲法裡是一個重大的升華。就是國家把保障人權提到國家的最高地位。說實在的,我國的一切活動就是為了尊重保障人權和發展人權。  主持人:按照您剛才的說,實際上新中國成立以後,把涉及到人權的一些內容都規定在憲法裡,只是沒有提「人權」這個詞。
  • 房廣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人權意蘊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概念的歷史性和具體性,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礎上,適合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要求,體現悠久的中華人權文化和當代人權訴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理論和人權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概念是歷史的具體的。
  • 中華文化中的人權概念(駁中國無人權論)
    正如啟蒙學家強調天賦人權,這句話或多或少帶有著打破羅馬教廷的溯源,有些憤世嫉俗的成分。西方人如此強調自我的人權,但同時西方精神價值是利己的,這種人權和自身利益是掛鈎的,所以說你侵犯我的人權,你就是在侵犯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