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空之城》熱播的時候,裡面家長們的教育方式引發了廣大網友熱烈地討論,尤其是看到事無巨細都要監督的輔導老師更是感到瞠目結舌:大到每日作息,各科學習,小到室內溫度,檯燈亮度,飲食結構,都有明確的規定。每個家長為了讓孩子提高成績,輔導班,開小灶,找關係等等,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心狠手辣」,一個教授甚至專門把家裡的書房改造成不見天日的「監獄」,每天監督孩子完成他布置的作業。
我們對孩子教育方式的討論,自不斷接收到歐美觀念起,就沒有停止過。是學習歐美文化放手讓孩子們自由成長,還是堅持中國傳統文化的高標準嚴要求,這個矛盾的心理在80、90後父母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跟自己不一樣的快樂童年,享受自己沒有享受過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夠在成人前夯實基礎,為面對未來挑戰時做好十足的準備。如果你也有這種矛盾的心理,《虎媽戰歌》這本書或許能幫你打開另一種思路。
02
《虎媽戰歌》自2011年在美國出版發行後,就在美國掀起了龍捲風般的討論爭議。這本書裡如實地講述了華裔媽媽如何對她的兩個女兒採取高壓的監督手段,督促她們學習;如果女兒做得不夠好,這位媽媽就會用各種難聽的話語來批評、刺激她們,以此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雖然華裔媽媽養育孩子的方式讓許多美國人甚至中國人都無法接受,但她兩個女兒在學業上、藝術上取得的耀眼成績又讓人不得不羨慕和佩服。
《虎媽戰歌》的作者是蔡美兒,哈佛大學法學院博士,美國耶魯法學院終身教授。蔡美兒出生在華裔移民家庭,她的父母在早期生活拮据的情況下,硬是憑藉著自身的刻苦努力,從原有階層殺出重圍,後來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時,將嚴格苛刻的作風貫徹到底。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蔡美兒也繼承了父母的教養理念,並將其執行到自己的兩個女兒身上。
03
在《虎媽戰歌》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蔡美兒對中西方教育理念及文化的認知對比。她認為中國的教育是以嚴格,自律,服從為基礎的。孩子要服從家長的要求,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不斷努力,不斷挑戰自我。也正是由於近乎苛刻的管理,中國的家庭長幼有序,很有凝聚力,前半生父母養育孩子,後半生孩子贍養父母,一代一代延綿不絕。而西方的教育則提倡自由,個性,反抗。父母們會因為孩子的頂嘴反抗而欣喜,因為孩子的聽話、唯唯諾諾而煩惱。一切的學習教育要以孩子的興趣和意願為基礎,這樣不會幫助孩子成長,因為人的本性就是懶惰享受,如果父母不認真要求監督,最後孩子只會一事無成。蔡美兒認為西方教育最悲哀的事是對「父母無恩論」的推崇,他們認為孩子的誕生來源於父母的意願,所以養育孩子是義不容辭的義務,但孩子在親子關係中沒有任何責任,他們是被動來到世界上,所以不需要對父母承擔任何責任,這也是導致西方家庭關係疏遠甚至崩潰的原因。所以她無比堅持在自己的家庭中執行中國的教育模式。
04
書中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是蔡美兒給兩個女兒制定的十個家規:
1 不準夜不歸宿;
2 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
3 不準參加校園演出;
4 不準抱怨沒有參加校園演出;
5 不準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6 不準擅自選擇課外活動;
7 不準有科目低於A;
8 除了體育與話劇外,其他科目不準拿不到第一;
9 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10 不準不練習鋼琴及小提琴。
看完這十條家規大家有什麼感想?這鋼鐵般的紀律即使連中國家長看了都會瑟瑟發抖吧,這簡直就是在挑戰孩子的極限啊!娛樂活動一律禁止,還不能自主選擇課外活動。蔡美兒的大女兒索菲婭和小女兒路易莎從小就過著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的生活。從蔡美兒給兩個女兒選定各自要練習的樂器後,她就每天監督女兒們練習。生病了,吃完藥繼續練習;出去旅行了,就找到有樂器的場所繼續練習。
除了對女兒們的學習有嚴格的要求,蔡美兒還掌控著女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她看來,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用心、認真、盡全力去做,決不能敷衍了事。有一次全家人在餐廳慶祝蔡美兒的生日,兩個女兒拿出生日賀卡送給她。當她看到製作簡陋的賀卡時,立刻說她不要這種花了幾分鐘就做出來的東西,並狠狠地批評了她們。我想沒有幾個媽媽能夠這麼對待孩子!
05
這本書的前兩部分簡直就是虎媽理念大宣傳,再加上兩個女兒在她的教育下接連取得的成績,更讓她的理念有著強大的說服力。我本身是個西方教育理念的推崇者,還看了不少講蒙特梭利教育的書籍。所以在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時,就產生了嚴重的排斥感。可看著看著,我體內「中國式家長」的思想復活了,看到她的兩個女兒那麼優秀,我在心裡默默問自己:難道中國的教育才是正確的,西方的理念只是表面華麗的包裝?
到了書的第三部分,情況急轉直下。如果說前兩部分是激情澎湃的歡樂曲調,那第三部分就是沉重煩躁的變奏曲。小女兒路易莎的倔強個性逼得蔡美兒幾度崩潰!她在溫順的大女兒身上實行成功的辦法到了小女兒身上統統無效。路易莎越來越反感蔡美兒對她的掌控和要求,並通過自己剪髮來向媽媽示威,拒絕練習小提琴,拒絕跟媽媽交談。最後蔡美兒投降,她放棄了讓路易莎練小提琴,並在路易莎主動要求打網球的時候表示支持。當看到女兒在網球上所表現出的驚人的毅力時,她才明白路易莎不是索菲婭,相同的教育模式並不能夠適應所有的孩子,也終於接受了她的教育理念並不完美的現實。
故事到這兒就告一段落了,沒有結局的結局也體現出蔡美兒對自己整個教育過程的反思,雖然她認為純西方的教育會毀了孩子,但中國的教育理念就正確嗎?到底該如何做才是對的呢?《虎媽戰歌》這本書給我們提了一個好問題,讓每個有孩子的家長看過書後都能認真思考一下,世界上千差萬別的教育理念究竟哪個才是解鎖的鑰匙,答案需要我們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