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聰明,反應快。」在面試環節,周應波給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應波畢業於北京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持有碩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在騰訊做產品經理,2010年2月起先後在平安證券、華夏基金擔任研究員。2014年,經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推薦,他獲得了加盟中歐基金的機會。
當時,率先試點事業部制的中歐基金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的革新,已吸引了周蔚文、曹名長等知名人物加盟,正步入快車道。而不太為人所知的是,公司管理層致力於培養新人的布局也在同時展開。
在2014年10月之前,他尚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研究員;在這之後,他遇到慧眼識珠的伯樂,迎來自己開掛的人生。
出道之初,與A股熔斷狹路相逢
剛來到中歐基金,周應波是從專戶投資經理做起,在經過一年的磨合之後,2015年10月,公司專門為他發行了一隻發起式新基金——中歐時代先鋒。
從2015年10月26日至10月30日,中歐時代先鋒在工行公開募集。但由於股災之後的市場驚魂未定,加上投資者對於新人並不熟悉,該基金5天只獲得了122戶有效認購,可謂門前寥落。
中歐基金的管理層顯然對此有充分估計,公司和周應波合計自掏腰包1000萬元認購,其中分別有周應波自己的700多萬和公司的300多萬,並承諾持有期不少於3年。這是一個典型的與持有人利益深度綁定的資金結構,說明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周應波本人,都對他的股票投資能力頗有信心。
2015年11月3日,這是周應波職業生涯中的標誌性日子。在這一天,他正式成為基金經理,雖然麾下僅有一隻2085.56萬元的迷你基金,但觀察中歐時代先鋒從2015年11月3日成立至2016年3月31日的淨值表現,周應波在擔任基金經理之初就顯露了自己非凡的投資能力。
在基金成立後,周應波快速建倉,基金淨值在短短幾天內就脫離了1元面值,至2015年末時,該基金已獲得了13.32%的收益率,同期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的漲幅分別為6.44%、11.60%。
進入2016年,A股遭遇熔斷,在成長股估值泡沫過大的壓力、人民幣再次快速貶值和股市熔斷機制的催化下,市場以連續快速下跌的方式完成了主要的一輪調整。而在此期間,中歐時代先鋒的復權單位淨值在1月28日跌至0.9298元,隨後便見底回升,1季度收益率為-4.75%,表現堅強,同期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的跌幅分別達15.12%、17.53%。
新手開車,卻能傲視群雄,原因何在?
周應波敢於追漲、果斷進行右側交易的心理素質,是他得以取得卓爾不凡業績的來源之一。在2016年1季度末的10大重倉股中,有7隻在2015年11月3日至12月31日的漲幅超過20%,科華桓盛、歐菲光、當升科技的漲幅分別為75.89%、46.94%、44.89%。
在整個2016年,指數、板塊與個股分化巨大,具體表現為大盤藍籌股走勢較強,TMT等新興成長行業調整幅度較深。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1月份分別下跌22.65%、26.53%,至年底,上證綜指的跌幅收窄至12.31%,而創業板指數的跌幅卻擴大至27.71%。
2016年,周應波頻頻調倉換股,基於「把握周期,精選行業」的投資思路,上半年精選了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與電子硬體創新等高景氣度的新興成長領域進行布局,重倉股包括當升科技、歐菲光等;下半年按照供給側改革、經濟復甦的脈絡,布局了上遊、中遊的周期性行業,重倉股包括中國石化、萬華化學、三一重工等。
中歐時代先鋒2016年的收益率為15.03%,年內最大回撤15.38%,全年換手率11.23倍。因業績表現出色,從2季度開始,規模就穩步上升,至年底規模已達1.28億份。
抓住了「復甦的方向」,錯過了「復甦的主線」
2017年,A股市場整體震蕩向上,但個股分化較大。這是A股市場繼續走向成熟的一年,既反映了經濟復甦背景下相關行業基本面的深刻變化,也體現了強監管體系下「去偽存真」的投資風格變化。
表現較好的行業主要有三類,一是家電、白酒、定製家居、消費電子等偏消費類行業,二是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三是鋼鐵、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行業,主要特點是普遍受益於經濟復甦,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明確,上市公司龍頭業績普遍較好;但軍工、計算機、傳媒、通信等行業表現較差,主要特點是業務進展低於預期,內生業績增長動力不足,歷史上併購與資本運作造成負擔重。
在這一年,中歐時代先鋒的投資思路,經歷了從「重視周期」、「適度均衡」到「精選成長」的逐步轉換:
2017年1季度,周應波的總體思路是「謹慎樂觀,重視周期與改革」,在中後周期行業、國企改革、"中國品牌"幾個方面進行了組合配置,主要把握了市場周期性行業的投資機會。但在偏消費行業的投資機會把握上,錯過了一些機會。
2017年2至3季度,周應波的投資思路調整為「謹慎樂觀,關注周期,適度均衡」,一方面繼續重點關注周期性行業的投資機會,另一方面也對景氣度提升的消費行業、新興產業保持適度關注,重倉了伊利股份、五糧液、聯創電子、中興通訊等。
2017年4季度,按照「積極選股,聚焦科技,關注中遊」的總體思路,周應波重點研究在經濟持續復甦過程中,景氣度由中上遊周期行業向中遊製造行業傳導的過程,繼續研究並配置了中遊製造的相關標的。同時,以漸進的節奏在新興科技行業進行布局,重點研究並配置了電子硬體(消費電子、半導體、5G)、新能源、大數據領域的龍頭品種。在2017年4季度至2018年1季度,主營半導體的大牛股兆易創新成為第10大重倉股。
總結來說,2017年周應波抓住了「復甦的方向」,但錯過了「復甦的主線」,對消費、金融領域的投資機會把握嚴重不足,這與他當時的核心能力圈在中遊製造業,而對於白酒等消費股不太熟悉有關。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在2017年底,我們預判宏觀經濟增長非常強的向上斜率或告一段落,2018年的經濟增速將低於預期。但當時市場不斷強化2017年的趨勢,2018年1月銀行、地產股大漲,之後市場出現逆轉。而我們提前兩個季度就開始轉向了,配置上偏向新興成長以及科技股。」
2017年,中歐時代先鋒取得了34.79%的收益率,打敗了各主要指數(註:上證綜指、上證50、滬深300的漲幅分別為6.56%、25.08%、21.78%,而中證500、創業板指數的漲幅分別為-0.20%、-10.67%)。年內最大回撤8.17%,全年換手率約5.53倍。
從重視周期到聚焦和精選新興成長
進入2018年,從自下而上角度,周應波繼續觀察到諸多新興領域的訂單、用戶數、收入利潤等指標出現不斷上升趨勢,於是他進一步明確把科技類成長股作為未來較長時間研究、投資的重點,加大在電子硬體、新能源、計算機領域的布局:
第一是電子硬體方向,包括消費電子、5G、半導體;第二是新能源(光伏、風電)方向,儘管面臨財政補貼調整影響,但平價上網時代的臨近,將大大提升新能源發電的發展空間;第三是傳媒、計算機行業的自下而上選股的機會,一方面部分公司的業績增長、估值已經較好匹配,另一方面經過幾年優勝劣汰,競爭格局優化,龍頭公司脫穎而出。
2018年1季度,A股市場呈現大幅度震蕩特徵,行業風格也多次變化,在政策和基本面支撐下,科技創新主線逐步顯露,中歐時代先鋒的投資組合主要覆蓋計算機、電子、新能源、醫藥等行業,重倉個股集中在創業板和中小板,取得了6.26%的收益率。同期,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的漲跌幅分別為-4.18%、8.43%。
2至3季度,金融去槓桿、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導致A股市場單邊下行,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的跌幅分別達10.97%、25.74%,而中歐時代先鋒的收益率為-10.42%,基本與上證綜指持平。
2018年整體來看,中歐時代先鋒的收益率為-12.47%,與上證綜指25.59%、創業板指數28.65%的跌幅相比,顯示了良好的抗跌性,年內最大回撤為21.79%。
在對媒體談及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時,周應波說:「2018年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這一年我跌幅只有十幾個點,比大盤要小很多。但是,我的超額收益並非來自行業配置,這一年我行業配置集中在TMT,都是2018年表現比較差的行業。」
他表示,他的前十大重倉,有七隻在2018年是上漲的,背後說明超額收益主要來自選股。其實這兩年GDP的波動在變小,導致各個行業的波動也在變小。要抓住行業和行業之間的波峰和波谷變得非常困難。但是,你會發現不同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差異在拉大。優秀的公司在競爭力上的優勢不斷在加強。
在2019年,周應波繼續明確把「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作為研究、投資的兩大主線:一是科技主線,新能源和5G是未來5年明確改變世界的兩大變革,光伏、新能源汽車分別從發電、用電兩端改造能源結構,5G和AI技術的結合讓眾多的新科技應用改變生活和工作模式。二是消費升級,對應著中國人均收入的持續提升、社會老齡化的加深,帶來高端品牌消費品、醫療服務業的持續成長。
2019年,中歐時代先鋒的收益率達65.53%,大幅跑贏主要指數的漲幅,包括上證綜指的22.30%、滬深300的36.07%,創業板指數的43.79%。年內最大回撤15.63%。
投資方法從行業輪動轉向個股選擇
從2015年11月3日至2020年4月15日,周應波用優異的業績書寫了一部傳奇:在上證綜指下跌15.46%的背景下,中歐時代先鋒取得了153.50%的累計收益率,四年多時間的平均複合年化收益率達23.22%。
穩定且出色的超額收益也使得申購中歐時代先鋒的投資者絡繹不絕,以至基金公司不得不限制申購規模。2019年10月8日起,基金A類份額在代銷渠道的單日申購規模上限為10萬元,截至2019年末,基金管理規模已經從2000萬增長至139.95億元。2020年2月28日,基金公司再次把申購上限下調至5000元。
除中歐時代先鋒外,他如今同時還擔任明睿新常態(001811)、遠見兩年定開(166025)、時代智慧(005241)的基金經理,合計管理基金資產規模238.78億元(註:後面兩隻基金為雙基金經理)。
可以說,四年時間裡,周應波已經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成長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基金經理,而據藍鯨財經了解,周應波並沒有因名聲和財富的今非昔比發生大的改變,而是能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謙虛、親和的品質,他在公司的口碑也非常好,很多同事都親切地稱他為波波總。
另一方面,隨著基金規模的持續增長,周應波的投資方法在不斷進化,從行業輪動轉向個股選擇,具體表現為個股集中度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在分散,換手率則明顯下降。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周應波表示,就投資框架而言,他比較重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
在做行業研究員時,他研究的行業包括機械、電力設備、新能源等中遊行業,轉做投資後最初是從自己研究的行業出發挑選個股,但他在對全球主要股市變化規律進行總結後發現,市場受所在國家宏觀經濟影響很大,具備很強周期性。因此,他在優選個股之外,開始重視自上而下,根據宏觀經濟情況去選擇景氣度高的行業,將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結合在一起。
周應波表示,長期而言為股票投資者創造投資回報,主要是企業的盈利增長,而能夠長期創造企業盈利增長的是可靠、卓越的企業管理層。
「在研究科技行業或者研究成長股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關注宏觀趨勢、關注人們的生活習慣、關注技術的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是要去看企業家,哪些企業家在非常踏實地去布局研發,能夠真正的創造出下遊客戶需要的產品,並且同時能夠在行業競爭中把成本控制住,創造出利潤。這樣的企業家是非常難得的,他們能夠把握住技術的進步,把握住產業的趨勢,我們如果能找到這樣的企業,就非常幸運。」他說。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但行業脈絡整體不變
對於疫情的影響,周應波表示,短期來說,一季度GDP必然會因為疫情受到較大衝擊,但長期來說影響可控。行業發展脈絡方面,重點看好科技與消費兩個方向。其中,科技重點看好新能源汽車、和5G相關的硬體及應用,以及一些計算機應用方向,而消費則看好醫藥和傳媒領域。
他分析,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緊密相關,儘管國內率先防控疫情,但國內經濟的強勁復甦可能要等到三四季度全球疫情防控都見到曙光之後才能看到。二、三季度的市場處于震蕩的概率會偏大一些,在市場震蕩時反而是去把握優質成長股的更好時點,因為它會出現優質成長股更便宜的時刻。
「在疫情衝擊下,我們往往才能看出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差異,優秀企業和一般企業的差異,將更有利於我們找到更強壯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在疫情之後恢復也會更加強勁,所以說這時候更有利於我們選股。我們的投資策略很明確,就是在市場震蕩的這幾個月或是更長時間裡去不斷挖掘、去做好研究、去把握優秀的成長股投資機會。」
在2019年年報中,周應波表示,科技方面,中國產業的廣度、深度都提供了無數科技應用和推廣的機遇。5G開始正式商用,2020年底中國將擁有全球40-50%的5G人口——這其中,硬體端的機會除了5G手機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可穿戴設備的爆發,軟體應用端的機會則需要關注各類2C、2B、2G的應用場景。
特斯拉中國工廠投產,使得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在2020年加速,2010年的「iphone4 時刻」啟動了中國電子產業鏈的黃金爆發10年,特斯拉的Model3在上海工廠落地是類似的圖景,這一輪汽車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有沒有可能讓中國汽車產業鏈走向世界的中心呢?
這裡僅舉5G、電動車兩個科技案例,類似的科技成長機會,在醫療器械、高端零部件製造、化工新材料等領域都能看到。
社會的發展和變遷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來源,2020年將是90後年滿30歲的一年,80、90、00後的消費習慣將在下一個10年成為社會的主流,各種體驗類、互動類的消費方式,增長 空間將大於物質類消費。電商向縱深渠道進一步發展,帶來一線品牌向三四五線城市、鄉村的深化,也帶來部分純網際網路新興品牌的爆發。消費領域,將主要關注品牌消費、新興服務消費的投資機會。
「春風化雨」的改革會帶來較多的自下而上選股的機會。由點及面的國企改革畫卷徐徐展開,無論是過去機制已經很好裡的「先進三好生」企業的繼續深化,還是多年機制體制困難戶們的逐個突破,似乎已能看到星火燎原之勢——這是資本市場長期「慢牛」的基本面基礎。同時,資本市場的改革得到空前重視,終於歷史性地將重點放在了供給側(上市公司)質量、需求側質量(引導各類長期資金入市),不再糾結於20多年來的供給側數量(IPO的開開停停)或需求側調控——這是資本市場長期「慢牛」的制度性基礎。
在2020年1季報中,周應波說:「我們越來越強烈的認識到,長期而言為股票投資者創造投資回報,主要是企業的盈利增長,而能夠長期創造企業盈利增長的是可靠、卓越的企業管理層。而如何從財務指標、行業空間、產品特徵等定量角度,以及企業管理層綜合情況等定性角度,相結合去增強選股,是未來我們要做好的重大課題。」
(藍鯨財經 祁和忠 裴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