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亙曦基金經理董高峰:科技成長是A股10年慢牛主賽道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記者 | 齊永超

只有不斷的發新股,市場才會有活力,尤其是對成長股的投資更是如此。只有新興產業的公司不斷上市,才會給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新的投資機會。

在管理層不斷釋放健全退市制度之際,《紅周刊》記者專訪了杭州亙曦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董高峰。他認為,當前的市場是一個「雙向擴容」的時代,股票數量和增量資金都在快速擴充之中,如果退市制度進一步完善,更加有利於市場長達10年以上的牛市演繹。

按照他的分析,長期向好趨勢之下,市場的長線機會散布在醫藥、產業升級和新科技領域。

「雙向擴容」時代

A股有望走出10~20年慢牛

《紅周刊》:您怎麼看A股上市公司不斷擴容的機遇與風險?

董高峰:市場不斷擴容,帶來的機遇和風險是並存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因為不斷發新股,市場的活力才得以激發。因為投資就是投未來,成長股投資更是如此,因此,新興產業公司的不斷上市將給市場帶來源源不斷的新機會。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疊加一個完善的退市制度,做到優勝劣汰,股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發揮。

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如果按照一年有400~600家公司上市的節奏,10年後的上市公司家數可能要到大幾千甚至上萬家,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公司的投資價值可能並不高,如果對公司研究不夠深入,選股難度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出現「港股化」的趨勢,即出現很多投資者關注少、流動性差的公司。第二個潛在風險就是註冊制下發行節奏的問題,如果發行節奏過快,也可能會給市場造成一個階段性的壓力。發行節奏還是需要考慮不同的市場環境的,這樣才能形成股票供給與市場承接能力兩者之間的良性循環。

《紅周刊》:您表示市場正處在「雙向擴容」時代,那麼,當前的情形下,您對居民資產配置以及A股增量資金有何預判?

董高峰:資產配置的利好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海外資產對A股資產擴大配置,二是國內的居民資產配置結構發生了轉換。

目前外資持有A股市值比例不超過5%,而其他主要國家股市的外資持股比例都超過了10%,美國是16%、日本是30%、英國是35%,我們保守按10%的比例計算,外資配置A股的空間還有一倍以上。而中國完美防控疫情,更加強化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穩定性的認可,因此,我覺得外資加速增配中國的趨勢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

從國內居民資產配置結構變化來說,當前正處於一個以投資實物資產為主逐漸轉向以投資金融資產為主的階段。目前我國居民整體資產配置中權益類資產比例較低,相較於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這也是股票市場巨大增量資金的來源。

另外,我們國家現在正處於一個轉型升級階段,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非常高,債務風險很大,而且我們現在融資方式主要以傳統的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的比例非常低,很難滿足現階段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

因此,為了支持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融資方式的轉變以及降低槓桿率和債務風險等多個目標,資本市場被提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通過發展和壯大資本市場來實現這些戰略目標的完成,這是我們資本市場在過去幾年以及未來的10~20年,都必須承擔的戰略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整個居民資產對權益類資產配置的比例必然會逐漸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升,也將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增量資金,並不斷推動市場構築長期慢牛格局。

醫藥股依然是較好的投資賽道

看好產業升級、科技成長方向

《紅周刊》:近期醫藥板塊整體表現不佳,那麼這個行業還是好的長線價值投資賽道嗎?

董高峰:醫藥板塊裡面的一些核心賽道公司,比如像創新藥的產業鏈,它們是醫藥主動配置資金選擇的方向,調整幅度並不大,甚至還有一些公司的股價創出了新高,因此,板塊內結構性還是有亮點的。

對於醫療器械集採,市場其實已經有所預期,這只是醫藥板塊下跌的一個催化劑,並不是一個黑天鵝,我們認為帶量採購必然會推進醫藥行業的一個洗牌,但並不導致醫藥板塊持續調整變成一個熊市。因為受益人口老齡化的一個加速趨勢,整個醫保的總量支出並不會減少,只是結構上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而且居民的醫療支出未來總體會是一個非常確定性的、長周期的趨勢性增長。

《紅周刊》:在醫藥等成長股調整之際,周期股出現「補位」,對於周期股,您認為後市會如何演繹?

董高峰:如果只看未來2~3個季度,順周期板塊還會有一個持續的表現。原因有幾點:首先是基本面,我國經濟復甦迅速,整個順周期板塊盈利改善非常顯著;其次是外圍因素,刺激了全球貿易風險偏好提升;第三是疫情期間釋放的巨大的流動性以及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一個歷史低位等,所以整個大宗商品的價格會有一個上漲的預期,從而對有色、煤炭、化工等板塊形成一個刺激,而這個刺激可能會一直持續到拜登上臺後的1~2個季度,因此至少從未來兩個季度來看,整個邏輯是很難證偽的。

《紅周刊》:周期股適合長期價值投資嗎?

董高峰:既然是周期股,相對而言並不適合做長期投資,更多是從產業周期去進行一個擇時可能會更好一點,但是周期股中也存在一些優秀的公司,而這種標的是可以進行長線價值投資的,比如像化工裡面的萬華化學、恆力石化等。過去十幾年來看,它們可以穿越周期並不斷創新高。因此,並非周期股就不能進行長期的價值投資,但從板塊角度來說,還是要以周期運行規律為主要的核心選股邏輯。

《紅周刊》:哪些行業值得長期關注?

董高峰:中長期來看,我們主要看好一些產業升級、科技成長的方向,或者說賽道足夠寬、足夠長的方向,比如電動車、創新藥、醫療器械、5G應用以及消費等。

以電動車為例,電動車是我們長期看好的領域,未來汽車的最大的變革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電動化,一個是智能化,這是我們長期的一個發展趨勢,也是我們產業變革的一個核心點。在全球的產業鏈裡面,無論是上遊、中遊和下遊,我們都有一些不錯的企業,比如下遊的比亞迪。但是站在全球角度來看,我們的電動車的中遊、上遊競爭力會更強,因為受益過去幾年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整個電動車的產業鏈配套是比較完善的,中遊來看,比如像我們的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在全球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還有像鋰電池隔膜的恩捷股份,電解液裡面的天賜材料、新宙邦等。在上遊裡面我們同樣擁有全球競爭優勢比較強的企業,像贛鋒鋰業、華友鈷業等。

價值為先導不買瑕疵公司

《紅周刊》:公司產品回撤相對較小,實現了較好的收益風險比,您是如何做到的?

董高峰:我們投資體系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更多的是以自上而下的思想指導為主,一方面我們會持續地進行一個行業比較,尋找投資機會;另外一方面,我們相信均值回歸理念,因此我們在買賣操作過程中,更加偏向於做逆向投資,儘量是在左側買入或者賣出。我們很少做追漲殺跌的事情,也很少去參與泡沫。

《紅周刊》:您強調遠離「瑕疵公司」,哪種情況算是「瑕疵」?

董高峰:最大的瑕疵就是管理層有主觀上的一些嚴重不良記錄,比如財務造假,或者內外勾結炒作自家股票,這種有明顯瑕疵的公司我是不會投的。

《紅周刊》:您是怎麼使用對衝策略,如何做行業以及倉位配置的?

董高峰:我們的對衝策略目前用的比例不高,因為市場整體的運行是比較穩健的,所以我們股指期貨的對衝倉位比例還是比較低的。目前期貨合約價值佔到我們整體倉位大概在0.5~1.5成之間。

我們遵守分散化投資和綜合行業配置的思路,正常情況下,我們一個品種配置3~4個點以上就算比較高了,部分標的會配置7個點以上,但這種標的是我們非常看好並且判定它的下跌空間非常有限。目前我們整個持倉公司數量維持在30~60家之內,在行業配置上,總體是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但是在某個階段會有側重性的重點配置。

《紅周刊》:「價值投機」是您的一個投資理念,但價值和投機好像是一對天然的矛盾,對此您怎麼看?

董高峰:首先,價值和投機並不矛盾,投機在國內可能是個貶義詞,但是在國外其實是一個中性詞。我們認為,不同的投資理念和方法適合不同的人。

我們給自己定義為價值投機,主要是從價值出發,以公司的基本面趨勢為基礎,選擇那些基本面良好,或者當前基本面比較差,但是未來大概率會好轉的公司。我們在買入一家公司的時候,會判斷出它在目前的一個估值體系下,合理的價值區間或者目標價,當公司的股價達到預期目標位的時候,我們會選擇賣出,或者當買入公司的主要邏輯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也會選擇賣出。另外,當我們找到一個風險收益比更高的公司的時候,同時又想維持總體倉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也會賣出原先的倉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去尋找一些長線的、偉大的公司,作為我們的投資目標。

相關焦點

  • 基金50|中歐基金周應波:A股已經具備長期「慢牛」的基本面與制度面...
    在面試環節,周應波給中歐基金總經理劉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周應波畢業於北京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持有碩士學位。畢業後先是在騰訊做產品經理,2010年2月起先後在平安證券、華夏基金擔任研究員。2014年,經一位明星基金經理的推薦,他獲得了加盟中歐基金的機會。當時,率先試點事業部制的中歐基金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的革新,已吸引了周蔚文、曹名長等知名人物加盟,正步入快車道。
  • 一切為了慢牛!(附A股核心資產)
    開篇明意,一切為了慢牛。至於牛不牛的爭論,就不參與了。擔心的,降降倉位、或下車就好。看慢牛的,繼續堅守。上面從嚴查配資,到周末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其實是常態化動作。實際通過非法加槓桿的資金應該不多。這麼搞,反倒有利於行情良性演繹。
  • 格林創新成長混合基金7日發行 基金經理李石:當前時點屬於A股戰略...
    展望後市,格林基金基金經理李石樂觀表示,中長期來看當前時點屬於A股的戰略配置期,全球範圍內中國股市仍處於估值窪地。震蕩調整之後,優質的創新和成長性企業性價比更為合理,顯現出投資價值。他認為,5G建設如火如荼,未來3至5年或將是通信基礎設施持續建設期,基站側、網絡側、終端有望迎來大量投資建設,龍頭公司受益或更為明顯。
  • 《八仙過海》業內基金機構「顯神通」
    a股市場風格加速輪換。在早期的順周期和金融股票繁榮之後,基金機構此前青睞的消費和技術增長領域出現了轉機。這種市場表現也扭轉了人們對該基金笨拙股票表現遜於市場的懷疑。對此,基金表示,近期市場熱點正在快速輪轉,核心線程依然明顯。消費、科技、順周期性等領域將繼續表現良好。 基金經理眾生相 「市場終於回來了。」
  • 貝萊德:A股處於慢牛區間,很多基金超配A股,在不同行業配置和建倉
    2020年7月30日晚8點,全球資管巨頭貝萊德在線直播2020年中全球投資展望,貝萊德中國首席投資官陸文杰和貝萊德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團隊基本面研究分析師、基金經理劉雅俊共同展望下半年全球投資策略,並對包括中國A股在內的新興市場做出預判。
  • 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
    原標題: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成長股思考筆記(一) 摘要 【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
  • 中國基金經理50強
    對於主動型基金來說,優秀的基金經理直接決定了你未來3-10年的投資收益。我評價優秀基金經理的標準一向很簡單:業績牛,並且持續都很牛。基金經理,業績代表一切。楊浩手上的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混合(519732),以及交銀新生活力混合(519772),年化均接近30%。尤其是交銀新生活力,近一年收益率就有80%以上。最近幾個月,楊浩還根據自己在科技股方面的優勢,開了兩款相關基金,一舉斬獲近80億的投資,成為百億資金經理。
  • 南方科技創新開放申購!科技行業投資前景如何?聽基金經理怎麼說
    而到了3月份,受疫情影響科技板塊出現較大調整,該輪調整行情也一直維持到5月份。再到了6、7月份,市場整體情緒偏樂觀,科技等高景氣板塊再度出現上漲行情。總結來說,2020年上半年科技板塊維持一個震蕩上行的走勢。但到了下半年,尤其是10月和11月,科技板塊持續面臨調整,整體上也呈現一個震蕩下行的走勢。
  • 知名基金經理把脈2019年A股:關注逆周期行業機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華安基金投資研究部高級總監、華安策略優選基金經理楊明,交銀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何帥,嘉實新消費基金經理譚麗,國富中小盤基金經理趙曉東等四位知名基金經理,揭開2019年的投資布局路線圖。  交銀優勢行業基金經理何帥:我的投資理念是堅持自下而上,從中長期的角度選擇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小的、具有持續成長潛力的成長股,從公司價值的可持續成長空間中獲利,賺取阿爾法收益。
  • 2020年剩下的1/3怎麼走?融通基金5位基金經理如是說
    融通醫療保健基金經理蔣秀蕾:堅持「白馬+成長」的核心配置思路蔣秀蕾為國內基金業第一代醫藥基金經理,其管理的融通醫療保健,最近一年的業績為107.06%(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為52.09%),在16隻醫藥醫療健康行業中位居首位。
  • 公募基金經理還在爭 樂觀派和謹慎派分別...
    公募基金經理還在爭 樂觀派和謹慎派分別這樣說】有基金經理旗幟鮮明地表示,A股市場正在從上半年的局部牛市轉向下半年的全面牛市,包括金融地產在內的低估值板塊迎來上漲的機會,券商無疑是傳統行業中彈性最大的。談及當下市場走勢,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FOF基金經理楊德龍頗為篤定。
  • 華富基金年內無緣主動權益爆款 明星基金經理缺失或是問題關鍵
    以三季度末最新基金份額看,除去華富成長企業精選的最新份額超過20億份之外, 其餘主動權益類產品的規模均在10億份之下,甚至有12隻產品的最新規模不足2億份,這其中就包括了基金份額尚不到0.10億份的華富永鑫(a/c)、華富策略精選、華富物聯世界。那麼,為何華富的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不濟呢?
  • 銀河證券中期策略:風物長宜放眼成長賽道 相時而動把握風險良機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銀河證券報告摘要展望2020年下半年,結構性行情特徵將延續,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系統性上升動力有待觀察投資建議方面,堅守三大主旋律,電子信息科技、大消費和先進位造業。目前,高成長主賽道估值偏高,建議在遇到意外風險時(類似於2月3日、3月美國股災拖累a股下跌),抓住上車機會。2020年下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醞釀期,主題概念投資可能會保持較高的活躍度。
  • 陳浩:為什麼說「好戲還沒開場,且看10月分解」?
    咱們都現實一些,只要投資體驗良好就可以,所以大科技等四季度,別著急,也別離場,萬一哪天一衝就雷不及掩耳之勢,好幾輪都是這樣。現在有新的資金就散投定投,不要太多,保持投資的持續和連貫性。 股市開盤第4年我就來了,我見過的所有的牛市主賽道都是貫穿全程的。這次主賽道是大科技、大醫藥和大消費,為什麼呢?
  • A股四年大考:大盤慘跌44%這些基金猛賺50%!為何這麼牛?基金經理:這...
    績優基金經理重價值、控回撤   4年來迅速崛起   在股災後的4年時間裡,一些基金公司表現非常優異,迅速崛起。記者在採訪相關績優基金經理時看到,其具有一些共同特徵,就是注重價值投資,追求風險收益的性價比,同時也關注回撤控制。
  • 明星經理「加持」推動基金認購
    不過,規模數據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債券基金髮行的升溫幅度有限。其中,一日售罄的華泰紫金月月購3個月的募集目標為10億,最終按27.52%的比例實施比例配售,顯示約有36億元資金認購;嘉實致辭益純債募集規模為20.5億元;博時恆裕6個月發行規模較大,接近47億元。除了這3隻基金之外,其餘發行時間不超過6天的債券類基金的募集規模均在10億元以下。
  • 美銀基金經理調查:做多美科技股成「最擁擠交易」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美銀對基金經理的最新調查發現,四分之三的基金經理表示做多美科技股成為「最擁擠交易」,並認為股市被高估了。調查顯示,有74%的策略師認為科技股和成長型股票成為「最擁擠交易」、是「有史以來最多頭的『做多』」,為美銀月度調查中有史以來最高的比例。納指與眾多科技股在周一創出歷史新高后已經發生逆轉,周二納指早盤一度跌近2%。
  • 張坤、董承非、謝治宇、葛蘭、曲揚、楊浩等明星基金經理...
    伴隨著2020年基金中報披露結束,張坤、董承非、謝治宇、葛蘭、曲揚、王宗合、楊浩等等一大批明星基金經理在上半年的投資情況也浮出水面,尤其是在二季報中沒有披露的全部持倉引起投資者關注,一些持倉比例較高的「隱形」重倉股可以成為投資參考。
  • 「大逆轉」之後,A股慢牛要來了嗎?聽聽分析師們怎麼說
    科技板塊短期承壓,但長期向好的觀點未改。部分科技板塊已有過熱跡象,日韓作為產業鏈上遊,受疫情影響一旦中斷,短期調整壓力大。但長期看,科技產業受政策、國產化加速影響,大邏輯不變。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2月25日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對後市看好。
  • 10倍大牛股,就在A股這一行!新財富分析師對話明星基金經理,未來...
    3月25日20點,中國基金報《對話2020》買方賣方高端對話系列直播請來新財富前二的國盛證券電子首席分析師鄭震湘和中歐基金明星基金經理周應波,在非常時期為您分析電子行業的發展形勢、資本市場判斷以及成長股的最新投資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