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按:
周四三大指數早盤小幅高開,開盤後持續調整,隨後,創業板整體震蕩走高,漲超1%,主板指數小幅跟漲。午後,創指維持高位盤整,一度漲超2%,主板指數稍顯弱勢。截至收盤,滬指漲0.61%,報3350.11點;深成指漲0.79%,報13535.09點;創指漲1.70%,報2689.17點。今天是震蕩反彈的走勢,創業板漲幅較大,上證綜指漲幅較小;成交量不大,僅僅是9000餘億元,科技題材股漲了,權重股就相對低迷。對於近期的行情走向震蕩,陳浩早已在直播中點破:有人想壓一下這指數的節奏,讓這小三角形整理給拉長成大三角形或者矩形整理,然後再拖一個月……那麼好戲尚未開場,我們該怎麼做呢?盡在財咖特別整理!
PS:從今晚8點開始,李螢老師將帶來三場系列直播《從產業分析穿透公司本質》,用生動的案例和大家分享挖掘一家偉大公司的過程!
我的直覺是必須儘快帶領大家抄底大科技基金了,若大科技崩了,爆款大佬不僅一年白幹,還要被罵死,機會就轉讓給大消費基金了。維持這個大三角且向上突破,關乎機構生死。
好戲沒開場
現在是8月份,咱們就衝了,拿機關槍一掃子彈打光,打到11月份沒錢了,年底怎麼辦?所以我陰謀論,有人想壓一下這指數的節奏,讓這小三角形整理給拉長成大三角形或者矩形整理,然後再拖一個月;一個月之後這不就是9月份再去通過也比現在好,因為9月份年末就進了,最好能硬拖到10月份,然後發動第四季度行情。 因為一年最重要的是兩個季度,四季度和一季度,對吧?四季度收官之戰決定各基金的排名,一季度開局決定今年誰領導市場;三季度是什麼?其實什麼都不是。倒是現在突破了後面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辦了,關鍵是新資金往窪地裡注入,你是攔不住有些股票要獨自向上飄。咱們都現實一些,只要投資體驗良好就可以,所以大科技等四季度,別著急,也別離場,萬一哪天一衝就雷不及掩耳之勢,好幾輪都是這樣。現在有新的資金就散投定投,不要太多,保持投資的持續和連貫性。 股市開盤第4年我就來了,我見過的所有的牛市主賽道都是貫穿全程的。這次主賽道是大科技、大醫藥和大消費,為什麼呢?這裡面有個原理,因為牛市一爆發,各機構就要加碼,這一加碼當年1000來億後來幾千億,現在是幾萬億;我這個渠道投進了40個億左右,整個公募基金今年以來爆款銷售的累計總額1.5萬億總是有了吧?還有我們的某二隊券商系2015年以來就堅持抗戰,1萬億打底兒。就是牛市爆發的一剎那是誰,誰就算中獎了!幾萬億資金進去了,你說風格轉換怎麼轉?你說割韭菜怎麼割?把大科技5G晶片賣了,賣給散戶;散戶聰明,散戶知道現在大科技在調整,但三季度到哪去賺錢? 最後的結果就是挺到四季度,把各大科技賽道的頭部的基金經理逼成了一咬牙一跺腳,沒別的辦法,依然得原位推進!只不過明年做的跟今年可能有所區別,要麼就把熱點散開、要不然就集中;我認為他要選擇集中,就是大科技賽道的寬基股票之中要去優選,然後形成新的突破,去拿下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也就是說好戲還沒開場,且看10月分解。我們現在是解決一些小問題,大問題還得由頭部基金在四季度去解決大科技、大醫藥、大消費何去何從的問題。
散戶的投資方法
未來三五年的行情是震蕩慢牛,不是快牛和瘋牛,所以會周期體現在我們所說的各種外部的利空因素、各種力量總把你的希望阻斷,於是構成了大家總是不敢完全相信牛市的到來,動輒就是說是不是先出來一下;當然我的觀點大家是知道的,叫誰逃命誰沒命,越是震蕩慢牛越要做長線,甚至越是高風險基金激進型的、進取型的越要做長線,反而就是沒風險的基金可以做短線,比如餘額寶,你什麼時候做出來都是對,也不會錯過。還有我們的一些固定收益什麼的,是給你做短線的——這錢下禮拜就要用,這禮拜我也想賺個包子錢,你去找餘額寶,但是你要想賺大錢,還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我最怕的是一件事,就是我的客戶自己做決定。因為往往投資者自己決策,他的信息是多維度的,最怕的是一種叫做共識魔咒。比如說板塊上需要追逐攻勢,但是在個股上,我有我的判斷,結果他當然不光信我一個了,他去找別的專家,專家也說好;如果找10個都說好,結果就能把一隻最好的股票變成散戶重倉股;這樣就會導致有些基金經理跟我說,買的時候在盤口是有感覺的,有時候覺得不對,其實就是這隻股票被我們這些指導散戶的專家給毀了。所以最後我完全倒向散戶你就別動,無論炒股票,無論做基金,看準了你乾脆就弄15年,這15年內你什麼都別想。
中長期的投資熱點
我準備選50隻偉大的基金,選擇這種組合的時候,我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不分散賽道的行業主題基金還要不要?我決定不要。因為我不讓我的客戶再做決定了,決定權必須讓渡給基金經理。我現在還特別看一季度二季度基金經理換股了沒有?去年和今年換股了沒有?……我希望基金經理工作,你得有作為,我們不幹了你就得幹,而且還必須得幹好,必須幹好,我們在後面悄悄的看著到底幹好了沒有。所以我需要適度集中的基金經理。回頭說道理很簡單,擇時是熊市策略,牛市主要靠捂;那麼牛市的賽道終究不會轉換的。 但你看上一輪牛市中小創先漲,中間有一段是大藍籌,最後一段又是中小創;以至於你兩邊都買了,從頭做到尾是贏得最多的;然後你想跳車就亂了。所以我覺得咱們不能太聰明,不要跟市場博弈,要把錢交給值得信任的人,要聽值得信任人的建議。一般大家老是不聽我的,什麼時候想聽了?就是群體大爆發的時候:這也漲那也漲,好多人就受不了了,再不來是不是就沒我了?還是聽老陳的,結果又買高了……所以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我們要把買基金成為一個持續的行為。 最後,咱們資管新規延期了,為什麼延期?因為疫情製造了新的壞帳,實際上就使得某些產品不得不剛兌。其實銀行悄悄的都是把違約的那部分自己填上了,但以後不許了,所以今年資管新規沒有實施條件就延期到明年。這樣也就意味著當資管新規真正落地的那一刻,應該是銀行股行情,所以我把銀行股行情放在下一輪了;到明年2021年7月之前,這一輪就是科技、醫藥和消費三大主賽道,再加上現在的汽車,可能現在又在動點周期性的,就是三大賽道三小賽道最後加在一塊,先拿下這兩年,大概是這樣。留著銀行股下一輪,2021年的三季度。
再重申一下我的觀點,總是說散投,但是你別老拖著,拖到又成了看到別人都往裡來我也來,這是人類的一種本性。第二,明年6月份之前,長線你已經看好的、布局的不要換,而且不要介意基金的漲跌——它是交替橫盤、交替回檔,交替領先,就這麼多錢你用了我就沒有了,可是你回檔了我就抓緊時間趕緊向上走一走。那左右腳走路似的,不能在伸左腳的時候,你就責問右腳怎麼落後面了;伸右腳的時候又問左腳怎麼回事……不能這麼要求基金,你應該多買幾個,看那漲得好的高興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