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明意,一切為了慢牛。至於牛不牛的爭論,就不參與了。擔心的,降降倉位、或下車就好。看慢牛的,繼續堅守。
上面從嚴查配資,到周末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其實是常態化動作。實際通過非法加槓桿的資金應該不多。這麼搞,反倒有利於行情良性演繹。
真正實錘的,或許是大減持。以社保、大基金為代表的郭嘉隊,主動披露大幅減持公告。個股直接崩跌,再帶動相關板塊。這算是組合拳中比較有殺傷力的。
上周五,兩市迎來第一次比較大幅度的調整,上證50大跌2.62%,滬指大跌1.95%。比較有代表性的工商銀行,基本回到了起漲點。
北向資金當天大幅淨流出44億元,也是7月以來第一次流出。短期看沒什麼,畢竟上周A股人均掙3.9萬。漲多了,回調下再正常不過。
不過創業板依然強勢,上漲0.75%,再創新高。A股的情緒已經被點燃,成交量已經突破1.7萬億,一時這股勢頭是停不下來的。即便打壓大塊頭,殺跌指數,個股和板塊的賺錢效應也不會太差。
周五盤後,央行公布了6月新增社融3.43萬億元,超預期4000億。利好銀行、地產和券商,因為大部分錢肯定通過各種渠道去了房市和股市。資金是底層邏輯,其他由此演化。
這也是很多人納悶的地方,為什麼疫情、洪災下經濟不行,股市卻上漲的原因。錢多呀,貨幣放水股市自然水漲船高。
還有另一個更實際的解釋。實體經濟沒法幹,幹啥啥虧,那錢沒處去。而人大多又閒不住,一看股市有點賺錢效應,順勢也就流進來了。
高層要慢牛,可能是擔心力度不夠,周末又繼續加碼。7家IPO,創了小新高。
券商一哥中信證券也明顯轉空,說此輪補漲行情接近尾聲。降溫的吹風意圖十分明顯。
上面的用心頗為良苦。基本上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牛市要慢慢來,別重演上次的悲劇,搞得大家不歡而散。
另,7 月份A股 5179 億元解禁,是下半年最高值。7月22日科創板也將迎來第一輪超2000億元解禁高峰,相當於整體自由流通市值的200%。且解禁公司整體估值不低,潛在減持壓力大。
利空貌似不少。但也有利好來對衝。
第一,本輪行情的推手——基金,傳聞的限制新基金首發規模,周五晚闢謠了。
第二,周末頒布的新規,允許外國銀行在華分行申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格。這是一貫的對外開放,外資的活水要來了!
第三,周五美股是漲的,道指漲1.44%,標普500漲1.05%,納指漲0.66%續創新高。特斯拉大漲10.7%創新高。
最後,這周有高達29隻新股登場。上周的一天十倍,還有中一籤20萬收益。本周又是打新狂歡周,記得打新。
附:A股核心資產
三個板塊核心資產多,長牛股票多,10倍股票多
1、消費行業。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打醬油,吃榨菜,吃醋,吃老乾媽,刷個抖音,來杯茅臺?夏天來杯青島啤酒?即使是千年一遇的疫情,也擋不住14億人吃,剛需!
2、醫藥行業
醫藥其實也是大消費。10倍牛股輩出。小孩要長高,找長春高新。小孩治近視,上愛爾眼科。這兩家是不是找三湘漲停王,遠哥代言?醫藥也是剛需。
3、科技行業
美國牛市,科技牛得不行。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特斯拉、蘋果、思科、IBM、奈飛,還有我們的阿里在美股。科技說美股市值前十基本被科技股霸佔了。我們A股呢?截止7月10日,兩市總市值排名前十為茅臺、工行、農行、平安、人壽、五糧液、中行、招行、中石油、恆瑞醫藥。可以說基本被金融給霸佔了。遠哥能吐槽嗎?中國金融企業真得的讓利實體經濟了!
4、部分周期和金融股
周期股近幾年跑輸大盤。金融股尤其是券商股飆升。遠哥沒有全面選擇,選擇了幾隻有代表了金融和周期核心資產股,以饗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