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IT行業:慢牛長牛趨勢下 基本面成為強支撐

2020-12-10 金融界

來源:財富動力網

作者:邢開允

從網際網路金融到金融IT投資,牛市催化外,基本面成為強支撐。

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激發新的金融IT需求

通過復盤上一輪的快牛可以發現,金融IT主要跟隨金融板塊變動,上漲和下跌彈性均大於金融板塊,同時表現明顯優於計算機行業,因此把握牛市節奏對於金融IT行業的投資相對重要。金融IT最大一波行情主要是在2015年,在快牛的助推下快速迎來上漲。上一輪牛市中,板塊普漲行情更偏向於主題投資,潮水退去,部分公司回到原點,相反,基本面經得起牛熊市考驗的公司更能在慢牛長牛中迎接新一輪成長,公司基本面和資本市場表現能夠形成正向反饋。

不同於15年的快牛,本輪慢牛中金融IT表現相對分化。上輪牛市中金融IT公司迎來普漲行情,漲幅超過200%的公司佔73%。從個股來看,銀行IT彈性大於網際網路金融大於券商IT。在本輪慢牛行情中,金融IT仍然具有彈性優勢,板塊內部表現分化。漲幅超過200%的公司佔10%,以網際網路金融為主。網際網路金融和券商IT頭部公司突破歷史高點,銀行IT整體表現一般。

銀行轉型背景下,國產化分布式、DCEP為銀行IT行業帶來增量。在供給側改革、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衝擊下,銀行數位化轉型之路一直進行。銀行IT投入具有周期性,目前已進入新一輪硬體軟體升級迭代周期。與2015年不同的是,銀行開始從底層基礎設施進行數位化轉型,除了存量的升級更新,國產化趨勢、分布式系統為國內銀行IT廠商帶來新的業務機會。同時,DCEP的試點和推廣也為銀行IT市場帶來更多增量。成交量不是資本市場IT投資的唯一變量,遠期看向證券化率提升。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未來我國金融發展向發達金融市場看齊,金融IT投資邏輯不僅限於牛市本身,金融IT的發展將伴隨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而壯大。

從2019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資本市場改革進程不斷加速:內部,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改革的推出;外部,金融開放進程不斷加快,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競爭的同時也會催生新的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激發新的金融IT需求。

投資建議

2015年,金融IT在快牛的助推下快速迎來上漲。在慢牛長牛的趨勢下,金融IT板塊未必會出現15年的「急漲急跌」,但是存在結構性的長期投資機會。年底風格切換至周期,金融板塊的行情演繹下,金融IT板塊有相對其他計算機板塊的相對收益。建議關注恒生電子、同花順、東方財富、宇信科技、長亮科技、神州信息、廣電運通。

風險提示:金融IT監管風險;流動性風險;慢牛預期被打破等。

相關焦點

  • 專訪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美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漫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今年前三季度,包括GDP增速在內的多項主要指標紛紛轉正,折射出中國經濟正逐漸擺脫疫情影響,呈現穩定好轉態勢。
  • 哪些行業被看好?券商年度策略觀點告訴你
    東北證券:2021年慢牛行情仍可能延續,相對確定的宏觀經濟和企業盈利修復將成為明年支撐市場的主要力量。預計2021年進入牛市第二階段初期,3800點後再上看1000點。風格方面,循環牛帶來人民幣資產重估效應,低估值金融周期崛起,龍頭溢價明顯。西部證券:站在當下預計2021年國內經濟復甦或將換擋至「主動擴張」,並驅動A股朝著「07年牛市」的方向發展。後疫情時代,倘若國內經濟能夠實現在內生需求拉動下的可持續性復甦、甚至是主動擴張,那麼,A股市場將有望走出萬眾期待的「趨勢長牛」。
  • 基金50|中歐基金周應波:A股已經具備長期「慢牛」的基本面與制度面...
    這是A股市場繼續走向成熟的一年,既反映了經濟復甦背景下相關行業基本面的深刻變化,也體現了強監管體系下「去偽存真」的投資風格變化。表現較好的行業主要有三類,一是家電、白酒、定製家居、消費電子等偏消費類行業,二是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三是鋼鐵、煤炭、有色等周期性行業,主要特點是普遍受益於經濟復甦,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明確,上市公司龍頭業績普遍較好;但軍工、計算機、傳媒、通信等行業表現較差,主要特點是業務進展低於預期,內生業績增長動力不足,歷史上併購與資本運作造成負擔重。
  • 債市的牛熊轉換:論價格和基本面的關係
    牛熊切換之慘烈,令人唏噓。這篇文章,將和大家一起復盤,回顧這一輪牛熊切換是如何發生的,並重點解析債市和經濟基本面的關係。牛市的尾巴只要沒人關心,就沒有趨勢。1999年的時候你會賣空納斯達克指數嗎?因此,在四月中旬基本面和社融的拐點已經出來了,那時候就該考慮牛熊切換的事情了。但是,央行降低超額準備金利率的操作使得債市牛市氛圍濃厚,很少有人關心這些。市場做多的理由也十分順暢:資金利率下這麼多,中長端的利率也要跟著下。
  • 這次究竟是頭什麼「牛」?公募基金經理還在爭 樂觀派和謹慎派分別...
    近幾日A股突然大漲,市場情緒徹底爆發,但這次究竟是頭什麼「牛」?基金經理還在爭論不休。  有基金經理旗幟鮮明地表示,A股市場正在從上半年的局部牛市轉向下半年的全面牛市,包括金融地產在內的低估值板塊迎來上漲的機會,券商無疑是傳統行業中彈性最大的。
  • 杭州亙曦基金經理董高峰:科技成長是A股10年慢牛主賽道
    按照他的分析,長期向好趨勢之下,市場的長線機會散布在醫藥、產業升級和新科技領域。「雙向擴容」時代A股有望走出10~20年慢牛《紅周刊》:您怎麼看A股上市公司不斷擴容的機遇與風險?而中國完美防控疫情,更加強化了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穩定性的認可,因此,我覺得外資加速增配中國的趨勢將會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從國內居民資產配置結構變化來說,當前正處於一個以投資實物資產為主逐漸轉向以投資金融資產為主的階段。目前我國居民整體資產配置中權益類資產比例較低,相較於美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這也是股票市場巨大增量資金的來源。
  • 融通行業景氣混合基金最新淨值漲幅達1.60%
    貿易摩擦緩解並最終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金融去槓桿有序平穩進行,導致市場在2018年大跌的兩個因素都有明顯改善,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經濟增長平穩,表現強於預期;海外資金持續湧入A股市場。諸多因素共同作用,推動市場穩步上行。??2019年本基金漲幅較大,全年維持高倉位,組合結構變動較小,換手率相對較低,獲得明顯的超額收益。
  • 中歐基金:牛短熊長或將成為過去式
    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化,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正處於發展的資本市場環境來看,長期困擾我國股市的所謂「牛短熊長牛短熊長或將成為過去式,是資本市場不斷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當前在行業配置上,可以關注汽車、家電等品類的基本面復甦機會。
  • 上海重陽投資總裁王慶:當前A股表現有基本面支撐且估值整體偏低
    但根據他的預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是比較保守的,實際上中國經濟增速可能會超過市場預期,比如中國經濟在明年上半年可能會出現兩位數的增長,儘管這個增速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技術原因,比如明年上半年名義GDP速度很可能會超過兩位數,但目前金融市場對此關注度並不多。談及今年A股投資的最大基本面,王慶認為主要是疫情衝擊與政策反應。
  • 一切為了慢牛!(附A股核心資產)
    開篇明意,一切為了慢牛。至於牛不牛的爭論,就不參與了。擔心的,降降倉位、或下車就好。看慢牛的,繼續堅守。上面從嚴查配資,到周末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其實是常態化動作。實際通過非法加槓桿的資金應該不多。這麼搞,反倒有利於行情良性演繹。
  • 機構論市:金融共振 缺少的突破條件即將補全
    巨豐投顧:A股市場迎來重要時刻 做好新調倉換股準備觀點:四季度最重要的靴子落地,疊加市場較強的基本面支撐以及此前調整風險的釋放,市場風險偏好將集中回升。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
  •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
    從歷史來看,成功的交易大師無一不是基本面和技術面的雙重大師。索羅斯掀起東南亞金融風暴絕對不是靠某個方面的分析就可以完成的。基本分析師研究任何可能影響證券價值的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如經濟和行業狀況)和微觀經濟因素(如財務狀況和公司管理)。基本分析的最終目標是產生一個數量值,投資者可以將其與證券的當前價格進行比較,從而表明證券是被低估還是被高估。二、「基本面分析」解析基本面分析通過查看關鍵數據和經濟指標來確定相關公司的健康狀況和業績。
  • 大咖錄|退市新規讓A股成為源頭活水 明年的投資主線是這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碩士行業導師 曾經獲得中國基金業協會頒發的「基金領袖」稱號 財經風雲榜「年度最佳公募基金經理」等等 退市新規讓A股成為源頭活水 第一財經 蔣漢昆:12月14日晚,
  • 明曜投資曾昭雄:最近兩年或進入長期慢牛的起點
    從長周期來講,中國經濟現在的確是在一個十字路口,這個十字路口會怎麼走呢?這兩張圖是一個大的趨勢(PPT演示),左邊這張圖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走勢,第一個十年是9.3%的經濟增長,接下來的十多年是更高的增長,接下來是8%的增長,但這沒有什麼意義,在國外沒人會講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是什麼,國外的資本市場也沒人會講我們追求多大市值,要上市,融多少資,交易額怎麼樣,換手率怎麼樣。
  • 「觀點」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金融科技產業鏈圖,完整描繪了整個金融科技生態,從科技支撐到成果轉化,再到產業主體,最後到場景應用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科技支撐主要包括人工智慧、分布式技術、安全技術、互聯技術和大數據;成果轉化主要包括孵化器、加速器,研究機構、行業自律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行業主體包括了網際網路企業、金融機構、新技術企業、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等;場景應用主要涵蓋金融服務、安全監管、生活服務、城市治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