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殼黴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存活期長,還能有效防治病菌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我們今天要說的依舊是微生物,盾殼黴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除南美洲外,已在其他各大洲共29個國家中發現這種真菌。它的自然出現多同核盤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三葉草核盤菌( Sclerotinia tri foliorum)、小核盤菌( Sclerotinia minor)、洋蔥小核菌( Sclerotium cepivorum)的菌核聯繫在一起。
在土壤中,盾殼黴以分生孢子器或孢子及菌絲在寄主菌核內存活可達兩年以上,其間可被誘導產生跑外抑菌物質至土壤中,為菌核病的防治創造良好的微環境。多數盾殼需菌株在PDA培養基上4~25℃範圍內均能生長,在20~25℃時生長最快,正常萌發、生長和產孢的pH範圍是3~8。
孢子萌發所需要的相對溼度為90%或更高,感染核盤菌菌核的最適相對溼度為95%或更高。在土壤中,盾殼黴寄生核盤菌的最佳溫度為23℃左右,pH範圍是5.5~7.5,光照可以明顯促進其分生孢子器的形成及成熟。
盾殼黴主要通過破壞性侵入和寄生在油菜核盤菌的菌絲體和菌核中,並在其細胞內和細胞間生長發育,繼而形成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從而導致病原菌菌絲體的分解,進而降低菌核形成數目和萌發能力直至細胞死亡,最終達到防治該病的目的。
盾殼黴也可伴隨著油菜菌核病菌菌絲體穿過被侵染的植物組織,並在植株的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表明,盾殼黴在生長過程中產生幾丁質酶、漆酶和B-1,3葡聚糖酶等多種胞外酶類,其中,B-1,3-葡聚糖酶的基因序列cmgI與其他真菌酶同源性很高。
該基因表達水平的提高與菌核病菌的誘導有關(低水平葡萄糖時),深入的研究證實,該基因表達產物可以分解菌核細胞壁中的B1,3葡聚糖。由此可見,B1,3葡聚糖酶是盾殼黴入侵油菜核盤菌所必需的。
目前,有關盾殼黴對於寄主菌核和菌絲體的侵染、寄生、致腐機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觀察和間接推測,其中更深入的理化特性方面的研究還較為少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盾殼黴在侵染寄主菌核和菌絲體的過程中,存在著機械壓力促使盾殼黴與核盤菌緊密接觸以及各種酶類的水解作用。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說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