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禮記》簡介

2020-12-15 監事戰國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散文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據傳,《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相關焦點

  • 中小學生必備國學文學常識之古代文學常識(上)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它包括中國古代的思想、哲學、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諸多方面 。國學經典,是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 。
  •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常識?
    二、國學常識有什麼用處?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國學常識,不僅是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磨練口才、提高個人素質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缺乏國學常識,就會對生活中許多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現象感到費解,甚至在工作中錯誤百出。可見,掌握一些基本的國學常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的國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國學知識亦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對於個人發展來說,更加不可或缺。
  • 多讀國學常識精粹
    閒暇無事,讀了一本經典著作《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來說,有不少的心得和收穫。讀《國學常識》對我的感觸挺深的,快節奏的社會中,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很有效,跟不上快節奏的變化。社會節奏快,人們內心很浮躁,多看看國學的書,可以陶冶情操。
  • 中文系名師解讀國學經典:一本書讀懂讀透《禮記》
    ——呂友仁《禮記講讀》說起《禮記》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總覺得帶有某種戲劇性。它最初的身份不過是附庸而已,而後來竟蔚為大國,使得原來的「主子」黯然失色。非獨此也,不僅《禮記》一書作為一個整體日益走紅,而且從《禮記》中剖離出來的《大學》《中庸》兩篇,更是紅得發紫,被編入了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我們知道,《禮記》是儒家經典所謂《十三經》之一。
  • 【漲知識】必須了解的國學常識匯總大全
    國學常識三:「尚方寶劍」是一柄什麼劍國學常識四:什麼是「三禮」國學常識五:中國一共有過多少個皇帝國學常識六:「故宮」為什麼被稱作「紫禁城」國學常識七:「福祿壽」怎麼來的?國學常識八:「烏紗帽」最初是指什麼國學常識九:《論語》是怎樣一本書國學常識十:《孟子》對後世有何影響國學常識十一:《大學》有什麼現代含義國學常識十二:《詩經》的體例分類是怎樣的國學常識十三:流傳千年的《尚書》系「偽書」?
  • 國學經典《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
    國學經典 《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禮記》是以散文寫成的,有的短小生動的故事闡明道理,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其中富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值得我們學習與傳誦。1.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人有了禮儀,便會安定和諧,沒有了禮儀規範,便會有危險了。文明禮貌是生活的根基,沒有了文明禮貌,就沒有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線。2.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出自漢·戴聖《禮記·禮運》。
  • 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
    本文整理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在近五年的國考中,歷史人文就如同一匹「黑馬」,以強勁兒的勢頭,衝入到了大家的視線中。相關題目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對於這一部分的更像是大海裡撈針——無從下手。
  • ​千年禮記,追夢中國——第四屆國學春晚廣東賽區正式啟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9月7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陳彬)9月6日,第四屆國學春晚廣東賽區海選活動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主辦,深圳科安文化藝術實業有限公司承辦的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少兒圖書館舉行。
  • 【國學常識】《詩經》取名
    據說漢人取名講究
  • 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挑戰一下吧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今天和大家分享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及答案,老師、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看看,拓展知識面。答案在每張圖的底部。
  • 100道國學常識現身,難倒眾人引熱議,答對一半的是人才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們可能都會認為自己有一定的國學基礎。因為我們長期處於這個環境裡,耳濡目染,所謂的國學常識,我們多少都會有一些了解。但是國學並不只是我們想像到的那些基礎的歷史題,而是一門融合文化的學科。
  •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本文關於國學常識的知識點,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學習興趣,快樂地記憶國學知識!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181、《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氣炎熱似火   B、天氣漸漸轉涼
  • 國學教育:回歸常識 回到經典
    現在最缺的是質量合格、數量可觀的國學教師,以及適於教師參閱、學生修習的中華經典讀本。」在日前舉行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座談會上,該書審讀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鑑的一番話道出了國學教育的現狀,同時也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的恰逢其時和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國學經典教育的當務之急。
  •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國學的基本常識有哪些呢
    最近這幾年國學掀起了一股浪潮,這也激起了很多人對國學的熱愛,都知道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國學是一門需要我們深究的學問,當你真正的去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呢。儘管這幾年大家對國學產生了樂趣,但是真正去學習的人少之又少,很多基本的常識都不明白,對於一個中華兒女而言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呢,所以我們要學習國學讓大家都能夠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的到普及!
  • 100個國學常識知識點,小學初中都適用!建議學生收藏起來!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興國學之風猛然颳起,小學都開始考起國學常識來了!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只有在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情況下,積累的課外知識越來越多,孩子的成績就會越好!國學常識是我們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之一,對於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可能比較少見,比較模糊,但是確也是我們應該重點掌握的內容。
  • 人民日報:國學常識100題(含答案),逢考必有,建議收藏!
    語言有一種儲蓄的功能,從小接受的知識,一點一滴積累在腦海裡,漸漸成為潛移默化的「常識」運用時,便可以任意支援、對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學國學不是讓孩子硬背,家長要為孩子把好關,選擇正確的方法學國學。
  • 中小學必背100道語文國學常識題,為孩子收藏!
    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新課標也加大了古詩和古文的考察範圍,國學知識作為中國數千年文明智慧的結晶,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尤其是學生們,國學常識是語文考試中的一個必考知識點,不僅逢考必有,且所佔分值越來越大,特別是在語文文言文閱讀的考題之中,掌握一些國學知識,做起這類題目來才會如魚得水。
  • 《禮記正義》學習系列之一:作者簡介
    其中「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語句與《禮記-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啟發人們要努力革新自我、棄舊(缺點)圖新(優點)、與時俱進。2月5日大年初一,新任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在寫給同事的信中寫道:「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關鍵的人」,認為所有的事業最核心的要素是人。
  • 小學語文:200道國學常識題(含答案),精華知識一篇全部搞定!
    小學語文:200道國學常識題(含答案),精華知識一篇全部搞定!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底蘊十足。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國學常識作為中小學語文考試中的必考知識,不僅逢考必有,而且分值越來越高。孩子要想在語文這門學科上取得高分,就得掌握好國學常識這部分內容。在語文的學習中,記憶是離不開的,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同時要求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不免有人抱怨語文知識點的繁雜。
  • 國學常識100題(含答案),逢考必有,記熟對學生有好處!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國學常識,國學基礎知識是大家必須要學習的一部分。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今天和大家分享老師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及答案,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看看,拓展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