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

2020-12-11 百家號

國學經典 《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

《禮記》是以散文寫成的,有的短小生動的故事闡明道理,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其中富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值得我們學習與傳誦。

1.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人有了禮儀,便會安定和諧,沒有了禮儀規範,便會有危險了。文明禮貌是生活的根基,沒有了文明禮貌,就沒有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線。

2.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

出自漢·戴聖《禮記·禮運》。任用有智慧的人,要注意發揮其機智的長處,去其因機智而可能衍生的奸詐因素;任用勇武的人,要充分發揮其勇氣可嘉的優點,去其因血氣之勇而容易動怒的缺點;任用仁德之人,既要看到其博愛天下的胸懷,也要防止其濫愛而縱容了惡人此言任用人才要取其長而去其短,從而充分發揮所用人才的最大效益。

3. 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

出自漢·戴聖《禮記·雜記下》。擁有綽綽有餘的豐饒土地,而民眾卻很貧窮,這是君子引以為恥的。高尚品德和靈魂的人,都把自己本身的力量貢獻於社會,他們的偉大和崇高,在於毫無私心,處處為他人著想,正是在不斷的奉獻中,他們完善著自己的品格,實現著人生的價值。

4. 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

出自漢·戴聖《禮記·表記》。以恩德報答恩德,民眾則會努力做善事;以怨恨報復怨恨,民眾則會有所懲戒。對那些損害自己的人要持有寬容之心,對那些對自己有所幫助的人要抱有感恩之心。

5. 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上》。驕傲不可以去滋長,欲望不可以去放縱,志氣不可以自滿,享樂也不可以到了極點。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不可以過分的放縱、滿溢、極端。

6. 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出自漢·戴聖《禮記·表記》。失足,指行為舉止不當。失色,指對人態度不當。失口,指言語不當。君子對於他人不表現出失當的舉止、失當的態度、失禮的言語。此言君子應當加強道德修養,凡事要合於「禮」。

7. 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

出自漢·戴聖《禮記·坊記》。則,就、那麼。稱,稱頌、讚許,此為歸功於。過,過失。有成績就歸功於別人,有過失就歸於自己,那麼老百姓就都知謙讓而不爭了。此言統治者自己加強修養是使民風歸於淳厚的前提。用今天的話來說,修身養性,領導應該以身作則,為群眾作出榜樣。

8.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

出自漢·戴聖《禮記·經解》。禮對於治理國家來說,仿佛用衡器稱輕重,用墨線校正曲直。倫理道德是保證社會和諧的基本規範,一個道德淪喪的社會是不可能和諧發展的。

9. 內稱不闢親,外舉不闢怨。

出自漢·戴聖《禮記·儒行》。稱,稱讚,此指舉薦。闢,同「避」。舉薦人才,內不避親近之人,外不避仇怨之人。此言為國舉才薦賢要以有沒有才能為依據,而不是以關係親疏而定。

10.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上》。毋:不。苟:苟且,隨便。遇到了財物,不要隨意的去獲得;遇到了危難,不要隨意逃脫。

相關焦點

  • 《禮記》經典名句20則,簡短有哲理,精緻而深刻
    《禮記》經典名句20則,簡短有哲理,精緻而深刻。1. 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傲慢不可以增長,欲望不可以放縱,不能使自己志得意滿,也不應當使自己高興至極。2. 不食嗟來之食。——《禮記·檀弓》不去吃那些帶有侮辱性質的食物,指人有節操、有骨氣。3. 差若毫釐,謬以千裡。
  • 《禮記》10則傳世金句,經典深刻,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 人際交往,學會這兩句古人名言,受益無窮!
    生存在當今社會中,離不開人際交往,好的人際交往可以讓你的事業如魚得水,如有神助。以下兩句古人名言包含了人際交往的本質,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人的智慧。1、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名句解讀:禮節重在相互往來:有往無來,不符合禮節;有來無往,也不符合禮節。在人際交往中,不可一味地索取或付出,人們之間應多走動,注重關係間的平等。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 中文系名師解讀國學經典:一本書讀懂讀透《禮記》
    有的篇章讓人感到條理秩如,有的篇章又讓人感到雜亂無章,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禮。——呂友仁《禮記講讀》說起《禮記》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總覺得帶有某種戲劇性。它最初的身份不過是附庸而已,而後來竟蔚為大國,使得原來的「主子」黯然失色。
  • 《禮記》精華十句,「禮」來運轉,見者得福
    《禮記》,國學經典,禮之重器,立身圭璋,不可不學!庚子四月,在這個特殊的年月,重溫經典,慎終追遠,砥礪前行,必將諸事順遂,「禮」來運轉。1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表記譯文:仁是天下行為的表率,義是天下行為的準則,知恩圖報是天下互惠互利的交往方式。點評:天下攘攘,皆為利往。3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 《禮記》中的傳世金句,中華禮儀盡在於此
    中國文化的特質就是「禮」。它的作用體現在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和培養民族精神兩方面。  ——西漢·戴聖《禮記·曲禮上》  解讀:禮節貴乎有採有往。只有往而無來或其有來而無往,都是不臺乎禮數的。在國家與國家,團體與團體,人與人,朋友與朋友的交往中,禮節上很重視有來有往,互相都應採取同樣的態度和禮儀規格,習慣上稱之為「禮尚往來」。
  • 人際交往中,常懷這三種「逆襲思維」識人,可少吃虧上當!
    人際交往中,常懷這三種「逆襲思維」識人,我們可以少吃虧上當!真正虛偽的人,經常做這三件小事,所以我們要小心提防!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一個人越是缺什麼,越會表現什麼,這句識人術口訣,在人際交往中是屢試不爽。因為真正虛偽的人,經常做這件小事。所以,我們如果常懷這種「逆襲思維」識人,可以讓自己少吃虧上當!
  • 儒家經典《禮記》中的傳世金句,教你做人的智慧!
    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上》。行禮要遵循適宜的原則,出使要尊重對方的習俗。此言行禮與出使所要遵守的原則。2、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上》。此言同樣是行仁愛之舉,卻有三種不同的境界:仁者行仁是一種自覺的行為,智者行仁是為了獲利,畏罪者行仁是為了免罪。4、夫禮,禁亂之所由生也,猶防水之所自來也。出自漢·戴聖《禮記·經解》。禮是用以禁止混亂產生的,就好比堤壩用以阻止水的衝擊一樣。
  • 高考模考作文|人際交往,貴在互信
    人際交往對於個體的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你在與人交往中有怎樣的困惑與收穫?你對人際交往有怎樣的認識或思考?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 國學常識:《禮記》簡介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 【經典金句·禮記系列315】: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經典金句·禮記系列315】: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出處】:《禮記・曲禮下》【案語】:本條經典金句的意思是:求醫問藥時。要慎重,並給出了一個慎重選擇的方法,《禮記正義》曰:凡人病疾,蓋以筋血不調,故服藥以治之。其藥不慎於物,必無其徵,故宜戒之,擇其父子相承至三世也。是慎物調齊也。
  • 禮儀之邦處處有禮,說說《禮記》中關於禮儀的記載
    在古代有專門研究禮儀文化的官員,在古人看來學習禮儀有助於統治者鞏固社會等級制度。這樣的初衷雖然有問題,但結果還是好的,人人有禮,處處有禮,禮尚往來,這樣和諧共處還是有助於保護弱小勢力的。關於禮儀規範方面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周時期,到了春秋戰國儒家思想興起,禮又成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被後世尊為「五經」之一的《禮記》就誕生於這個時代。《禮記》最早被稱為《禮》,其內容為貴族子弟和文人士子需要遵從的禮儀規範,進而推廣到國與國邦交時的禮節。古人為了抬高《禮記》的地位,把這本書的作者歸於周公姬旦名下。
  • 50條經典名句,選自中小學生必讀國學名著,飽含人生「大智慧」!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語文老師整理的50條經典名句,選自中小學生必讀國學名著作品,建議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幫孩子存下來,把這些經典名句多讀幾遍,不僅對語文學習有幫助,也會從中讀到人生的「大智慧」!小學和初中高中的語文中,都會有對國學經典的學習和考察,讓孩子從小掌握經典的文化作品,非常重要。
  • 【國學】十人百句經典名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5.德不孤,必有鄰。  6.禮之用,和為貴。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國學經典《古文觀止》中的傳世名句,你必須要知道的智慧!
    《古文觀止》是古人編寫的一本啟蒙讀物,全書按時代先後分為7個時期,每個時期都有重點作家和作品。其中不乏陶淵明、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等名家的大作,《左傳》、《史記》、《戰國策》中的經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
  •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禮記》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史記》和《漢書》中都認為是孔子。唐代時期《禮記》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水太清,就沒有魚;人太精明則近乎苛刻,就不會有很多朋友。無論對大自然抑或對人都要有一個寬容的心態。5、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語出《禮記·曲禮上》。喜愛一個人,要知道他的短處,憎惡一個人,要知道他的長處。
  • 人際交往的10個禁忌
    交往也叫人際溝通。人際交往是由多變化、多層次的人際關係組成的立體網絡結構,沒豐富的閱歷,沒有練達的處事經驗,沒有機敏的應變能力,沒能能伸能屈的豁達胸懷,就難於在工作或生活中來去自由。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人際交往的禁忌是一定需要注意的。
  • 國學經典詩經:第280首《周頌·有瞽》
    >每天早起10分鐘,可以讀一篇《大學》、可以讀一章《論語》、可以讀一首《詩經》;每天晚睡半小時,可以讀一篇《道德經》、讀一篇《金剛經》、讀一篇《中庸》...讀經典最大的聽眾是自己,最大的受益者也是自己。
  • 高中招「人際交往」類作文怎麼寫?
    人與人的交往總要經歷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交際是需要技巧的,也需要我們用真心來對待彼此。在2018年的中考作文命題中,人際交往類題目佔比有了提高,考查的範圍有所拓寬,考查形式也有所創新。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寫一段「我」與「他(她)」交往的經歷,可先寫「他(她)」的不好,偶然的一件事,讓「我」對「他(她)」徹底改變了認識和看法。這使「我」懂得,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2.敘議結合話原則。文章可以採用夾敘夾議或敘議結合的方法,記敘生活中「我」與他人交往的幾件事,在敘述完每件事後適當發表議論,點明人際交往應遵從的原則,互相尊重,以誠相待。
  • 四書五經名句全集:10個如詩般美好的女寶寶名,盡顯古風雅韻
    在人際交往中,一個好聽、獨特,同時又帶有豐富涵義的名字更容易讓人認可。起名字要講究字義、字形和字音。《四書五經》中有不少的名言名句對後世的思想產生的很大的影響,而那些眼光敏銳的家長,從中提煉出了一些適合孩子的好名字。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出自四書五經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