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雁江區丹山鎮著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全面推動小城鎮建設,大力培育創建「小而美」「特而優」的特色村居,在人居環境、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處處彰顯出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有力推動了全鎮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 資料圖
人居環境改善
村民幸福感提升
丹山鎮堅持以點到面、重點突破、示範帶動、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結合全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等重點工作,分「重點區、示範區、推進區」梯次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著力解決農村廁所、汙水、垃圾、糞汙等重點難點問題。通過實施「五大行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鎮完成廁所革命8051戶、「三改兩建」800戶,建成「微動力」系統和小型人工溼地36處、汙水處理廠1座。
此外,丹山鎮因地制宜建立垃圾清運處理機制,統一購置垃圾桶1800餘個,吸納貧困戶、困難群眾、公益性崗位人員組建垃圾清運隊伍,保障環境治理取得長效。在大佛、胡家、八字牆等重點村,有機融入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用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方式開展院落美化和林盤治理,打造了人居環境治理示範點6個,留住了鄉土氣息和鄉愁記憶,提升了轄區居民幸福感和獲得感,塑造了丹山鎮山美水清人和的良好環境。2019年,大佛村、八字牆村獲評「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示範村」稱號。2020年,大佛村獲評「四川生態宜居名村50強」稱號。
產業興旺
拓寬致富路
丹山鎮以大力發展支柱性產業和培育做強村集體經濟產業為重要抓手,率先引進規模化稻漁產業,初步建起8000餘畝的丹山稻漁現代農業園區核心示範區,同步開展園區農旅觀光功能打造、配套完善等工作。鼓勵支持原17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和趙興村、大佛村等5個村發展柑橘、藤椒、羌鳳李等集體經濟產業,2020年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20萬元。
同時,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主發展,在全鎮形成了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為引領,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目前,該鎮已發展132家專業合作社、45家家庭農場,闖出了一條產業致富的道路。
文化助力
文明風尚不斷形成
丹山鎮積極打造「孝和禮廉·人文丹山」文化品牌,深入挖掘本土歷史文化,有力融入人居環境治理,不斷強化基礎設施配套,優化鄉村旅遊環境,力爭建成1個3A級景區,不斷提升丹山鎮的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多次集中開展「鄰裡互助」「潔美家園」、留守兒童關愛、抗洪搶險救災等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紅黑榜」「幸福積分」「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帶動全鎮形成文明新風尚。
近年來,通過選樹典型示範引領,成功推選出「四川好人」1名、「四川省優秀志願者」1名、「長壽雁江·最美鄉賢」3名、「資陽好人」2名、丹山鎮「十星級文明戶」10戶、丹山鎮「十佳好公婆、好兒媳」15人;胡家祠村、太平村等11個村成功創建資陽市文明村。
主辦:中共資陽市雁江區委宣傳部
來源:資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