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非遺遊武威(12)|| 民勤小曲戲

2020-12-11 澎湃新聞

民勤小曲戲

兼具北風南韻,流傳西北五省

▲ 民勤小曲戲視頻

民勤小曲戲是流行於民勤城鄉及西北部分地區的曲牌體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被甘肅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民勤縣是隴上有名的「文化之鄉」,有「人在長城之外,文居諸夏之先」的美譽,因「俗樸風淳,人民勤勞」而得名。

▲民勤小曲戲是植根人民心靈的梨園絕唱,是群眾最為喜愛的「草根」藝術。第五屆民勤小曲戲藝術節於2018年春節期間在民勤縣文化廣場舉辦。圖為觀看小曲戲的群眾。李軍攝於2018年2月25日

民勤小曲戲是與其他各地曲子戲完全不同的流派。《中國戲曲志·甘肅卷》載:「民勤曲子戲雖稱曲子戲,與甘肅東部、南部以及敦煌一帶流行的曲子戲,實非一脈。民勤縣明代是流放移民的地區之一,移民帶入江南及山、陝一帶的民歌、民樂;民勤與內蒙交界,來往不斷,又逐漸傳入內蒙民歌西調。這些江南、山陝民歌,內蒙西調與當地民歌、小調相融匯,就形成了民勤曲子的特殊風格。」

▲2019年8月,民勤小曲戲參加2019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圖為民勤小曲戲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陸永輝、趙海霞在江蘇省崑山市當代崑劇院演出民勤小曲戲傳統劇目《下四川》。李軍攝於2019年8月5日

民勤小曲戲最初的表現形式是由當地民間藝人以坐唱形式表演的小曲,起源於明初,形成於明代中葉,興盛於清代和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後,在民勤及西北地區廣泛傳承演唱。1956年,甘肅省舉辦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匯演時,民勤小曲戲《雙放牛》赴蘭州演出。20世紀80年代,全縣到處演唱小曲戲,一時盛況空前。2008年,民勤小曲戲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黃河戲話·隴上行歌》中播出。

民勤縣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態環境,導致民勤成為「雙向」移民區,大批民勤人向外遷移,也使得民勤小曲戲在明代中葉開始就伴隨著大量移民,向外流傳。明成化至正德年間,流傳演唱於民勤、武威等河西地區和內蒙古阿拉善、包頭、額濟納等地及鹽池(今屬寧夏)。清雍正年間,流傳到了新疆。清中葉到民國時期,流傳到內蒙古臨河、杭錦後旗,新疆東疆、北疆地區,青海西寧,寧夏銀川等地。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流傳到內蒙古河套地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對這些地區的曲子戲特別是甘肅河西地區曲子戲和新疆曲子戲的形成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民勤小曲戲風格獨特,「融北方小曲的蒼涼剛健與南方小曲的柔美俏麗於一身」,兼具北風南韻,流傳西北五省。圖為2019年春節第六屆民勤小曲藝術節期間民勤小曲戲傳統劇目《雙放牛》演出場景。李軍攝於2019年2月12日

民勤小曲戲經過600多年的傳承演唱,形成了其他戲曲不可替代的鮮明獨特的藝術特質。

民勤小曲戲的劇目豐富獨特,知道戲名的有460多種,先後記錄到的有上百種,其中《二瓜子吆車》等多種屬獨有劇目。現藏於甘肅省圖書館的民國時期潘富堂手抄本,已修復的40多種很多為民勤小曲戲獨有劇目。內容多以懲惡揚善、規勸孝道為主,寓教於樂、寓理於情,既詮釋歷史、反映現實和民俗風情,又傳播社會經驗、講述人生哲理,深刻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觀念、思維方式、價值趨向,生動傳遞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

▲民勤小曲戲已知名劇目有460多種,記錄到的有近百種,其中獨有劇目50多種。內容以懲惡揚善、規勸孝道為主。比較著名的有《二瓜子吆車》《張璉賣布》《下四川》《怕老婆頂燈》等。圖為民勤小曲戲部分劇本資料。李軍攝於2019年9月3日

民勤小曲戲的唱腔由調、腔和小調三部分組成。「調」有甜、苦音之分,有二曲調、四曲調等八種,「腔」有硬、軟音之分,有三腔、慢腔等十二種,俗稱「八調十二腔」。唱腔屬曲牌聯腔體,曲調豐富,有100多種曲牌。唱腔優美動聽,道白唱詞使用民勤方言,詼諧通俗,親切感人。演唱一般均用本嗓(即真嗓),獨特之處是有些唱腔的結尾或中間部分採用「接聲」(即幫腔)的處理方式,可達到特殊的演唱效果。

▲民勤小曲戲化妝旦角為包頭、戴「古裝樓」髮式、貼片子,身穿大紅窄袖小襖,腰系綠色綢帶,下穿彩褲,外罩彩裙。男角常頭戴氈帽,身著斜襟彩服,下穿彩褲,腰系布帶。圖為旦角的服裝與頭飾(左起:吳桃香、趙海霞、高菊萍)。李軍攝於2014年8月3日

民勤小曲戲的服裝有邊塞民族融合特色。化妝獨特,旦角常戴「古裝樓」髮式,線尾子頭飾後垂黑色絲絛,長可及地,顯得端莊飄逸,是其一大特色。

▲民勤小曲戲服裝有塞上民族融合特色,表演帶有地蹦子秧歌特色,演唱時男角手持鵝毛扇,蹦蹦跳跳,跳的歡,滑稽自然;女角善用扇子、手帕做戲,搖搖擺擺,走的飄,俊美飄逸。圖為民勤小曲戲赴敦煌參加「絲路記憶·西北五省非遺展演」,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柳生軍、潘紅演出傳統劇目《下四川》。李軍拍於2019年6月14日

民勤小曲戲的表演風格獨特,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載歌載舞,集唱、念、做、舞為一體的戲曲化綜合表演形式。表演帶有地蹦子秧歌特色,演唱時男角手持「鵝毛扇」或「引路棍」,蹦蹦跳跳,跳得歡,滑稽自然;女角善用彩扇、手帕等小道具做戲,走十字步,扭動著演唱,搖搖擺擺,走的飄,俊美飄逸。故又稱「地蹦子」戲、「秧歌小曲子」。有彩扇功、手帕功、摹聲、假嗓、十字步、碎步、蹉步、抖肩、頂燈、矮子功等表演技巧。

▲民勤小曲戲演出不擇場地,街頭巷尾、田間院落,都是舞臺,男女老少,皆是演員。在給人以精神享受的同時,陶冶情操,布德教化,啟人心智,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起到了很好的崇德向善、成風化俗,淨化心靈、教化社會的功用。圖為2004年春節,民勤小曲戲在東街社區以「地蹦子」形式演出。李軍攝於2004年2月4日

民勤小曲戲風格活潑,是當地群眾最為喜愛的民間藝術。每逢演出,街頭巷尾、莊戶院落都是舞臺;唱的唱、拉的拉、彈的彈,一人演唱,數人幫腔,各顯神通,笑聲掌聲喝彩聲,場面非常熱鬧,實乃城鄉百姓樂事。

民勤小曲戲獨具特色,遺產豐富,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因其獨特的藝術特質而被戲曲專家讚譽「兼具北風南韻,流傳西北五省區」「融北方小曲的蒼涼剛健與南方小曲的柔美俏麗於一身」,是集民間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諸多元素於一身的綜合戲曲藝術。它的起源、發展、成熟和傳承、衰微、復興,典型地反映了中國地方戲曲的發展歷史,是中國西北地方戲曲的「活化石」。

▲為了更好地保護、傳承民勤小曲戲,民勤縣文化館創辦民勤小曲戲傳習所,每年舉辦民勤小曲戲骨幹培訓班,聘請戲曲專業人員和民勤小曲戲代表性傳承人對民勤小曲戲愛好者進行培訓輔導。圖為武威市文化館文藝部主任嚴曉紅為學員授課。李軍攝於2014年10月24日

保護傳承民勤小曲戲,不僅對於補充完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中傳統戲劇方面的完整性,完善中國戲劇體系,研究南北地方戲曲融合有著獨特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而且對於深入研究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存,推動「一帶一路」人文交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2014年10月,新編民勤小曲戲《外甥的婚禮》獲甘肅省第二屆百姓小品藝術節廉政節目獎和表演二等獎。圖為《外甥的婚禮》作為唯一的地方戲曲節目在蘭州東方紅廣場參加頒獎演出。李軍攝於2014年10月19日

民勤縣40多年持續開展春節戲曲調演活動,拍攝製作民勤小曲戲劇目視頻20多種。2014年以來,聯合省、市,連續舉辦六屆民勤小曲戲藝術節,兩屆民勤小曲戲大獎賽,舉辦民勤小曲戲骨幹培訓班,成立傳習所3個,參加「絲路記憶」西北五省區非遺展演、戲曲百戲(崑山)盛典、第七屆成都國際非遺節展演等活動。目前,民間班社、傳唱藝人遍布民勤城鄉,常年參加演出活動的表演人員有上千人,自發自覺地進行著該劇種的活態傳承,為民勤小曲戲的生存和發展營造著良好的生態環境。

圖文來源:民勤縣文化館

相關連結:

原標題:《跟著非遺遊武威(12)|| 民勤小曲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跟著非遺遊武威(14)|| 涼州燻醋釀造技藝
    跟著非遺遊武威(14)|| 涼州燻醋釀造技藝 2020-09-13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甘肅武威最好的三所高中,武威一中遙遙領先,民勤一中也不容小覷
    前言武威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甘肅省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武威歷史悠久,四五千年前即有人口聚居,最終定名而設置郡府也有近兩千餘年歷史。作為「涼國故地、西北首府」,武威在甘肅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其綜合實力在甘肅僅居中遊;武威都有哪一些實力突出的重點高中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詩和遠方在武威漸入佳境
    詩和遠方在武威漸入佳境武威城門每日甘肅網11月17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武威市累計接待遊客5625.5武威文廟天馬劇院、市博物館、市圖書館、天祝縣博物館、民勤縣體育場等文化體育健身場地先後建成投用;長城遺址搶險加固、海藏寺保護修繕等一批文物保護維修工程先後實施;連續舉辦五屆「武威市民族民間文藝匯演」、四屆「涼州賢孝大獎賽」、四屆「民勤小曲戲調演」等文化活動……目前,全市擁有星級飯店25家,A級景區22家,旅行社23家。
  •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
    隨著甘肅文旅「豐收了·遊甘肅」冬春遊惠民活動開啟,武威市文旅部門推出冬春冰雪遊、歷史文化遊、生態冬景遊、民俗體驗遊、鄉村休閒遊和科普研學遊6大冬春季特色旅遊產品,任遊客選擇。:民勤防沙治沙紀念館-時光廊道-民勤國際沙漠雕塑博物館-摘星小鎮天梯山石窟歷史文化遊信步武威雷臺、文廟、博物館、涼州會盟紀念館、五涼文化博物館、鳩摩羅什寺、天梯山石窟等歷史文化厚重、人文脈絡悠長的景區,觸摸歷史、品味文化,感受五涼神韻,盡抒中華情懷。
  • 武威一中民勤古浪共創歷史
    武威一中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歷史悠久、傳統深厚,前身為 1875 年創立的雍涼書院,第一任院長為涼州著名學者李銘漢,1906 年書院改辦為涼州府中學堂並正式建校,1949年私立青雲中學併入學校,沿用甘肅省立武威中學校名,2005 年改辦為獨立高中。
  • 跟著鏡頭遊武威||濃情端午 相約卓爾雅農莊
    跟著鏡頭遊武威||濃情端午 相約卓爾雅農莊 2020-06-26 0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跟著鏡頭遊武威||涼州醋文化
    跟著鏡頭遊武威||涼州醋文化 2020-06-23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書香蘊武威 巾幗綻芳華」武威女作家作品展——李英《紅崖山水庫...
    書香武威 芬芳四溢武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書城不夜」的優秀傳承。在這片富涵文化底蘊的熱土上,活躍著一批優秀的女作家,她們筆尖生花,用文字展現人生百態,用優秀作品感染讀者,斬獲文學獎項較多,在省內外被廣泛關注。
  • 最實惠遊甘肅的季節來啦!秘籍已備好 注意查收
    中國甘肅網12月31日訊(本網記者 張玉芳 張蘭琴)近日,省文旅廳整合全省冬春季高品質旅遊資源優勢,持續開展「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旅遊惠民活動,傾情推出「追尋領袖足跡感知甘肅之旅、夢幻冰雪樂享之旅、沙漠戈壁自駕挑戰之旅、紅色聖地勵志之旅、歡樂春節演藝民俗之旅」等冬春季十大主題旅遊產品,熱情歡迎海內外遊客走進甘肅,靜品文化,慢遊山水,頤養身心
  • 非遺鮮聞丨2020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閉幕,甘肅省文旅廳獲「優秀...
    自2018年以來,甘肅省選送了隴劇、敦煌曲子戲、涼州半臺戲、靈檯燈盞頭劇、民勤小曲戲、南木特藏戲、玉壘花燈戲、隴南影子腔、高山戲等9類獨具特色的民間戲曲參加百戲盛典,受到全國各地觀眾及戲曲愛好者的喜愛和好評,開啟了對甘肅傳統戲曲文化的認知和關注,對挖掘戲曲藝術的深厚內涵、全面激活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貢獻了甘肅力量,為推動甘肅省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甘肅武威聲名遠播的4所高中
    1、武威一中武威一中在武威市人的心目當中有著很高的地位,受到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歡迎。這所學校的創建時間是1906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75年所創建的雍涼書院。能夠擁有這麼久的辦學歷史,可見學校的實力並不差。在2020年的高考當中,武威一中有6人的總成績超過了650分,有99人的總成績超過了600分,另外還有876人過了一本線。
  • 中青旅集團董事長康國明 談文旅融合大時代的「武威天馬」
    中青旅集團董事長康國明 談文旅融合大時代的「武威天馬」 2019-08-12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康養靈臺遇見「豐收了·遊甘肅」冬春文化旅遊惠民活動,你心動了嗎
    ——民勤——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金昌(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紀念館、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民勤防沙治沙紀念館、民勤國際沙漠雕塑創作營)——張掖(山丹培黎學校、路易·艾黎故居、臨澤倪家營戰役遺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鐵山精神紀念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玉門油田——敦煌(星星峽) 星火燎原旅遊線(東線):蘭州(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蘭州戰役紀念館)——定西——天水(紅軍長徵強渡渭河紀念館
  • 沙漠裡的「沙雕」:民勤新景觀
    而民勤的「沙雕」卻因別具一格而備受關注,成為了當地人民和外來遊客倍加喜愛的旅遊勝地。7月22日,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第十屆「重走中國西北角」接力採訪活動武威小分隊走進位於民勤民南路23公裡處的蘇武大沙漠景區的「沙雕博物館」,一覽「沙雕」群景。所謂「沙雕」,指的是建築在沙漠裡的雕塑。
  • 記縣級優秀班主任民勤一中白生鵬
    白生鵬是中學地理一級教師,縣級骨幹教師,現任民勤一中安保處主任、天橋(1)班班主任。民勤一中教師 白生鵬:&34;作為一名班主任,白生鵬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關心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2015年獲武威市委、共青團武威市委書信大賽「優秀輔導教師」、獲武威市教育局讀書徵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2018年5月獲武威市「優秀共青團幹部」,2018年被縣教育局評為縣級「骨幹教師」。
  • ...小組辦公室領導一行來民勤調研大數據賦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
    智慧武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一行來民勤調研大數據賦能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 2020-12-10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勤文學 | 王永和:我與民勤涼麵的一段情結
    離開家鄉來到新疆幾年了,兒女們時常帶我到外面餐館品嘗各種美食來改善生活,但吃遍各地美食,最讓我留念的還是那些年在家鄉常吃的那碗民勤涼麵!涼麵其實是一種極簡單又非常平常的飯食,也倒不算什麼稀罕吃的,基本操作就是麵條從鍋中撈出來後,放入涼水中衝涼,然後拌些調味佐料澆些滷子菜就成了。
  • 民勤
    原標題:師者匠心 桃李芬芳——記縣級優秀班主任民勤一中教師白生鵬白生鵬是中學地理一級教師,縣級骨幹教師,現任民勤一中安保處主任、天橋(1)班班主任。二十一年青春撒沃土,七千個日夜育新苗。2015年獲武威市委、共青團武威市委書信大賽「優秀輔導教師」。2015年獲武威市教育局讀書徵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獎」。2018年5月獲武威市「優秀共青團幹部」,2018年被民勤縣教育局評為縣級「骨幹教師」。
  • 夾河鎮黃案灘自然修復區:初探民勤自流井
    「民勤夾河鎮黃案灘有自流井,和平常的井不太一樣,會自己往外冒水。」在我們出發去武威的前一天,民勤的同學向我們提起當地一種「不尋常」的井,引起了我們的好奇,決定前去一探究竟。7月23日,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天色陰沉,空氣中帶著些許涼意。
  • 甘肅武威「壓沙造林史」:從寸草不生到荒漠綠意濃
    (資料圖) 李亞龍 攝 中新網蘭州8月29日電 (艾慶龍)8月29日,甘肅省武威市委書記柳鵬在蘭州介紹該地「壓沙造林史」時說,武威實施綠地倍增行動,不懈壓沙造林,人工造林已面積達478.3萬畝,封山沙育林草248.6萬畝,荒漠化程度由重度向中度和輕度減緩,沙進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