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是從寶寶出生開始的,如果孩子形成對父母的依戀關係,那麼,父母講什麼,他們都能聽進去,不對的地方也會儘快改正。父母若不合格,對孩子缺乏關心和陪伴,孩子跟誰時間長,就會更聽誰的話。缺乏陪伴孩子的父母,不要指責孩子不孝順,這背後有父母的責任。
01
父女對話
我們先來看一組父女的對話:
女兒:睡了嗎?
爸爸:準備睡了。
女兒:我們10號放假。
爸爸:放啥假?
女兒:放寒假啊!還能放什麼假?
爸爸:就是要回來唄!
女兒:(無語)我不回來,我去哪呀?
爸爸:那你多久回來?
女兒:放假就回……
爸爸:咋不說話?
女兒:說什麼?你噎到我了,說不出來。
爸爸:我的意思是,你準備多久回來?票買好了嗎?
女兒:就是跟你商量一下嘛,總是問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爸爸:這種事情還跟我商量啥?你自己做主就可以。沒事你就早點回,有事你自己看著辦,有些事你自己可以做主的,是不是還有其他事情?
女兒:沒有了。
上面案例中的父女關係似乎過於平淡,爸爸不願多問,女兒不願多講,缺少了家庭親情本該有的呵護關心。可能,有的父愛就是這樣寡言少語。
女兒與父親一直是這樣的溝通狀態,女兒沒有感受到父愛的溫暖,十多年一直是這樣的狀態,如今她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她不敢談對象,因為害怕找一個像父親那樣的人,把日子過得沒有生活氣息。如果是這樣,不如開開心心地單身,也少了些許煩憂。
有的爸爸非常疼愛女兒,總是擔心她在外面過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有沒有錢花,處境安不安全……總是有說不完的噓寒問暖。
女兒總是很享受被爸爸寵愛的感覺,有時候還會任性,耍一下公主脾氣,但是爸爸總是擔心女兒的安全問題,只要女兒身邊出現新的異性,便引起爸爸的警覺,找機會盤根問底,讓女兒不勝其煩。
02
父女相處
吳宗憲膝下有一名90後女兒,吳姍儒已經30歲了,雖然父親一直很疼愛女兒,父女攜手出席活動,父親對女兒呵護有加,不僅當眾幫女兒提抹胸,出於對孩子隱私的保護,甚至當眾親吻女兒。
俗話說:女大避父,女大避母。
而吳父從未避嫌,可能在父親眼裡,不管女兒年齡多大,始終是父母的「小棉襖」,同樣一直還是孩子。
筆者相信,世上絕大數父親都是疼愛孩子的,特別是自己的女兒。當吳父坐在臺下,看著把自己擊敗獲獎時,面對在主持界嶄露頭角的女兒取得的成就,老父親雙眼泛起了淚光,一臉的欣慰,父女能夠不避諱別人的眼光,擁抱和親吻女兒,可見父女之情是非常要好的。
我們來看另外一個父親,他在家中的監控中知道女兒不能回家過年了,她低頭不再說話,轉身那一刻,偷偷抹著眼淚。
女兒在監控中看到老父親在院子裡踱步,她非常內疚,也沒有辦法,因為疫情的原因,多少家庭子女不回家過年成常態。
03
父女有界限
有些父親非常疼愛自己的女兒,甚至把親吻女兒的嘴巴,當作是對女兒的愛。有些媽媽平時比較累,給女兒洗澡也讓爸爸代勞,有的爸爸提出反對意見,媽媽會認為他對女兒不夠關心。
孩子在三歲左右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這不等於完全不跟爸爸接觸。
曾有一個2歲的小女孩,被爸爸拉去男廁所,結果遭到女兒的反對:爸爸,你不能帶我去男廁所,我是女生,應該去女生廁所,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想去男廁所,不能自己去嗎?幹嘛非得讓我也去。
聽到小女孩奶聲奶氣的聲音,媽媽用手機記錄了父女的對話。值得誇誇他們的家庭教育非常好,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男女有別,有各自的界限和規範。
04
最後
有擔當的父親,一定會盡其所能,給女兒最大的呵護。如果有人傷害到女兒,只要告訴爸爸,他會第一時間跑出來,去教訓那個傷害他的人。
討論話題:稱職的爸爸是怎麼樣的?你遇到了嗎?聊聊你家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