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學良臨終前,對遺產的處理引爭議,他為何捐給了美國
,他的遺物具有非常高的價值,那麼張學良臨終前,將遺物交給了誰呢? 張學良的遺物留給了美國 1990年,90歲的張學良恢復了自由。1993年,在張學良恢復自由的3年後,他和妻子趙四小姐搭乘飛機徹底離開臺灣,定居到了美國夏威夷,直到2001年去世,享年101歲。晚年的張學良已經做了決定,把所有的遺物都捐給美國。
-
美國張學良墓地:朝向東北老家,與趙一荻合葬,圖9令他抱憾終身
【晚年張學良】1990年底,張學良在被幽禁半個多世紀後終於獲得人身自由。張學良獲得自由身時,已經90歲高齡。經過一番考慮,張學良最終決定定居遠離美國本土的夏威夷,至死未能再回大陸。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張學良未能回大陸下葬,無疑成為他的遺憾。
-
張學良至死都沒能回到大陸,臨終前說的那句「對不起」,是啥意思
張學良是民國時期頗有爭議的人物,一生可謂傳奇連連,但其一生也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東北時期的不抵抗政策,二是西安事變。張學良是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一出生就受到人們的關注,他很早就進入東北講壇學習,張作霖對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
廣東退休教授,突然帶著一個保姆回老家同居
周文秀一頭霧水,直到返回長沙家中才從鄰居口中得知丈夫帶回了個保姆。讓周文秀更為氣憤的是老伴不僅帶著保姆離開,還帶走了四床被褥三桶食用油等日常用品,分明是打算長期生活。丈夫老家親戚來電告訴周文秀,楊益德在老家租了一個房子與保姆同住。周文秀對丈夫的行為感到手足無措,她不想將事情挑明讓親朋好友看笑話。
-
張學良唯一在世兒子,64歲首回東北祭祖,在大帥陵前大喊9個字
作為張學良唯一在世的兒子,他在64歲才首次回到東北老家,並且舉行了祭祖儀式。為何這麼晚才回國呢?原因就是因為他10歲就去了美國,一直在美國生活。說他去美國之前,還要從西安事變說起。眾所周知,西安事變是他父親張學良發動的。
-
四野悍將黃永勝,晚年生活如何?臨終前實現一個願望
黃永勝是第四野戰軍出身的悍將,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還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那麼他的晚年生活如何?黃永勝出生於1910年,原名黃敘錢,湖北鹹寧人。關於他的名字,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為此,正式將他的名字改為「永勝」,希望他在革命的道路上永遠勝利前進。黃永勝沒有辜負我軍統帥的期望,在每一次戰鬥中,他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多次率部粉碎了敵人對我革命根據地的圍剿、掃蕩計劃。正是憑藉著一腔熱血和累累戰功,黃永勝在長徵過後,升任為紅二師師長,此時的他才23歲。
-
伊能靜回憶父親:十幾歲來臺後一生住眷村,臨終前還想回山東老家
伊能靜回憶父親:十幾歲來臺後一生住眷村,臨終前還想回山東老家今年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的四十周年,國家裡領導人還特意舉行了紀念會,其實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想到很多可能家鄉是內地,但是當年去臺灣一去就是幾十年的同胞們,臺灣有一個地方叫做眷村,就是指的在
-
「東北第一夫人」于鳳至,臨終留八字遺言,張學良知道後痛哭流涕
在我們國家,張學良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但他最終還是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因此在今天的影視作品中也時有發生。談到張學良的感情歷程,可以說他與三位女性有著密切的關係,一位是他的髮妻于鳳至,一位是他的摯愛趙一荻,還有一位是紅顏知己宋美齡。
-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張學良晚年珍貴照:圖2罕見全家福,圖4是他90壽辰的樣子 作為張作霖的長子,他自從1920年畢業以後,就在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宣布「東北易幟」。「西安事變」後又被長期軟禁,直到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張學良的一生充滿了故事,見證了一個世紀的發展,今天我們就通過一組老照片,來了解下晚年的少帥。
-
髮妻賣嫁妝送他留學,他卻定居國外娶學生,臨終:只想見前妻一面
歐陽修的《玉樓春》中曾這樣寫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愛情,一直都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情感。在我們的生活裡曾經見過了各種各樣的愛情故事,美滿悲傷比比皆是,而伴隨痴情出現的滿是遺憾的「恨」,卻有著更多的篇幅。
-
夫妻二人定居外地,總是被一個問題困擾,過年到底應該回誰家?
但是夫妻兩人的家卻都不在同一個城市,那麼過年到底應該回誰家就成了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張明和劉芳已經結婚三年了,兩人定居在北京,張明是北方人,家住在東北,而劉芳則是南方人,家在廣東,兩人因為同在北京工作而相識,之後慢慢的相戀並且組成了家庭。張明和劉芳的婚姻生活都非常的和諧,很少發生爭吵和矛盾,唯一一個困擾他們倆的問題就是每年過年到底回誰家,因為兩個人的老家一南一北,沒有辦法實現共同回家看望雙方父母,這讓他們二人非常苦惱。
-
過年,孩子不願意回老家探望親戚,如何預防孩子的過年恐懼症
馬上過年了,以前是為了去媳婦家還是婆婆家上頭,現在有了孩子,又要為孩子是否回老家而操心。這不,我的幾個姐妹還沒等回老家呢,就一籌莫展了!小雪的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回老家過年,他們老家有殺年豬的傳統,現在長大了,開始討厭回老家過年。
-
他是韓國人,卻被中國授予上將軍銜官至副國級,3次拒絕回朝鮮
趙南起1927年4月出生於韓國忠清北道清原郡,那個時候的整個朝鮮半島已經成為了日本殖民地,趙南起的祖父是著名的反日鬥士,由於被迫害家人安全得不到保證,祖父帶著父親一家子和13歲的趙南起逃到了吉林的一個朝鮮族村子,在這裡定居起來。之後趙南起的爺爺帶著弟弟趙南元返回了朝鮮,繼續參加反日活動。而趙南起和父母親選擇留在了中國,這是趙南起第一次拒絕回朝鮮。
-
他和巴頓將軍是同學,是第一位埋葬於西點軍校的中國人
西點軍校是美國一所享譽世界的軍事學校,在其二百多年的歷史中培養了三千七百多名將軍,兩位美國總統,為美國培養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因此很受美國人民的尊重。溫應星是首批進入西點軍校學習的中國人,在他的同班同學中,一共出了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八位少將,十三位準將,共八十二位將領。最為出名的是巴頓將軍。回國後,溫應星曆任清華大學校長、上海市市長等職務。雖然作為西點軍校的高材生,但在軍閥割據、派系林立的中國,他沒有發揮能力的空間。
-
晚上去表哥家吃飯,菜好花樣多味道好,可他老丈人非要回東北老家
他說不是,老丈人鬧著要回黑龍江老家。這還有兩個月就過年了,回去幹嘛滴?你過來幫忙勸勸他,再陪他喝二兩。我說你別來這套,我現在天天血壓180,血氣上湧的就快要把任督二脈衝開了。吃飯可以,滴酒不沾,你是讓我一身絕世內功功力盡毀的嗎…下班打卡開車回家,到他家坐定,跟老頭子喝著茶說起這件事兒了。只見老頭子一拍大腿:「嗨!
-
蔣介石臨終時對兒子說了四字,張學良知道後,只好無奈地仰天嘆息
他曾經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部下,但在西安事變後兩人之間存在巨大的信任危機,蔣介石再也不願意見他,並且在臨終前還叮囑自己的兒子,絕對不能將張學良放出來。後來還是李登輝出面,張學良才有機會重獲自由。一開始他被軟禁在貴州,之後為了掩人耳目陸續換了許多個地方,蔣介石撤離大陸的時候也不忘帶上他,此後一直將他軟禁在距離自己家不遠的地方。此前蔣介石一直不願意見張學良,直到1958年11月,他才第一次去探望被軟禁的張學良。
-
他寫下傳世之作一炮而紅,晚年卻江郎才盡,臨終前哀嘆:我太聽話
但是如果問除了《雷雨》曹禺還有什麼作品時,我想大多數人都回答不上來。曹禺曾與巴金、郭沫若等文學大師齊名,在戲劇界的地位更是泰鬥級的存在,卻為何寫出《雷雨》後江郎才盡再無驚世作品呢?曹禺臨終前的哀嘆,讓我們了解了真相。
-
臺灣青年:回東北老家過年,我在春運路上
春節將至,往返兩岸之間的遊子們歸鄉情似箭,因為一年裡只有這麼一次能夠回到老家,與家人們團聚圍爐話團圓。經歷了蔡當局春節加班機取消事件後,大陸很多單位和同胞為了順利讓臺灣同胞返回臺灣過年,許多鄉親都願意讓出飛機票,或者加開船班,這樣的舉措無不是暖心和感恩。
-
結婚後我定居外地,如今父母去世十年,叔叔想花三萬買我家老宅
我想許多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想法,他們不管在外地發展多好,將來希望能回老家安度晚年,或許這就是所謂的鄉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進城定居,可不管怎麼來說,老家有房子就有家的歸屬感。父母不在了,大部分在外地生活的子女不會再回老家,因為那裡有著太多傷心的回憶,於是有些人選擇賣掉老宅,有些人卻精心護理著老宅,還有部分人索性不管老宅,任其破敗不堪。我老家在湖北一個偏遠的山村,這裡環境優美,是個非常適合養老的地方,這裡也留下了我美好的童年和許多傷心的往事。
-
孩子越有出息,父母晚年越不幸福,老人道出原因,讓人無法反駁
但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人開始變得自我,到晚年時,反而不希望子女有出息了。有出息的兒子,讓父母無所適從鄰居叔叔今年也60多歲了,身體也不太好。經常能看到他自己一個人騎個小車去醫院,每次都拿回來一堆藥。叔叔的妻子是前幾年去世的,之後也沒有再找。兩個兒子一個在國外定居,一個在北京定居,距離他都挺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