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說這2句話,可能是病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2020-12-14 騰訊網

有人說童言無忌,孩子說話往往會說的是真心話。也有人說,孩子的話不能當真,不可全信。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孩子經常說某些話,你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的身體在示警,別大意耽誤了,讓孩子受罪。

比如說,孩子一段時間突然的,經常說「不想上學了」,眼神渙散,注意力不能集中那有可能孩子在學校受欺負了,別人不讓他告訴大人。生活中類似的還有很多,而我今天想說的是這種現象。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

周末便利店裡,一個年輕媽媽正在訓斥一個4、5歲的孩子,孩子緊緊拽著媽媽的衣服,似乎嘴裡嘟噥著要什麼東西,媽媽不想給他買,一會孩子哇哇大哭「你有了妹妹就不喜歡我了,討厭……」。

這是典型的拿自己的愛,要挾約束孩子,時間久了,孩子都信以為真了,對你媽媽無意中的話,對於孩子天大的委屈,時間久了就開始變得敏感自卑。

少年說裡曾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叫袁景頤,她上臺吐槽的是媽媽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十項全能,這也好,那也好。在臺上公開乞求媽媽的表揚,希望媽媽誇誇自己,「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啊,為什麼你總是看不到呢?」

臺下媽媽對自己的做法進行解釋:我是在激勵你,怕你飄,在你不好的時候我推你一把。臺上的孩子立馬反擊「我不適合激勵教育,跟你說了多少遍」,孩子爆發了,可最後媽媽依然沒有意識到。

過多的對比,打壓孩子,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貓爸虎媽裡,當中學老師的姥爺,想在北京參加自己學生的同學會,別人都不願意搭理,儘管當年自己是拿了一顆心在對待自己的學生,可孩子們並不領情。

作為父母,贏了道理,失了孩子的心。孩子對自己不親,那才是最大的失敗,孩子成年後只留下自己在家品嘗內心的孤獨,悔恨。而孩子在外,變得扭曲、自卑、不自信。

春節親人相聚,免不了會考考孩子,本是可能活躍一下氣氛,交流一下感情。可7歲女孩大奇,從此得了一種怪毛病,非常敏感不自信,經常說:「媽媽不愛我了」。那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那次大人讓大奇和她舅舅家小一歲的表妹一起算數學題,1000以內的加減法,表妹張口就能說出答案,而大奇7+9都要伸著手指頭算,大家都表揚表妹,沒想到大奇心裡卻受到了傷害,媽媽也沒意識到。

因為表妹學過珠心算,而大奇沒有,為了迎頭趕上,也為了彌補這個差距,大奇媽媽給大奇報了很多輔導班,沒想到大奇學習越來越差,經常挨吵挨罵,甚至挨打,媽媽卻更加焦慮,孩子越來越敏感。

在節目中大奇說起自己的感受,崩潰痛哭,「我感覺媽媽愛妹妹,不愛我了」。「媽媽不要我了,媽媽討厭我嗎?」。「我就怕媽媽不愛我了,不管我了,我這一下該怎麼成長?」……這就是一個7歲女孩的話,聽著都想讓人心酸流淚,甚至心痛。

此時媽媽才意識到,看似是孩子病了,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有位心理學家說:情緒是會傳染的,特別是焦慮的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你周圍的親人。愛她就要給她成長的時間,而不是提速她的成長,減少她的成長時間。

不要輕易用「你要是……,我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來威脅孩子,更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

如果孩子經常會問「媽媽你還愛我嗎?」「媽媽,你能表揚一下我嗎?」那就是孩子病了,是不安全感造成的心理陰影、自卑和敏感,父母別不當回事。

聽聽他的感受,關注他的成長質量,別讓孩子毀在我們大人的焦慮中。

相關焦點

  • 孩子臉上3種「古怪」現象,暗示脾虛積食,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積食是阻礙孩子身體發育的「元兇」,很多積食的孩子經常肚子難受,吃多不長個兒也不長肉,還時不時就感冒發燒生小病,想必有經驗的家長對它都不會陌生。積食真是太讓家長操心害怕了,一旦孩子積食,身體健康就會被拖累,小孩的各個身體器官都比較稚嫩,很容易因此受到傷害,為將來埋下隱患。
  • 嬰兒「腦癱」的4大徵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出現2點就要注意了
    然而,新生兒腦部損傷不容易察覺,許多父母都是在孩子很嚴重時才察覺而因此後悔。這其中就有腦癱這種病症,如何能判斷腦癱前兆呢? 嬰兒"腦癱"的4大徵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出現2點就要注意了! 頭部偏大
  • 只因寶媽做飯多了這一步,家長們別不當回事兒
    只因寶媽做飯多了這一步,家長們別不當回事兒雞蛋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適合孩子食用的,但是卻不是白搭,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飲食上真的要格外注意了,尤其是在製作雞蛋的時候不要像這位媽媽一樣,不然很可能導致孩子患上敗血症。
  • 女兒「初潮」後性格變內向,只因媽媽少說了三句話,別不當回事
    女兒「初潮」後性格變內向,只因媽媽少說了三句話同事最近常在辦公室抱怨,原本開朗的女兒最近突然變得內向起來,不知是青春期的緣故。後來一問才知道,初潮時她告訴媽媽「我的褲子上有血」,媽媽沒當回事,讓她自己買衛生巾用上。
  • 孩子被欺負之後,家長不要說這三句話,以免孩子越來越軟弱
    相信每個父母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脾氣火爆的可能會拉著孩子找學校去;老好人性格的家長可能會選擇息事寧人;還有一些完全不當回事兒的家長,認為小孩子打打鬧鬧太正常,自己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對於家長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大事,但對於孩子來說卻不同。
  • 寶寶有這些症狀得當心了,家長不當回事兒可能需要大手術
    寶寶有這些症狀得當心了,家長不當回事兒可能需要大手術 2019-12-06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兒咽喉炎可輕可重,別不當回事兒!
    小兒咽喉炎可輕可重,別不當回事兒! 小兒咽喉炎是兒童常見疾病,寶寶會出現咳嗽、聲音嘶啞、煩躁不安等症狀。有些家長認為就是個普通咳嗽,過兩天就好了,導致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治療,從而延誤病情引起嚴重併發症。
  • 孩子總喜歡揉眼睛?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家長可別不當一回事
    孩子總喜歡揉眼睛?可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家長可別不當一回事導語人的五官方面最能提高顏值的就是眼睛,如果孩子能夠是雙眼皮大眼睛那麼就會被人稱讚很漂亮。不過眼睛也是我們人體比較敏感比較脆弱的器官,必須要好好的保護才行。
  • 6歲之前,這些食物「打死不能給孩子吃」,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老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尤其是孩子們,吃東西要比大人講究的多,沒辦法,誰讓他們還沒發育好吶,所以孩子入口的東西,家長都是慎之又慎。但是,即使家長再小心翼翼的呵護,也難免有疏忽的時候,讓孩子的餐桌出現不適合的食物。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
    可能是孩子「感統失調」了,家長別不當回事不知道家長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的,就是注意力不太集中。」或者是孩子走路走的好好的,突然就手腳不協調,甚至是東倒西歪。很多家長可能就以孩子的年紀還小,手腳不協調,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還有些家長還認為,小孩子天真活潑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頭腦比較靈活。但是,我不得不在這裡提醒有些家長,孩子這些過於活潑的舉動,可能並不是孩子異於常人的原因,反而是孩子可能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不如別人,無法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身體,有關兒童專家稱這個現象為兒童「感統失調」。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1.雖然說,現在也有很多人會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仍然還是不太關注這方面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一個家長,在她看來,現在的孩子能夠患上抑鬱症主要還是因為孩子自身太脆弱了,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她覺得這是矯情。
  • 女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句話會變成「口頭禪」,別不當回事!
    雖然說我們生活的質量是越來越高了,其中有一些人適應了現在快節奏的生活,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但是也有一些人出現了心理上的困擾,就是我們常說的抑鬱症。女生一旦得了「抑鬱症」,這3句話會變成「口頭禪」,別不當回事!第一句就是我不能。
  • 孩子總喜愛咬手指,家長別不當一回事?可能是性情上的缺點暴露
    小孩子咬手指好像在大家日常生活經常可以看到,實際上咬手指在一些到了年齡的人來看並沒什麼大事兒,但是如今家長們都注重科學育兒知識,不知道從何時剛開始,居然說咬手指與人體缺乏維生素有關係,這讓很多年從業育兒教育的醫師聽見這類叫法都表明疑慮,難道說真的是那樣嗎?下邊為家長詳盡分析一下它是如何一回事兒?
  • 孕婦有這4種「奇怪」感受,說明胎兒在和你打招呼,別不當回事兒
    導讀:孕婦有這4種「奇怪」感受,說明胎兒在和你打招呼,別不當回事兒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婦有這4種「奇怪」感受,說明胎兒在和你打招呼,別不當回事兒!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
    導讀: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種媽媽,培養出的孩子容易「軟弱」,家長別不當回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為啥有口臭,區別對待,媽媽千萬別不當回事
    小兒推拿李波:寶寶為啥有口臭,區別對待,媽媽千萬別不當回事!經常有寶媽問我:"寶寶每天刷牙還口臭,怎麼回事""我家娃嘴裡一股臭雞蛋味,不會有什麼病吧""我家孩子才幾個月大,就有口臭,有沒有什麼辦法解決"......
  • 忠告:不想把娃養成病秧子,3個習慣要扔掉,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這個天氣吃完飯之後,帶著孩子下去「溜溜」的家長也變得越來越多。時間長了也能混個臉熟,基本上小區的寶媽們都能認識了。前兩天吃完了飯帶孩子去遛彎,和大家閒聊時聊起孩子平時愛不愛生病。正說這話就看到她家孩子跑了過來,個頭確實比較矮,如果不說的話,真不像已經4歲的孩子,另外孩子還特別瘦,離近一看我也確定,孩子這是脾胃差,平時給孩子吃再多好的,也吸收不了,並且還會影響孩子的體質。我問了問寶媽平時的餵娃習慣,也確定了,就是寶媽平時的習慣,傷害到了孩子,讓孩子體質變差,個頭和體重都不發育。
  • 孩子總是眨眼、揉眼睛咋回事, 有可能是得了這種病
    提到乾眼症,你可能首先想到的高危人群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因為工作壓力、用眼不衛生、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等原因,經常眼睛乾澀、痒痒,甚至疼痛、畏光。別拿小痛小癢不當回事,拖久了,會嚴重影響到人們日常生活。不過咱們今天的重點不是大人的乾眼症,而是孩子。近些年,隨著電子產品泛濫、環境乾燥、飲食不均衡等因素,乾眼症也正在悄悄向低齡化發展,連五六歲的小孩子也頻頻中招。隨便搜搜新聞,就能發現不少小孩子乾眼症的報導:孩子本來水汪汪、黑亮亮的眼睛,突然得了乾眼症這麼難纏的病,讓好多家長真心接受不了。
  • 寶寶經常「伸懶腰」,寶媽不當回事兒,機靈的小姨卻十分在意
    寶寶很小的時候,家長喜歡拽著孩子的手,往上「抻一抻」,幫孩子舒展腰身,但是很多寶媽發現,孩子自己也喜歡「伸懶腰」,把雙手放在頭的兩側,有時候腿也會使勁蹬,樣子十分逗趣可愛,但是,寶寶的身體嬌嫩,又不能表達自己,所以任何動作、行為都有可能是身體不適的信號,寶媽們別不當回事兒。
  • 落枕可能是身體的「求救信號」,別不當回事!
    這時候,再來個睡姿不當 讓脖子整晚保持在發力狀態 這些本來就很僵硬的肌肉 最常說的話變成了 哎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