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中國,有兩個「新東方」馳名海內外,一個是俞敏洪創辦的新東方教育,另一個是有些神秘的新東方烹飪學校。日前,在俞敏洪的新東方登陸資本市場多年後,新東方烹飪學校母公司也開啟了赴港上市之旅,這個職業教育巨頭的神秘身影隨之浮出水面。
發展歷程:烹飪職業教育起家
中國東方教育集團始於1988成立的新東方烹飪教育,同年還成立了新華網際網路科技,聚焦於提供專業烹飪及酒店管理的培訓,並開始提供與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相關的新興行業的培訓課程,推出摩託車維修增訓項目,呈現萬通汽車教育雛形。
2001年,成立萬通汽車教育,奠定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汽車服務三大職業技能教育方向;2006年收購華信智原DT人才培訓基地,2016年成立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形成五大品牌格局;2017年,成立美味學院,提供私人訂製烹飪體驗。
到2018年,中國東方教育運營中的學校數目達到139所,包括50所新東方烹飪教育學校、23所新華電腦教育學校、25所萬通汽車教育學校、19所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學校及華信智原DT人才培訓基地旗下的22所學校,美味學院旗下公司數量達到17家。
目前,中國東方教育已形成三大方向、五大品牌的格局,三大方向是指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汽車服務,五大品牌分別為新東方烹飪教育、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新華電腦教育、華信智原DT人才培訓基地、萬通汽車教育。截至2018年8月31日,中國東方教育總平均培訓人次達到12.16萬人次。其中,五大品牌平均培訓人次分別為7.00萬人次、0.26萬人次、2.90萬人次、0.12萬人次及1.87萬人次。
按人次算,中國東方教育無疑是國內最大的職業技能教育提供商。其中,在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汽車服務等三個分部所提供的職業技能教育,其2017年市場份額分別為23.1%、3.4%、9.7%,均位列第一名。
經營情況:新東方烹飪貢獻最大
2015-2017年,中國東方教育總體營收增速保持良好態勢,從2015年的18.2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8.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6%;隨著新開學校擴大生源,其營收有望進一步提升,截至2018年8月31日,實現營業收入20.55億元,同比增加15%。
中國東方教育歸母淨利潤同樣逐年上升,2015年歸母淨利潤為3.53億元,到2017已上升至6.6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23%;不過,由於費用提高及新學校處於初始運營期,投入較大,截至2018年8月31日,其歸母淨利潤為2.97億元,同比下降27%。
分品牌來看,對中國東方教育營收貢獻最大的是新東方烹飪教育,維持在60%左右;其次是新華電腦、萬通,但收入佔比均有所下滑;另外,新開的學校歐米奇佔比有所提升,其他(華信智原、美味學院及其他)佔比均不超過2%。
潛在風險:廣告開支居高不下
中國東方教育旗下各大品牌廣為人知,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其能提供幫助畢業生找工作的服務,吸引了大量關注。其中,新東方烹飪教育、新華電腦教育及萬通汽車教育的畢業生平均引薦就業率均在90%以上,截至2018年8月31日,三個學校品牌的推薦就業率分別為92.7%、92.1%、97.6%。
二是遍布大街小巷鋪天蓋地的廣告,「學廚師,就到新東方」便是耳熟能詳的廣告語之一。目前,廣告費已佔到中國東方教育銷售費用的一半以上,並在不斷增加。2015年到2018年前8月,中國東方教育廣告開支分別為2.26億元、2.25億元、2.64億元及2.4億元
除了廣告支出居高不下,中國東方教育還存在法律程序及合規方面問題。職業培訓學校運營需取得民辦學校運營執照,而中國東方教育有不少學校在未取得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的情況下運營,包括華信智原DT人才培訓基地的21所學校、歐米奇西點西餐教育的6所學校,以及萬通汽車教育下的3所學校;同時,部分學校的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及登記證書已經過期。
未來發展:職業教育前景可期
由於培訓人次及學費增加,疊加政策利好影響,中國職業技能教育總規模已從2013年的630億元穩步增至2017年的980億元,2013年至201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1.7%,預計2022年總規模將達到1614億元,2017年至2022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0.5%。
其中,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汽車服務三大細分市場佔據核心地位。2013年,烹飪技術、信息技術及汽車服務三大細分市場合計產生的收入佔中國職業技能教育市場總規模的35.2%,2017年提高至40.1%,預計2020年達到43.7%。
中國東方教育作為國內最大的職業技能培訓教育的龍頭,三大領域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佔率,未來發展前景可期。目前,在烹飪技術培訓中的龍頭地位穩固,而在信息技術和汽車服務培訓中,中國東方教育儘管處於行業第一,但是相較第二名差距不大,機遇和挑戰並存。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