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這道題太難了

2021-02-20 山水文章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山水主播李瀟朗讀音頻

前些日子,因跳繩右腿膝蓋半月板撕裂,沒有養好屢次復發,最後只得做了手術。

專家看我的核磁片子時說:「你膝蓋上有舊傷,跳繩用力過猛只是誘因!

沒有被撞或摔倒過呀,為啥會有舊傷?仔細回想,一定是走路走的!

前年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走路18000步以上,後來走的腳踝發疼,才減到1萬步左右,應該是那個時候留下了病根。

身邊有不少朋友,都因鍛鍊過猛有傷在身。這不禁讓我想起那個令人糾結的話題: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

生命在於運動,這句話源於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持贊同意見的說:生命如水,不流則腐。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保持運動,可以強健我們的骨骼肌肉,增強心肺功能,改善機體系統的狀態,提高我們應對疾病的能力。

只有動起來,生活才能更加鮮活起來。健康的身體,是生活和工作的基礎;沒有健康,痛苦將成為人生的底色。

喜歡運動的人,會不自覺地散發出一種陽光氣質,他們總是精力充沛,讓人感覺元氣滿滿。堅持運動還可陶冶情操,釋放掉那些沉積的壓力,讓心態變得更為輕鬆。

持反對意見的則說:請注意,這句話的提出者是一位思想家,而不是醫生!

無論從壽命來看,還是從健康來看,生命的奧秘都在於靜止。道理很簡單:

生命好比蠟燭,運動好比風,風大了蠟燭自然燃燒的快,還容易被吹滅!

木訥的大象,心率每分鐘 40 次,壽命 80 年;陸上速度第一的獵豹,壽命只有 20 年;烏龜心率每分鐘 10 次,壽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鐘心率 450 次,壽命只有 2 年。

燕雀科鳥類被捕獲後能活20年,野生情形下能活2歲就算稀罕的;獅子在動物園裡最長壽命是29歲,而通常情況下活不過15歲;被飼養的海豹能活25年,野外平均壽命只有7年。人工圈養條件下,活動範圍受限,體能消耗小,加之生活安適、飲食無憂,動物壽命大大延長了。 

還有,為什麼書畫家比較長壽?就是因為他們平時靜的時候多,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柳公權都活到80多。現代書畫家中80歲屬「小弟弟」,年愈90者大有人在,黃賓虹、齊白石等都在90歲以上,百歲開外的也不乏其人。

但凡一件事情,如果意見分歧過大,基本上就會各執己見,非左即右,有失公允了!

專家的看法則比較客觀,他們的觀點:生命有時在於運動,有時也在於靜養,沒有固定標準和選擇。

經常鍛鍊的人比較健康,但不經常鍛鍊的人未必不健康,這與壽命長短更沒有必然聯繫,就像體育運動員並不比一般人長壽一樣。

常言道:柏木桶熬不過破瓦罐。那些病病歪歪、常年藥罐子不離身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著,把許多身強體壯的人都「」下去了。

還有人說,體育運動競技比賽,是人類幹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應該取消。過激的超負荷、超極限運動,只會損害人體,縮短生命。用一個國家拿金牌多少,衡量這個國家的健康水平,更是荒唐不可取!

按我的粗淺理解,人的身體,其實和車子一樣,老跑和少跑都會有問題。為何規定計程車8年報廢?因為跑得多呀,每年大幾萬公裡,肯定壞的快!

我老婆在醫院工作,院裡規定本單位人員的車儘量不要停院內,要把更多車位留給看病的。所以她那輛車大部分時間都在小區停放,一年到頭跑不了兩三千公裡,幾年下來特別難開,估計壽命也長不了。

而且,車子質量也不一樣,有的必須加95號的油,有的加90號的就行了,加好油反而有影響。這就像人的飲食愛好,有人喜歡驢肉火燒,有人鍾愛韭菜包子。

人上一百,各形各色。有人因為體內缺乏半乳糖酶,喝點牛奶就拉肚子;有人對海鮮過敏,吃點身上就起疹子……對任何人都適合的食譜,基本上不存在。

央視夕陽紅欄目採訪過很多百歲老人,其中有天天喝粥吃鹹菜的,有吃飯吃到七成飽的。還有一對百歲老夫妻,老太太經常吃肉,老頭則終生吃素。

國學大師文懷沙從來都是隨便吃的,高鹽、高脂都不論,100多歲了還是紅光滿面。臺灣國民黨中將王中泉110多歲,吃東西也不講究,看上去不到80歲,站著說話一個多小時都不累。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各有各的適應性,就像那對百歲夫妻,如果讓他倆換下飲食譜,可能兩人都活不到那個年齡。

工作和生活,根本沒有統一的標準,節奏太快或者太慢,估計都會出問題。

當今時代,每個人似乎都是大忙人,大家不停地刷短視頻、微博和朋友圈,忙的不亦樂乎;為了不被淘汰出局,許多人不得不提升自己,被洶湧後浪推著玩命向前趕,根本停不下來!

雖然每天很忙,但不少人的內心並不覺得充實,更談不上快樂。因為,有太多的人並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更多的時候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還有,平日裡我們非常期待假期能早些到來,那就可以盡情休閒娛樂了。但如果真的長時間閒下來,不少人又覺得日子忽然失去意義,生活百無聊賴,靈魂都無處安放……

什麼樣的生命才是最好的?估計世上沒人能給我們真正的答案,孰是孰非,冷暖自知! 

很多時候,人生就像一幅畫,既要有濃墨重彩,也要留有餘白,唯有適度和適合,才是最好的安排!

相關焦點

  •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醫生科學解釋,你該了解
    眾所周知,生命在於運動。但是,最近有人卻提出:靜止使人長壽,千年王八,萬年龜,就是最好的證明。那麼,生命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一起來聽聽醫生的科學解釋吧。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關於長壽,之所以會出現這兩種觀點,是因為有研究者發現。心率快的動物壽命比較短,比如老鼠,心率每分鐘450次,壽命只有一年左右。而心率慢的動物壽命比較長,例如笨重的大象,心率只有每分鐘30次左右,平均壽命達到了70年。
  • 究竟是「靜止使人長壽」還是「生命在於運動」?科學給出了答案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並且也有很多人熱衷於運動。但也有人對此表示質疑,因為幾乎所有長壽的人都是不經常運動的,而且很多運動員也並不長壽,反而還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那麼究竟運動和靜止哪一個能讓人更長壽呢?
  • 生命在於運動和靜止使人長壽,哪種說法更靠譜?科學給出合理解釋
    有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於我們的身體有很多的好處,並且一直也非常熱衷於運動,但是也不免有很多懷疑的聲音出現,因為大部分長壽的人都不怎麼運動,並且有很多運動員也不長壽,反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生命在於運動和靜止使人長壽,哪種說法更靠譜?科學給出合理解釋經過研究表明,兔子、老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心率快但是壽命一般不長,短短僅有幾年,而大型不如類動物,就如鯨魚心率每分鐘只有20次,但是壽命卻可長達幾十年。科學家們認為心率慢更長壽。
  • 有人問:心率慢的人壽命長,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醫生和你說清楚
    有人問:「心率慢會壽命長,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心率決定壽命這個說法,不知道你從哪裡看到?我對它抱有很大的懷疑。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是非常有道理的。首先來說,運動降低靜息心率影響。雖然運動時,心率會增加,但是長期堅持正確的強度適宜的運動,會使心功能得到鍛鍊,心臟更加強壯,射血有力,從而可以減少心率時就可以達到有效供血,而很多時候,靜息心率能在50-65次,是健康心臟的標誌。
  • 「運動」和「靜止」對健康的益處,取決於兩者之間的平衡狀態!
    俗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縱觀所有生命體,無時無刻都在運動,而人類屬於一種高級動物,能夠對自己有著很好支配,適時運動、適時地靜止才能更好地保證自己健康。,是否存在著關係,到底是運動對身體有益,還是靜止對身體有益呢?
  • 烏龜不愛動卻長壽,所以「生命在於靜止」嗎?這個結論該被推翻了
    烏龜是長壽的象徵,而說到烏龜,大家第一反應都是行動緩慢、不愛動,因此民間有這麼一個說法,生命在於靜止,長壽在於靜止,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生命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鍛鍊
    1.生命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鍛鍊,跳舞活躍身心,跑步增強體質,全民健身日,在運動中尋找快樂,在鍛鍊中摟住健康,祝願你多運動,健康相伴,幸福到永久! 2.美女鄙視我們胖子!我們活該!誰叫別人有毅力呢?別人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別人就有資格笑我們不想被人笑,就自己堅持點!
  • 修曼:生命在於運動,更在於「飲食」
    對於健身愛好者而言,「生命在於運動」,可謂是一句真理性的格言。雖然淺顯易懂,但卻飽含著樸素的人生道理。最近,迷上健身的小張,特別信奉這一句話。在養成健身習慣之前,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因為不喜歡運動,再加上常年久坐辦公室的緣故,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他就長出了「啤酒肚」,看上去著實有點令人操心。
  • 峨眉一小:「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在於拼搏」
    中國網12月3日訊(張英)近日,峨眉山市第一小學校開展了「我運動,我精彩」冬季體測暨田徑運動會。據了解,此次運動會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學校第一次開展的全校性大型活動,也是學校運動場改造後首次投入使用的一次盛會。
  • 端午節與生命在於運動
    會員們齊聚在一起相互祝福交流,享受特別端午時光……在端午節期間,孕媽媽通過孕期運動來證明生命一直在於運動。控制好孕期體重是現在的大事,也會影響餘生……
  • 生命在於運動,今天你運動了嗎?身體動起來,讓你的脂肪無處可藏
    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所以今天你運動了嗎?在一年四季當中,我們很多人都一直在努力的運動減肥,想要瘦,想要健康,就要不斷的努力讓自己去運動。因為人們都常說每個胖子都是潛力股。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胖子其實那些胖起來的人,一旦減肥成功,也會變得精緻好看,腎是有的變化太大,看不出是同一個人。
  • 高中數學壓軸題太難?吃透這20道數學壓軸題,分數穩過一本線!
    高中數學壓軸題太難?吃透這20道數學壓軸題,分數穩過一本線!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對於很多同學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學好了數學在學習其他理科科目的時候,也會顯得相對的容易一點,所以數學這門課程對於同學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網友:這道題太難了!
    網友:這道題太難了!當我們談論食物時,我們肯定會想到我們非常喜歡的各種食物。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每個人的口味也不同,當然,每個國家的口味也不同。例如,以法國為代表的食物有法國鵝肝醬,這是每家餐館非常有名的菜。雖然我們不知道如何製作,但它的味道非常好,而且味道也非常嫩和柔軟。美國人最喜歡的食物是漢堡包。
  • 面對這4道題,大學生直撓頭直呼太難!而小學生大呼太簡單!
    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北京召開世界數學大會,在會議間隙,有一名小學生拿出一道數學題目,去問臺上的外籍數學教授,這位數學教授看了題目許久都沒有做出來,最後還是這位小學生自己輕鬆一划,告訴了這位教授這道小數數學題目的答案。
  • 微百科✎「生命在於運動」 的謊言,害了多少人?
    許多運動狂不爽了,說運動員在平時的心率,不是比普通人慢麼?這是一種誤讀,不管他們跑得多快、竄得多高、肌肉多大、拳頭多硬,有幾個是長壽的?生命都被運動給提前透支光了。青壯年時代越顯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越比普通人衰敗得快。 歸根結底,人的一輩子,心跳次數是有限度的,達到了一定次數的心跳,生命也就到頭了。
  • 生命在於運動,但感冒後還適合運動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人們都知道運動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是每到換季的季節,感冒發燒是常有的事情,那麼在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運動有沒有利於我們快速的好起來呢 運動確實可以讓血液循環加快,提高身體免疫力,但這是以*處於正常的生理和機能狀態為前提的。我們不能單純依靠運動讓感冒痊癒。 生病時,運動不但不能減輕症狀、幫助機體縮短感冒病程,甚至有時還會加重病情。即使是普通感冒,出現脖子以上的症狀時,身體各器官,如心臟等已經加大負荷。這時再運動會進一步增加機體負擔,讓病毒更容易乘虛而入,可能誘發病毒性心肌炎等重病。
  • 【老年健康宣傳周】生命在於運動——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我們運動的目的是提高人體生命細胞對氧的攝取率,促進新陳代謝,吐故納新,改善健康,延緩衰老。   老年人鍛鍊時可以利用運動後即刻脈搏和恢復時間來控制運動量,一般用170減去年齡,這一公式為運動後即刻的脈搏標準,一般不宜超過110次/分,並能於運動後5-10分鐘內恢復到運動前的脈搏水平。
  • 生命在於運動,長期缺乏運動可能會讓智力下降
    生命在於運動,而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的運動是越來越少,人也越來越懶。出門靠打車,上班辦公室,回家靠沙發,各種各樣的「葛優躺、北京癱」經常出現在生活中,其結果就是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
  • 生命在於運動,成功在於主動,人生只有主動才能出彩
    生命在於運動,成功在於主動。一個人要有健康的身體需要運動,只有加強運動和鍛鍊身體才能有健康的體質,這個道理人們都懂,但現實中有的人就是懶惰成性,不想運動,這樣就不會有好的身體。健康在於運動,成功在於主動,人生只有主動了才能抓住機遇,以笨鳥先飛的思維去搶點人生的制高點,如此,你就走在別人的前頭,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人的一生離不開一個「動」字,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你的「動功」,動功體現在一個人思維的活躍,體現在一個人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上,知行合一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這道高中物理題不得不「吐槽」一下,原本好心情被它攪得一團糟!
    好像有點問題,可是想著想著,越覺得不對勁:受力分析用整體法時,一般題目裡多少都有一些暗示,比如兩物體相對靜止或者都處於靜止,要麼就是一起運動之類的話,但是這題裡隻字未提,如果用整體法,那就缺乏直接依據,該怎麼判斷是否能用整體法呢?一旦高考遇到了,大概率是要丟分的,那可就「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