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心率慢會壽命長,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心率決定壽命這個說法,不知道你從哪裡看到?我對它抱有很大的懷疑。
誠然,目前有很多的針對心率跟壽命的研究,這裡說的主要是靜息心率,有說法傾向於靜息心率低的人,要比靜息心率快的人壽命長,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排除疾病的影響,如果疾病原因影響到壽命,任何心率就無從談起了。
靜息心率慢的人可能會長壽,但是我們的心率收到很多的因素影響,日常不可能長期保持靜息心率狀態。
什麼是靜息心率?
靜態心率指患者沒有任何活動量,保持心態也非常平和的狀態下測量的心率稱之為靜態心率
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一直保持在靜息狀態下,很多的因素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心率。我們知道,我們成人的正常心率為60~100次/分,日常心率因為種種原因是一直處於上下波動狀態的。
比如體位改變、體力活動、食物消化、情緒焦慮、妊娠、興奮、恐懼、激動、飲酒、吸菸、飲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另外感染,發熱,貧血,低氧血症,低鉀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休克,心功能不全等病理因素也會使心率加快。
而有些因素可以造成心動過緩,除了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員之外,有時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以及一些藥物因素等等,也會引起心動過緩。
通過上面看來,心率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不僅僅病理因素,很多的日常生理因素都會造成心率波動,所以說,對於心率會決定壽命的說法,根本無從驗證。
上文說了,很多的研究或者追蹤調查顯示,靜息心率相對低的人,可能壽命要長。那麼是不是我們就需要像一些壽命長的動物一樣儘量不動,不要增加心率,這樣來達到延年益壽呢?
這麼做可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首先來說,運動降低靜息心率影響。雖然運動時,心率會增加,但是長期堅持正確的強度適宜的運動,會使心功能得到鍛鍊,心臟更加強壯,射血有力,從而可以減少心率時就可以達到有效供血,而很多時候,靜息心率能在50-65次,是健康心臟的標誌。
其次,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加抵抗力,為運動有利於人體骨骼增長、肌肉的力量,還能夠鍛鍊心肺功能,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有改善調節的作用,所以能夠提高人體的抗病機能和適應能力,有效的預防疾病發生。
同時,合理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的新陳代謝,消耗人體多餘的脂肪和糖分,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減少毒素在血管內沉積。減少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等基礎疾病發生,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生。
所以說,積極的合理的運動,對於人體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既然靜息心率減慢有利於身體健康,我們怎麼來降低靜息心率?
日常我們可以通過力所能及的長期鍛鍊,可以達到減慢靜息心率的作用,那麼還有很多的方法也可以使靜息心率減慢,我們一起來看。
比如,注意飲食,清淡飲食,日常要限制咖啡因和尼古丁等興奮劑的攝入,比如濃茶茶、濃咖啡、吸菸等等。肥胖者要減肥。
再者,限制酒精攝入,因為酒精本身就可以增快心率。長期飲酒還可以引起心臟損害等,使基礎心率增快。
再者,要有充足的睡眠,長期熬夜,缺乏睡眠會帶給心臟非常大的壓力,導致心率增快。
另外,要學會緩解壓力,比如工作、家庭、經濟負擔等等壓力,要學會緩解,保持良好心情。
還有,對於很多疾病引起的心率增快,我們也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常用的降低心率的藥物有倍他樂克、比索洛爾、普萘洛爾、胺碘酮等等藥物都可以降低心率,但是這些藥物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那麼是不是心率越慢對身體越好?
答案也是否定的。
如果心率低於50次/分,有時會出現頭暈、乏力、倦怠、精神差的症狀。而心率低於每分鐘40次以下,有可能出現頭暈、一過性眼黑、乏力、心悸、胸悶、氣短,有時心前區有衝擊感,嚴重者可發生暈厥等。
而心率過慢常常見於疾病狀態下,比如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竇房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結症候群、急性心梗、甲狀腺機能低下等等疾病。而這些疾病很多時候會非常嚴重,是需要及時幹預治療的。
做個總結:心率決定壽命,這個說法並不完全正確,而靜息心率相對比較慢的人,在沒有疾病因素下,會有助於長壽,但並非心率越低越好。同時並非不運動才能保持靜息心率慢而延年益壽,相反,通過積極的合理的運動才能讓靜息心率變慢。同時,也要通過其他積極的方式,減慢靜息心率,達到長壽目的。
我是@全科醫聊,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