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心愛的人站在你面前,心跳往往會加速,心跳除了能顯示「心動指數」之外,也能用於監測身體是否健康。有人將心率和壽命的長短聯繫到了一起,有人認為心跳速度越慢,人越容易長壽,是這樣嗎?今天專家就來告訴你,保持怎樣的心率水平更有利於長壽。
壽命長短和心率有關係嗎?
相信不少人都做過心電圖,有的人心跳過快,有的人心跳過慢,心跳的不同其實對人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壽命長短確實和心率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心率在正常範圍內,身體是比較健康的,如果是心跳速度過快或者是過慢,都會影響到身體,還可能會影響到壽命。正常情況下,人處於靜止狀態時,大部分心率在60~75次/分,如果是患有冠心病,則可以適當放寬在55~60次/分,若是正常人心率超過了一百,就屬於心動過速,如果長期出現這種現象,心臟負擔會加重,心血管容易受到破壞,心臟會擴大,會有心力衰竭等症狀。若是冠心病患者心跳過快,病情可能會直接發作,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傷害,或會影響到壽命。
心跳過快對身體不好,那麼心跳慢一些是不是就比較好呢?也不是,若是心跳過慢,已經低於正常水平,就會導致心臟泵出的血不夠,會出現缺氧、缺血症狀。長期心率過慢還可能會導致患者頭暈、身體無力,嚴重的情況下會猝死,因此心率和壽命長短是有關係的。那保持什麼樣的心率水平更容易長壽呢?
專家告訴大家,身體健康的人,一般正常的心率應該保持在每分鐘60-100次之間,平均值為75,只要你的心率在這個範圍內,就屬於正常情況。如果是想要長壽,那麼將心率保持在55-60之間是比較不錯的,若能將心率保持在這個範圍內,人體消耗會比較適中,長期保持,有利於長壽。但也有一些比較特殊,例如運動員,他們每天都在運動,心肺功能會比較強,心率慢是正常現象。影響心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文中一開始提到的面對心愛的人,心率會加快之外,氣溫、身體感覺熱、情緒比較激動或是憤怒等等,都會影響到心率,所以監測心率時,最好是在靜止的狀態下監測。
不管心率為多少,如果是出現了心率過快或是過慢的情況,最好是去做個檢查,然後結合自身情況來進行調理。生活中不少人監測心率時,出現了心率失常的現象,主要還是和自身不良的習慣有關,若能改善,心率可慢慢恢復正常。日常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熬夜,不要經常性的抽菸喝酒,不要過於勞累,最好是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減輕心臟的負擔。平時可以多運動運動,堅持運動可提高肺活量,改善體質,繼而降低心率,堅持運動的人身體狀態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