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歷史能讓我們相遇在這裡,我是喜歡解讀歷史文化的百河千川,每一段歷史故事背後都有心酸和淚水。如果你也喜歡鑽研歷史,親關注我隨時給大家分享!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道長才指著李蓮英說道「貧道生來以真言為本。「我看這位少爺,雖然衣衫襤,袖線飄零,灰塵滿面,然天庭飽滿,地闊方圓,不失王侯貴人麗質,實乃當今之潘安也!」眾人側目相視,果見李蓮英鼓鼻鼓眼,端莊秀氣,猶如戲臺上的公子王侯道人履飛色舞,又手指李蓮英眉頭加重語氣說道:「再看,他左眼眉心這顆子的確,李蓮英左眼眉心有個大黑疙瘩。此刻他不禁用手去模,它還鼓溜溜的,但不知有何講究。李蓮英生下來的那天,有條火蛇正在吃堂屋房梁上的小雁。娘向來是珍愛小雁的,這會兒卻說:「長蟲吃雁,有人坐縣。我兒長大了保準做大官兒!」李蓮英陷入了沉思。
道人眉毛一揚,忽然倒吸一口涼氣,十分驚異地說:「啊呀呀,貧道實言相告,這位少爺的小便上還有一,這乃龍走玉柱,虎臥深叢,生相叫「喜鵲登梅』呀!」說到此,他一拍李蓮英肩頭,小聲而神秘地補充一句:「恭喜!恭喜帝王之相啊!」
他一本聯經,繪聲繪色,似乎一個真龍天子就在眼前。李蓮英飄然起來,剛才還餓得肽腸疼,這會兒全化鳥有了。眾人七嘴八舌,胡亂起鬨。道人拱手說道:「諸位如若不信,請當面驗證。請問這位少爺,貧道所言是也不是?」李蓮英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李蓮英喜不自禁,他不但白得了一把制錢,而且,那「大富大貴」、「喜登梅」和「帝王之相」,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不由想入非非,白日裡做起黃粱美夢來然而,「帝王」的腸早就空空如也。他掏出道人給的小線,數了又數,怎麼數也是九枚。他那激動的心又涼了:這年頭,九枚小錢連半個「大火燒」都買不了,有屁用呢?那賣火燒的絕對不會可憐他。
香味兒隨著春風撲鼻而來,李英從沉思中抬起頭來,尋著香味看去,那是正陽門外頗有名氣的「月盛齋」醬羊肉館。李蓮英早有所聞,這「月盛齋」是個「老西兒」開的,已有百餘年歷史,京城無人不知,只要這館子的羊肉一出鍋,北到承天門,南到天橋以外,都能闡到它濃烈的香味兒。最妙的是,這羊肉只香不,它的作料有四十餘種,老湯也有百年歷史。京城上至皇爺臣僚,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吃「月盛齋」的羊肉的。實可惜,李英只有九個銅板,進不得館子。
他望籍月盛齋」三個道勁的大字,眼珠轉了半圈,忽然想出了條「妙計」他決定先用者道給的錢買雙鞋,因為腳上的「牛鼻式」早已前露腳,後露腳限,準登大雅之堂。可是九個銅板也買雙鞋呀?這正陽門大街,鞋店少說也有三五家,最大最氣的要數老廣福」鞋店了,那鞋店名氣很大,連皇上、大臣們都從這裡買鞋,這樣的鞋店他不敢進,次等的小店也不能進。還好,天橋有「低頭齋」。
這「低頭齋」是擺地攤賣舊鞋的,地上整整齊齊地擺著各式各樣的鞋,有大有小,有老有少,有肥有瘦,任其挑選。只是這鞋大部分是偷墳解木弄來的,有的是廉價買的舊鞋,或在垃圾堆裡揀米的,稍加漿洗,抹膠換底,整舊如新,但不經穿,俗稱「過街爛」。大凡買此鞋者,多是做小買賣或耍手藝的外地人。
李英挑了一雙,扔下九個「成豐」就走,他知道這是「武大郎做買賣,人軟貨瓤」,好欺負。靠著一家紅磚老牆,李蓮英脫去「牛鼻子」,換上「過秀,用長袍擦擦臉,抖抖身上的土,再次來到「月盛他要放開肚皮,飽餐一頓。「月盛齋」裡坐滿了酒家肉客。李蓮英環視一下四周,來到靠近門邊的一張八仙桌前,坦然大方地坐在発子上,點了ニ斤醬羊內,一斤大餅,一碗「七寶翡翠湯」。
他早餓壞了,一陣狼吞虎奪,吃得精光,一碗高湯順流而下。他打了個飽嗝,一抹嘴站起來,象進來時一樣,大搖大擺地走了,那情形就象兒子吃老子或者老子吃兒子一樣心安理得。李蓮英本想吃完了就溜他娘的,沒想到跑堂的夥計早就盯上了他,還沒走到門口就被擋住了去路。那夥計頭ー歪,嘴一,眼一斜,挖苦道:「客官,您吃好啦?不覺得撐得慌嗎?」他一口天津衛口音,尖酸刻薄,字字帶刺兒。
李蓮英一不哭,二不躲,更不求饒,聽憑拳頭如麗點般打在身上。突然,店堂東南角有人大喊住手!
人們尋聲看去,只見一個年約二十多歲的人正起身朝這邊走來,他中等身材,面目清秀,頭帶京式大帽,身穿天青色寧綢長袍,外罩醬色軟緞馬褂,腳穿高物京鞋,舉態瀟,風度翩翩。有常客認識,此人乃當朝督察院監察御史朱一新。這朱某十三歲考秀オ,十六歲中舉,因為極為聰敏,村裡人集資助其求學考取功名,高官厚祿,尚不忘民間疾苦。他愛吃羊肉,常常微服到此,順便私察民情。本文由百河千川原創文章,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