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很隨和,有問必答,而且邏輯性很強。和她聊天,能明顯感覺到她對目前的中國女足很擔憂,這種擔憂更多是恨鐵不成鋼。孫雯說:她想去大學隊執教是未來的一個願望,因為她覺得女足想發展,光走職業化這條路是很難的。
還沒資格執教中國女足
記者:你自己經歷了從球員到教練的轉變,對自己的新角色有什麼理解?
孫雯:教練其實是一個綜合素質的體現,也是多面手。教練需要是一個社會學家,因為你要和隊員們打交道,像一個社會工作者那樣,服務於她們,傾聽於她們。還有很多時候還要對外去打交道,所以你的社會交際能力必須要有。教練也是個老師,因為把你的足球知識傳達給你的隊員們,這就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和老師教學生一樣。教練又是個法官,要做到獎懲分明,因為一個團隊要有戰鬥力,就必須像一個軍隊一樣,用紀律將她們捏合起來。總之,教練不是很簡單的一個活。
記者:聽說前一陣您拒絕了做中國女足主教練的邀請?
孫雯:根本不是什麼我拒絕了,都是網上瞎傳的,我根本就不能去做女足的主教練啊,因為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按照事物規矩來,不能說我一個新手教練,馬上就可以去執教國家隊了,那不是開玩笑嗎。我始終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教練,不僅僅需要有踢足球的經歷,還要有很多方面的能力,至少是對足球的理解,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實戰層面,都需要一定的功底才行。
當教練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和當老師一樣,面對你的學生,你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來引領他們,怎麼樣能把你擁有的足球知識,還有對足球的理解,傳達給她們,這個是很關鍵的。這個東西不是說你一開始就可以得心應手很自如地去應對,肯定是需要時間的。另外一個方面,對大賽的掌握,對球員能力的合理安排啊,包括訓練方法的設計、組織都是蠻有學問的,不是那麼簡單的。
小隊員踢球壞毛病太多
記者:那麼您覺得尋找什麼樣的主帥才適合中國女足呢?
孫雯:我覺得選帥這個事兒並不是解決根本問題的辦法。現在中國女足的問題,不是換了一個教練來了就能改善什麼的。真正可以讓女足整體水平大幅提高的,應該還是在青少年這一塊,這個才是最基本的東西。這其中包括對比賽的理解,對技戰術的理解,只要這些基本的東西有了以後,才能到一個高層次、更高年齡段的時候,再通過比賽去積累經驗。我們現在缺少的是前面這一塊,現在我看很多女足成年隊,她們對比賽、戰術的一些理解,踢球的習慣,還都是停留在青少年時期,甚至還養成了一些不好的比賽習慣。所以說這不是一個教練來了就能改變的事情。
記者:這些不好的習慣具體是指什麼呢?
孫雯:指的是很多基本的東西,比如比賽中出球、跑動的習慣,這跟她們對比賽的理解能力有關。球員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比如最開始一個階段,她會只專注於足球,不太理解團隊的概念。到了下一個階段,就是12-16歲這個黃金時間,這個時間就應該讓隊員對比賽形成一些最基本的理解,包括對比賽的快速反應能力、快速思維能力,基本上應該得到大幅提升。而我們現在錯失的正好就是這個階段。
這樣一來,隊員們到了成年隊以後,很多東西因為之前沒有很好提高,就只能為過去還債。足球學習的過程和讀書一樣,是不斷積累起來的,不可能小學沒讀就直接讀中學、讀大學,這些基本的東西不學好,後面就會很累、很辛苦,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而且很多東西一旦定型了,就很難再改了。當然也可以改,但我覺得這就不是一二年的事兒了,可能是要花5年10年,甚至更多時間。
女足走職業化是錯誤的
記者:現在的女足青少年培養,和你們鏗鏘玫瑰時代有什麼不同嗎?
孫雯:我們那個時候的教練,可能對足球訓練的理解上會有很多偏差,比如強調練體能,平跑圈啊,跑萬米啊,都跑了很多。但是有一點,你不得不肯定的是,那個時候的青少年教練員,他是專注的,他把這個作為一個事業在做,人們都說態度決定一切,那時候的教練員相對來說很熱愛自己的事業,願意認真的把足球教給孩子。而現在,這裡面可能有多種因素,比如有點浮躁,比如現實社會的很多壓力,都讓一些青少年教練員對自我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都和我們那個時候有了很多的偏差。
記者:你覺得女足近十年來的凋零,是不是也和踢球的女孩子越來越少有關?
孫雯:我剛才一直講的許多問題,都是足球的問題,不單單是男足或女足的問題,給我共同的感覺,都是現在踢球的人,的確是太少太少了。我覺得造成這個現象首先是理念上的問題,就是沒搞清為什麼要踢球?很多人都以為踢球就是為了要從事足球事業,將來要走職業化,這個理念是錯誤的,如果不改變的話,就很難找到中國足球真正的根基所在,也就是我們的足球人口。
很想執教一支大學球隊
記者:這好像不單單是改變理念的問題,應該還包括了體制上的改變。
孫雯:我們自己現有的體系很難改變,現在情況就是這樣,我一個人的能力也有限,不能起到什麼大的作用,只有告誡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了。
我現在只希望讓這些女孩子,既能把球踢好,又能把書讀好,這樣她們將來進入社會,有力量有能力做很多事情,如果她們成功了,一定會有回報。
如果我們現在練了10年20年以後,一旦面對社會,她們一片茫然,不知道該幹什麼,感覺被社會拋棄,這個就很痛苦了,要重新開始適應社會,很困難。我希望他們有所改變。
記者:你曾發微博說自己想執教一支大學球隊,就是因為這個想法嗎?
孫雯:想去大學隊執教是我未來的一個願望,因為我覺得女足想發展,光走職業化這條路是很難的。想要有更多的女孩子踢球,首先你就要讓家長放心,因為女孩子能踢球都是從家長的支持開始的,如果家長不支持,這條路你就很難走下去。對家長來說他的願望就是孩子將來能有一個很好的前程,不管怎麼樣,你要給他們看到一個希望,如果像女足現在這個樣子,你就很難說服他們,因為根本看不到將來的保障在哪裡?
這種情況下,你講再多口號也打動不了這些家長,什麼發展足球事業啊,這些對家長而言都是空的。所以我希望將來可以有體制上的突破,不能光想著為了成績負責,也要想著對球員個體負責任。
記者手記
真正的大牌從不耍大牌
第一次見到這位中國女足的傳奇人物,著實心中帶有一份崇敬,很想把當年從電視機裡看到的傳奇身影馬上對上號。
不過我的這種嘗試很快就讓孫雯自己給打破了,當我們剛見面還處於「恭維客套」階段的時候,她就跟我說,「來之前你可能會覺得我是什麼明星大腕,不過來了之後你就會發現……發現我這個人大名鼎鼎,如雷貫耳,今日一見,不過如此啊。 」
這就是孫雯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外向爽朗的性格之外,她那恰到好處的幽默感總是能很好的體現出她的個人魅力,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當然這也讓我接下來的採訪輕鬆了許多。
在看到我拿出IPHONE準備為採訪錄音時,她笑稱現在IPHONE真是無所不能啊,什麼場合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我就問她,「那你是不是也在用IPHONE?」。孫雯笑著說,「我用的可是老古董了」,說著,她掏出了一款飛利浦的平板手機,衝著我晃了晃,我迅速的作出判斷——7、8年前的款式。
「這種手機最適合我這樣的懶人,一周充一次電就好了,很省事」,儘管誇了手機的優點,但顯然在孫雯心中還是有一點小糾結的,「有一次我在商場裡,看到了這款手機還在賣,不過在那裡選購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當時我就覺得自己肯定是已經OUT了。 」我再一次被孫雯的幽默逗笑了。
第三次被她的語言逗笑,是在採訪快結束的時候。當時因為談到了一些關於青少年足球體制方面的話題,在孫雯表達了對現狀的無力之後,我就問她,「這個話題是不是太沉重了?感覺我們聊的都有點壓抑了。 」結果孫雯聳了一下肩,說道:「那是因為我這個人說話太嚴肅了。 」說完,她自己就先笑了出來。
本版圖文除署名外均由 記者 高鵬 電自上海
馬良行回滬閉門造車
面對採訪全程黑臉
在採訪孫雯的過程中,非常意外的在訓練場邊遇到了另外一個曾與中國女足有著密切關聯的人物——前女足主帥馬良行。
在東方綠舟基地中遇到馬良行,雖說有些意料之外,但絕對是情理之中,因為此時的馬良行身為上海足管中心副主任,同時還身兼上海各級女足梯隊的總教練。因此,來場邊監督女足訓練,也是他的主要日常工作。
不過如今的馬良行顯然不願意過多的暴露在公眾面前,「我現在不接受任何採訪」,硬邦邦的說完這句話,馬良行一臉嚴肅的轉過頭去,眼睛緊緊盯著場內,不在有任何願意繼續交流的意圖。
事實上,自從二次接掌中國女足之後,馬良行就開始有意的淡出公眾視線,也許是出於帶隊成績不佳的自責,也許是面對女足滑坡的內疚,如今的他幾乎是窩在上海「閉門造車」,不在輕易參與任何與國字號女足有關的事情。甚至在近一段時間國內女足選帥熱議的過程中,儘管有不少聲音提到讓馬良行再度出山,但馬良行自己卻壓根連站出來表態「拒絕」都不曾有過,乾脆選擇了不聞不問不搭理。
不過馬良行的生活仍然離不開女足,如今他的任務就是要帶領上海女足在十二運上奪冠,2013年的時候,「閉關」數年的馬良行,不知能在瀋陽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