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流工作室 網易上流
作者 | 放學堵他
編輯 | 豌豆
祖安玩家成名已久,隨著「戰鬥」不斷升級,普通話已經限制了大家的發揮,越來越多的「祖安人」開始挑戰攻擊強度更大的方言。
什麼,你還不知道祖安?祖安人因擅長噴人、懟人,祖安也漸漸成了「噴子藝術家」的聚集地,常常上來就問候人家「祖上安康」,若要強行前往,勸君千萬三思。
△祖安,一個普通人不敢輕易涉足的地方
隨手在小破站上輸入「祖安」和「方言」這兩個關鍵詞,你就能欣賞到我國各大語言體系在罵人這一領域上的傑出成就。比如這段「津門祖安出租人」,up主以一段長達兩分半鐘的「天津話祖安貫口」輕鬆獲得百萬點擊量。
△提示:1分鐘後津門祖安出租人口吐芬芳技能滿點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難道天津方言罵人最狠嗎?闖蕩祖安還能憑哪些方言脫穎而出呢?本文將從施法速度、持久度、殺傷力等多個維度,嚴肅研究各種方言的出招效果。
友情提示:本研究尚且停留在理論層面,若實踐結果與研究不符,上流君並不負責,以及,並不是鼓勵大家罵人,大家還是要做三觀正的乖寶寶,答應我,不要隨便口吐芬芳(溜走)。
施法最快,立即生效
罵架時的技能CD(冷卻時間)有著決定比賽勝負的重要作用,否則那種三天憋不出一個屁的人,任他如何滿腹經綸,吵架時也只能是白送人頭。
在網絡上,四川方言自帶椒鹽,即使是兇人的狠話都帶有一種嬌俏,好像一個小姑娘穿上了媽媽的高跟鞋,邊叉著腰邊奶聲奶氣地數落別人。
然而這些往往都是錯覺,千萬不要小看川罵的施法速度。一旦四川人認真起來,川罵就堪比加特林機關槍,好比落在玉盤裡的大珠小珠,噼裡啪啦,密密麻麻。
看過電影《無名之輩》的人,應該對裡面任素汐的茬架功力記憶深刻,雖然導演說片子裡用的是西南官話,並未明確是四川話,但四川話也屬於西南官話語系,不少四川人也表示非常有共鳴。
△建議有志於在川罵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學習下
任素汐僅僅是坐在輪椅上,就能憑著一口氣不歇的「機關槍式掃射」,震驚兩個帶槍的悍匪,當然也能讓哥哥隔著門就感受到火藥般的威力,知難而退。
這裡截取一段經典的川罵,大家不妨嘗試一下用四川人的語速念出來:
你個砍腦殼的~瓜兮兮~神戳戳~哈賣批~看老子今天啷個收拾你個龜兒子~筍子炒肉~溝子給你狗日的打腫~你還跟老子兩個涮罈子~不把你娃娃打得驚叫喚~你娃娃不曉得鍋兒是鐵倒的~
各位有沒有發現,四川方言在罵人時都不能用正常的標點符號來表示技能CD,得用波浪線才能表現出川罵持續輸出不喘氣的優質特點。
或許也正是因此,就連推出代吵架服務的店家,在面對四川、重慶、貴州等西南方言片區的訂單時,決絕地say no。
持久輸出,拳拳到肉
眾所眾知,罵人爆發性輸出固然重要,但仍舊是一個體力活兒,若是一套技能帶不走,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那麼什麼方言在罵人時持久度最長呢?在這方面,天津方言和東北方言不相伯仲。
天津方言骨子裡就帶哏,這就導致天津方言在罵人輸出時往往還有串故事。比如「我是你爸爸」這句罵人話,B站阿婆主善良的誠哥在《來自祖安up的一封信——致盜哥》是這麼輸出的:
我這輩子也不會忘記令堂邀我在家中下棋對弈,我剛架炮令尊就回來了,非要插一腳,我倆你來我往不相上下,真可謂是棋逢對手,對局精彩無比,至今還記憶猶新,印象最深的當屬你爸爸象我,我士你爸爸這兩步棋……
好麼,諧音哏與倫理哏用到一塊兒去了。
而東北方言在罵人輸出方面卻也不輸於天津方言。這一點得益於東北人愛寫詩,還都是文思如尿崩那種。就這麼說吧,隨便拉一個東北大哥過來,都有能力battle玩了好幾年的rapper。
東北方言在罵人時還特別注重運用反覆這種修辭手法,比如罵人傻時,會用「你是不是彪?你是不是虎?你個傻狍子,你個敗家玩意兒」這樣的排比句增加持久度。
另外,東北方言罵人在維持持久度方面還有秘密武器,那就是歇後語,比如「癩蛤蟆上公路——硬裝小吉普」、「出土的蕨菜——你個山貨」、「狗戴嚼子——瞎嗶勒」……箇中滋味,留給聽者自行慢慢體會。
「強者語」的力量你不懂
比較完了施法速度,施法持久度,我們再來看一看罵人強度。
雖然動不動就「咩啊」、「咩啊」的粵語看起來還有點萌萌噠,但要比較罵人強度的話,粵語卻也不容小覷。
粵語本身在罵人強度方面就有著不菲戰力。雖然粵語基本的粗口字眼只有五個,但是粗口的變化極多,並且還會巧妙地使用諧音梗,比如「Deal late no doubt」(丟雷老豆),「Deal might late no more」(丟雷老母),「Dang late god fight」(頂你個肺)……
在港漫風靡的年代,粵語還進化出了「強者語」這種罵人輸出。「強者語」影響力頗廣,甚至連11區御宅族人民都能熟練使用「口桀口桀口桀,你這廢柴,爹近日要將你轟殺至渣」這樣的粵語粗口。
粵語在罵人輸出方面經常還有額外攻擊力buff。這是因為粵語罵人善於運用食物。比如粵語中的「粉腸」代表著「混蛋」,「水魚」的意思是「傻瓜」,若是有人用粵語說「吔蕉啦你」,他也不是真的想讓你吃香蕉,而是罵你去吃米田共。
因此坊間才有這麼一種說法,稱粵語罵人就好像惡魔在低語——明明有害卻又饞人。
副本:問候母親
除了以上三個基本維度,有些方言不會還會增加一些額外副本,不過這一單元,就不建議大家努力學習了(答應我,不要隨便口吐芬芳)。
中國現代文學界的梗王魯迅先生早就創作過雜文《論「他媽的!」》,為研究現代中國語言中的髒話樹立了理論依據——「他媽的」已然成為「國罵」一般的存在,甚至有時不僅是問候對方的母親,而是「上溯祖宗,旁連姊妹,下遞子孫,普及同性」。
比如陝北方言「透你媽」,潮汕方言「拊恁母」,廣東方言「叼雷老母」,南昌話「戳打母娘」,新疆話「啊囊死給」……可以說問候母親,是罵人茬架全國通用的一招。
在罵娘方面,不能不提北京話。
北京方言裡關於罵娘的部分歷史悠久,且有書面記載。這裡指的是以「丫挺的」、「丫頭養的」等為首的「丫系髒話」,最早可追隨至《戰國策·趙策》。
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斫之!』(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爾母婢也!——《秦圍趙之邯鄲》
京罵綿裡藏針,少有明面上的髒話,卻能蔫兒壞地罵。比如說「你怎麼黑馬白鼻梁」這一句,慢條斯理地把對方的娘罵了,完了對方還沒脾氣,只能回去自個兒跟自個兒生悶氣——技不如人啊。
罵人於無形最狠
實際上論及方言中的罵人部分,有這麼兩類方言是不容忽視的存在,即南京方言和武漢方言。
南京方言語調衝,語速快,就好比進攻碉堡用的火焰噴射器,一張口就能嚇退路人。
南京話是無差別殺傷模式,很多時候南京人根本不是在罵人,髒話便脫口而出。
比如其他地方的女孩想要撒個嬌,嗔一句「死鬼」便了不得了。然而南京的潘西想要嬌嗔一句,則是脫口而出「呆逼」。
能與南京方言抗衡的唯有武漢方言,據說一個武漢人平均一天能聽到99句「個婊子養的」,因此江湖人稱武漢大概是全國最愛罵人的城市。
然而,不得不提醒路人的是,南京人的「呆逼」和武漢人的「婊子養的」早已突破罵人的語境範圍,成為口頭禪、語氣詞一樣的存在。當你聽到這兩句話,可別著急,也別多琢磨,它真沒那意思。畢竟在武漢,媽媽和孩子說話也會用上這句。
△電影《萬箭穿心》裡,這句臺詞經常出現
武漢方言還有一種異能,能做到不張嘴就把罵人的情緒流露出來。
當一個武漢人對你皺眉的時候,你可能會出現幻聽,仿佛他在對你說:「信鳥你滴邪」,如果他還用眼睛剜你,你還能輕輕鬆鬆就get一句「你莫跟老子翻」。
是的,用面目表情就能輸出,武漢罵的攻擊招數就是這麼奧利給。
為什麼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罵人詞彙呢?並且為什麼大家都熱衷於用方言罵人?
實際上每種語言都不會缺少罵人的語言,有學者研究發現,人類的髒話早在5000年前就出現在了書面語言中,比如古埃及人把髒話刻到了象形文字中,古羅馬詩人也早就會用髒話作詩。
而方言中的髒話,由於可以用來快速宣洩情感,因此就好像白紙中的黑點一樣,引人注目。
很多人可以聽不懂粵語,卻會使用「頂你個肺」;講不出四川話,卻能脫口而出「瓜皮」、「憨批」、「媽賣批」;搞不清東北方言,卻熟知什麼是「彪」,什麼是「虎」,什麼是「犢子」,什麼是「狍子」……
方言作為一個人的母語,是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同時是人在無意識時最有機率使用的語言。因此人類在毫無禁忌釋放壓力的時候,脫口而出的往往是母語。
跟普通話比起來,明顯方言裡的罵人詞彙要豐富得多,且攻擊力更強。想想吧,假如要是把你的家鄉話裡的罵人詞彙翻譯成普通話,估計這個過程你已經不太想罵人了。
△來源:知乎
在當下動不動就要玩梗的網上衝浪世界裡,各式表情包的出現,讓一些方言罵人表達已然不再是真實表達侮辱、攻擊的意思,而是成了沙雕網友之間鬥圖的歡樂源泉,某些表情包的使用,還能代表著關係的遠近程度。就比如,下面這個粵語表情包,你可以和沙雕網友們隨便扔來扔去,但絕不敢輕易發給領導。
用方言罵人往往是下意識的,是最本能的情緒宣洩需要,但還是小小提示下,罵人有風險,且罵且謹慎。
[1]蔣葳.人為什麼愛說髒話.[EB/OL].2013-07-25
[2]嚴潔.咒罵對人體有益?美國專家要為髒話「正名」.[EB/OL].2006-01-08
[3]王俊傑.網絡罵詈語研究[D].青海:青海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2010:6
原標題:《中國哪裡的方言罵人最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