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學民法典(十六)!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

2020-12-14 澎湃新聞

一起學習民法典

民法典

錄像、列印等遺囑形式被認可

【案例】張某父母育有三名子女,2013年父親去世,未立遺囑,2015年母親去世前,在兩位好友的見證下,以錄像方式立下遺囑,表示在自己生病期間張某一直盡心照料,決定把一套房產留給張某,存款12萬元則留給張某的兩個姐姐。張某的兩個姐姐認為錄像形式的遺囑並非有效遺囑,父母遺產應該按法定繼承方式分割。

【說法】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條規定,以錄音錄像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遺囑人和見證人應當在錄音錄像中記錄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現行繼承法並未明確錄像、列印等形式遺囑的訂立形式和要求,實踐中存在諸多爭議,民法典對錄像、列印等形式遺囑的訂立形式和要求作出了規範,明確了其法律效力。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表示,現行繼承法施行年代較早,錄像、列印等技術手段在當時尚未普及,此次作出修改和補充,充分體現了民法典對時代發展要求的回應。

今天,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民法典!

第二編 物權

第二分編 所有權

第七章 相鄰關係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七章 相鄰關係

第二百八十八條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係。

第二百八十九條 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係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第二百九十條 不動產權利人應當為相鄰權利人用水、排水提供必要的便利。

對自然流水的利用,應當在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之間合理分配。對自然流水的排放,應當尊重自然流向。

第二百九十一條 不動產權利人對相鄰權利人因通行等必須利用其土地的,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二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二百九十三條 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不得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二百九十四條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土壤汙染物、噪聲、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二百九十五條 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二百九十六條 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儘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第八章 共有

第二百九十七條 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二百九十八條 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第二百九十九條 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第三百條 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百零一條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變更性質或者用途的,應當經佔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零二條 共有人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第三百零三條 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係的,應當按照約定,但是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因分割造成其他共有人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第三百零四條 共有人可以協商確定分割方式。達不成協議,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分割且不會因分割減損價值的,應當對實物予以分割;難以分割或者因分割會減損價值的,應當對摺價或者拍賣、變賣取得的價款予以分割。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應當分擔損失。

第三百零五條 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三百零六條 按份共有人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的,應當將轉讓條件及時通知其他共有人。其他共有人應當在合理期限內行使優先購買權。

兩個以上其他共有人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共有份額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三百零七條 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債務,在對外關係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債務關係的除外;在共有人內部關係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額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償還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按份共有人,有權向其他共有人追償。

第三百零八條 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係等外,視為按份共有。

第三百零九條 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享有的份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出資額確定;不能確定出資額的,視為等額享有。

第三百一十條 兩個以上組織、個人共同享有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

第九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第三百一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

(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

(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

(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

受讓人依據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

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適用前兩款規定。

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第三百一十三條 善意受讓人取得動產後,該動產上的原有權利消滅。但是,善意受讓人在受讓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權利的除外。

第三百一十四條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第三百一十五條 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

第三百一十六條 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第三百一十七條 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第三百一十八條 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第三百一十九條 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適用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三百二十條 主物轉讓的,從物隨主物轉讓,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二十一條 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第三百二十二條 因加工、附合、混合而產生的物的歸屬,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法律規定;法律沒有規定的,按照充分發揮物的效用以及保護無過錯當事人的原則確定。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或者確定物的歸屬造成另一方當事人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或者補償。

未完待續

來源:大慶日報

原標題:《共學民法典(十六)!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官說法典 | 拾得他人遺失物,該如何處置?
    法官解讀拾得遺失物應當及時歸還遺失人,這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拾金不昧的要求,更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根據《物權法》有關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同樣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
  • 什麼是拾得遺失物?法律對於遺失物的規定是怎樣的?
    (一)拾得人的義務拾得人在拾得遺失物之後負有如下義務:1.返還或者送交有關部門的義務。《物權法》第109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2.拾得人的保管義務。
  • 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拾得遺失物
    根據《物權法》第109條,拾得人不能因拾得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失主有權請求拾得人返還遺失物及孳息。返還請求權基礎為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佔有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或者基於無因管理之債。   《物權法》第107條VS《物權法》第109條 兩者均以遺失物為調整對象,但大異其趣。舉二例說明其不同; (1)甲的狗走失,被乙拾得,乙正想要一個寵物,一口氣飼養了6年,直到甲找上門來。
  • 先佔和拾得遺失物的區別是什麼,先佔和拾得遺失物有哪些區別?
    而在法律上對於遺失物有著先佔和拾得的概念,很多人對此概念不是很清楚,那麼先佔和拾得遺失物的區別是什麼,先佔和拾得遺失物有哪些區別?網友諮詢:先佔和拾得遺失物的區別是什麼,先佔和拾得遺失物有哪些區別?江西時空律師事務所張環環律師解答:先佔和拾得遺失物區別:一、對象不同先佔是對無主物的先佔;拾得遺失物是不當得利的行為,遺失物是有主物,他人丟了遺失物,但仍然享有對遺失物的所有權,拾得人無權佔有
  • 普法|拾得他人遺失物,是否有義務送還?
    拾得他人遺失物是否有義務歸還【順法一分鐘】陶小超 拾得遺失物_騰訊視頻什麼是遺失物?遺失物=拋棄物嗎?一般認為,遺失物為他人遺失之動產。我國立法採信「遺失物之不能取得所有權主義」,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這與幾千年來中華文化所倡導的「拾金不昧」、「路不拾遺」的價值觀是相輔相成的,這也是所有人都應當樹立的正確觀念。其次,拾得人還負有通知或移送的義務。即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該義務幾乎成為各國立法通例。
  • 物權法: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承諾支付報酬
    物權法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失主;若失主懸賞尋找遺失物,在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向拾得人支付報酬。領取失物要支付保管費對於領取遺失物是否要支付費用。教授李曙光的說法是,保管費等必要費用指的是因為丟失物品保管而引發的成本費用,例如誤工費、交通費等。對於合理費用,失主在領取時應該向有關部門或拾得者支付這些費用。
  • 返還遺失物的報酬請求權
    一、在我國民事立法上確立遺失物拾得人報酬請求權的必要性  (一)我國在相關問題上的民事立法現狀  目前,在我國民事立法上,規制遺失物拾得問題的明文規定就是《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失散的動物,應當返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
  • 學習《民法典》24:拾得遺失物該如何處理?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包括:(1)善意取得,(2)拾得遺失物;(3)拾得漂流物;(4)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5)孳息(天然孳息;法定孳息);(6)加工、附合、混合而產生的物的歸屬。下面分別敘述。1、善意取得。善意取得,指無權處分人將動產或不動產處分給他人,善意受讓人依法取得該動產或不動產的所有權或其他物權。
  • 註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9之拾得遺失物該如何處理
    、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登記簿上已經記載司法行政裁定等限制、受讓人知道登記簿上記載的權利主題錯誤、受讓人知道他人已經依法享有不動產物權。註:真正權利人主張受讓人不構成善意時,須負舉證責任,以交付時點為準。
  • 【解讀民法典】 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撿到遺失物如何處理?能賣不能賣?民法典告訴你。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 【微普法】拾得遺失物拒不歸還,有什麼法律後果?
    拾得遺失物該不該還?拾得人是否能夠索取酬金?故意毀壞所拾物品法律該怎樣評價?記者就此梳理了相關法條。「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物權法第109條明確作出這樣的規定,也就是說失主要求歸還時,拾得人有歸還義務。在小徐要求歸還手機時,中年婦女首先要做的是歸還手機,而不是索要酬謝費。失主要求歸還,拾得者卻拒不歸還的,就屬於不當得利,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要求返還。
  • 【民法典學習】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撿到遺失物如何處理?能賣不能賣?民法典告訴你。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一十二條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 有關「遺失物」的一些特殊規定
    首先,遺失物不適用善意取得,因此,即使被別人拿走了,遺失物的所有權並未轉移,從法理上,它依然是失主的東西。拾得遺失物的人就是無權處分人,如果拾得人將遺失物變賣,失主只要發現了遺失物,就可以向無權處分的拾得人主張損害賠償,或者向實際佔有人主張返還原物請求權,無論遺失物經過幾次倒手。
  • 《民法典》解讀:拾到遺失物可以索要感謝費嗎?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第三百一十六條規定:「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 《民法典》第二編第九章:拾得遺失物、主物從物、添附
    該遺失物通過轉讓被他人佔有的,權利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或者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讓人之日起二年內向受讓人請求返還原物;但是,受讓人通過拍賣或者向具有經營資格的經營者購得該遺失物的,權利人請求返還原物時應當支付受讓人所付的費用。權利人向受讓人支付所付費用後,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追償。
  • 「書·法」系列之民法典篇(70)
    ,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 每日一「典」 | 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推出「每日一『典』」欄目,每天帶你讀一則民法典的亮點法條。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第三百一十二條。撿到遺失物如何處理?
  • 每日一「典」| 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遺失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撿到遺失物如何處理?能賣不能賣?民法典告訴你。請看民法典相關條款:第三百一十二條>  所有權人或者其他權利人有權追回遺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