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2月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繼香特莉、喜來公社後,又一家烘焙企業敗走申城。記者昨日獲悉,著名刀具品牌雙立人的「胞弟」——德式麵包房「原味坊」已關閉滬上全部14家門店。據了解,原味坊2010年開始在上海開店,其與雙立人同屬德國家族企業衛航集團,該集團歷史超過150年。業內人士表示,多個烘焙品牌接連倒閉原因各異,原味坊敗北的主因在於產品更新及本土化不力和成本控制問題等。
14家門店一夜關閉
「鐵將軍」把門、一紙「告顧客書」——昨日下午,記者在靜安區陝西北路新閘路口發現,德式麵包房「原味坊」關門了。「由於經營戰略的調整,本公司將自即日起停止生產經營。」在這份「告顧客書」上,記者未看到關於關店更詳盡的原因。至於消費者持有的抵用券和儲值卡等,該公司表示會「負責回購」。據了解,原味坊靜安門店的關閉並非「單獨行動」。家住徐匯區的市民夏女士昨天早上也發現,9號線桂林路站地鐵口的原味坊也關門了。夏女士告訴記者「上周還來買過麵包,這家店有些產品口味還不錯,就是價格稍貴,新品不多。」
「上海所有門店在上周都關閉了。」昨日,衛航烘焙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這兩天有不少顧客來詢問抵用券和儲值卡的後續處理,我們在12月10日到1月31日將為消費者辦理退卡退券。」
記者看到,原味坊官網昨日還能正常瀏覽。官網顯示,原味坊此前在上海的門店共有14家,除了上述靜安、徐匯2家,還有12家分布在長寧區龍之夢、普陀區家樂福萬裡店和浦東金橋店等。
德式麵包房「水土不服」?
據了解,原味坊2010年開始在上海開店,其與雙立人同屬德國家族式企業衛航集團,該集團歷史超過150年,是財富500強企業之一。衛航集團下屬的雙立人刀具品牌享譽全球,此外,其業務還包括烘焙食品、建築材料、板巖、烘焙業以及房地產等。除了在上海的原味坊,還有3個歐洲烘焙原料品牌和8個麵粉工廠。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外,衛航集團的烘焙產品在加工、供貨、物流以及烘焙工藝等各方面都有良好聲譽,而原味坊就是在強大的集團技術支持下開創的品牌。
那麼,原味坊究竟為何關門?對於記者的問題,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賺錢我們也不會不做了。負責對口媒體的市場部同事已經全部離職了。」
「原味坊集團母公司財力雄厚,所以資金不是問題。」這位業內人士透露,「雖然有錢投入,但兩年多來一直未能盈利。成本控制是它的致命傷,無論是店堂的硬體設備,小到傘架、大到桌椅,還是進口原材料,原味坊的成本都大大超過了一般同行烘焙企業。」
另一烘焙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原味坊單個麵包的定價比85度C等品牌至少貴出2元左右,而消費者對烘焙產品的價格敏感度非常高。「此外,我認為,以粗糧為主要原料的德國麵包在國內難以適合多數消費者的口味,而其新品研發又相對滯後,產品品類存在一定同質化情況,所以『水土不服』也是癥結之一。」
香特莉、喜來公社先後敗走
今年來,除了原味坊,還有香特莉、喜來公社等烘焙品牌先後敗走申城。據悉,4月份上海香特莉西餅屋「批量」關閉約30家門店後,7月份,14家門店又不斷「縮編」,目前全上海只剩下淮海中路一家門店仍在營業。同時,另一全球連鎖烘焙品牌——喜來公社在上海的14家門店也悄然關閉。
對此,業內專家認為,這些烘焙品牌接連關店原因各異,既有產品創新不夠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資金的問題。
目前在申城連鎖門店超過120家的某烘焙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喜來公社主要是由於企業資金鍊斷裂;而香特莉大量關閉門店,則因為其產品逐漸老化,創新能力不夠,此外其銷售額未能跟上高企的成本壓力,一定程度上與原味坊有相似「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