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的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大洋」)開始產品下架停售,並啟動召回。5月18日,金大洋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公司因產品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將對相關產品實行三級召回。
儘管金大洋方面一再強調,生產固體飲料符合規定,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在售賣和宣傳上,金大洋以特醫食品和特奶粉的名義銷售固體飲料,誤導消費者,僅僅歸結於產品標籤不合規,這存在逃避責任的嫌疑。
啟動召回
5月18日,金大洋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稱,公司因產品標籤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規定,將對2017年5月15日-2019年5月13日生產的「黃疸期小肽配方粉和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系列」產品啟動三級召回。此次召回的產品共包括「金大洋特能」「金大洋貝兒康」「金大洋嬰兒康」「金大洋海濱」「愛貝兒」5個品牌的6款產品。
具體產品包括特能舒疸黃疸期小肽配方粉、特能舒安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舒安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金大洋氨兒安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金大洋氨兒舒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金大洋氨康寶多種食物蛋白過敏期胺基酸配方粉。上述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山西、山東、河北、天津。
5月14日,金大洋與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特壹)被媒體曝出,旗下相關產品用固體飲料冒充特配粉在各大醫院及周邊的商店內銷售,實際上沒有取得特醫食品註冊資格。隨後金大洋和寧波特壹被相關監管部門調查。
根據青島市黃島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涉嫌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的情況通報》顯示,經初步調查,該公司涉嫌標籤違規,並已立案,責令企業立即停止生產經營並召回售出的違規產品,對庫存涉嫌違規產品予以查封進行抽樣檢測。下一步將根據調查和檢測情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對於此次召回,北京商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撥通金大洋官網的電話。金大洋客服人士表示,此次召回是因為產品標籤存在瑕疵,公司產品以固體飲料的標準生產,是合規合法的,並不是特醫食品或者特配奶粉。對於更多的問題,客服表示,自己是營養諮詢師,其他問題需要向銷售諮詢,自己無法解答。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發現,目前在各電商平臺已搜索不到金大洋的相關產品。在金大洋的官網上,也看不到「特配粉」、「特醫食品」等宣傳字眼。
針對標籤不合規等相關問題,記者以郵件和電話的方式聯繫了金大洋,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同時,記者連線青島市黃島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政務服務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會把相關問題反映到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前相關部門未予以回復。
甩鍋標籤
雖然用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和特配粉的行為尚無權威部門的定論,金大洋方面也只是認為標籤存在不實的信息,但金大洋自成立以來,就將自己定位於特醫食品和特配奶粉卻是不爭的事實。
天眼查數據顯示,金大洋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集科工貿、進出口於一體的綜合性生產企業。金大洋的營業執照的經營範圍中包括銷售飲料;生產、銷售《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乳製品等。不過,在營業執照中強調「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這意味著生產和銷售《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需要通過相關部門項目辦理許可證才能開展經營。
然而,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查詢公布的特醫食品註冊信息以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行政許可發現,金大洋從未獲得特醫食品生產許可證,不具有生產特醫食品的資格。
根據《食品召回管理辦法》, 三級召回是指標籤、標識存在虛假標註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在知悉食品安全風險後72小時內啟動召回,並向縣級以上地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召回計劃。標籤、標識存在瑕疵,食用後不會造成健康損害的食品,食品生產者應當改正,可以自願召回。
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儘管目前金大洋的產品包裝都印有「固體飲料」的小字,但由於國家標準並未對固體飲料的營養元素的添加提出具體規定,導致金大洋利用為特殊人群提供營養支持的配方粉字樣,宣傳其產品營養價值。
乳業專家宋亮表示,雖然金大洋的產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但在生產和銷售的實際過程中,金大洋是當作特醫食品和特配奶粉來推廣和宣傳,並且以此來引導消費者,那麼這就帶有很強的欺騙行為。
中國食品產業朱丹蓬也表示,金大洋用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這是偷梁換柱的表現,沒有拿到特殊奶粉配方的資質,就以特配粉進行上市售賣,是比較嚴重的欺詐消費者,這涉嫌違法違規。金大洋把原因歸結為產品標籤有問題,明顯是推脫責任。
「擦邊球」何時休
事實上,「標籤不合規」並非是金大洋第一次出現此類問題。早在2017年10月,金大洋就因罐體上標識不符合要求召回所有產品,原因就是金大洋生產的是固體飲料,但在罐體標識上卻打著配方粉的名號。在奶粉新政實施之後,金大洋藉機更換包裝,但仍然存在以「配方粉」的字眼誤導消費者。
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發現,金大洋從2018年開始就陸續以特醫食品企業的身份參加諸多展會,包括嬰童展、技術展和醫藥展。此外,金大洋在微博上發表的文章,大多是關於嬰兒奶粉餵養,涉及過敏嬰兒、感冒嬰兒餵養等。
近年來,由於早產兒和過敏嬰兒數量的增加,特醫食品市場已成為我國大健康領域的新藍海,但特配奶粉和特醫食品的生產門檻較高,資格更難取得。
據悉,特醫食品必須經過註冊才能進入市場進行銷售,而註冊則需要企業的工廠與配方均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認證,並且上市後還要面臨抽檢。截至目前,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已通過了25個特醫食品配方註冊,其中涉及嬰幼兒產品的有22個。
值得關注的是,將固體飲料變身為特醫食品的企業並非金大洋一家。在最新的通報中,寧波特壹同樣被爆出以固體飲料冒充特配粉進行銷售後,寧波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寧波特壹進行了停止生產和召回相關產品等處置。
宋亮表示,特醫食品市場潛力巨大,由於審批、註冊相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產品標籤、標識等方面存在模糊地帶,從而使金大洋在市場上用固體飲料鑽了空子。未來需要消費者擦亮眼睛,更加需要相關部門的嚴格監管,讓金大洋這類愛打「擦邊球「的企業無路可走。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實習記者 黃亞亞(圖片來源:金大洋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