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康師傅的解散只是康師傅控股倒下了一個並非主業的子公司。康師傅控股稱公司的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
臺灣老牌食品品牌康師傅選擇了在2017年的第一天宣布解散,意味著這一品牌徹底退出臺灣市場。儘管已經長期沒有業務,但是選擇這個日子告別還是十分出人意料。康師傅的大股東頂新集團於次日證實了臺灣康師傅已解散的消息,不過頂新集團強調,臺灣康師傅之前的業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早無任何實質營運業務,意在將對中國大陸運營的康師傅的影響降到最低。
北青報記者昨天在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看到,康師傅方便麵基本佔據了每家超市方便麵貨架的半壁江山。從產品包裝上可以看到,目前康師傅方便麵在天津、青島、鄭州、保定都有生產。
釋疑:此「康師傅」非彼「康師傅」
目前在中國大陸生產銷售方便麵、飲料的「康師傅控股」是臺灣康師傅的母公司,對後者全資擁有。頂新集團則是康師傅控股的大股東,頂新同時也是另一臺灣食品品牌味全的大股東。而臺灣康師傅方便麵其實很早以來就已經是委託給味全代工生產了,臺灣康師傅則只負責進口方便麵的生產設備提供給味全。嚴格意義上來說,臺灣康師傅早就已經不是一家食品生產企業。而且就業務規模來說,臺灣康師傅佔康師傅控股的規模並不大。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臺灣康師傅的解散只是康師傅控股倒下了一個並非主業的子公司,因此對母公司來講並不會產生太大的直接業務影響。但由於「康師傅」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食品品牌,要想做到此「康師傅」倒下卻一點不會影響彼「康師傅」的市場,並不太現實。這也正是康師傅控股所擔心的事情,因此其立即通過官方渠道發布了「安民告示」,稱公司所聚焦的主業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無任何不利影響。康師傅控股目前主要在大陸從事生產和銷售方便麵、飲品及方便食品。康師傅控股從1992年開始在中國大陸生產方便麵,並自1996年起擴大業務至方便食品及飲品,同年在香港上市。2012年3月,康師傅控股完成與百事可樂的戰略聯盟後,開始獨家負責製造、灌裝、包裝、銷售及分銷百事可樂中國的非酒精飲料。
分析:黑心油撂倒臺灣老牌食品巨頭
其實在臺灣市場上,康師傅方便麵從兩年前就已經停產而在市場上不見蹤影。2014年10月8日,臺灣查獲頂新集團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的案件。這一事件引起了臺灣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強烈反彈,全社會開始抵制頂新集團。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當時同為臺資企業的鴻海集團甚至由董事長郭臺銘親自籤發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工廠在內的全部集團單位「下架」頂新集團旗下的眾多食品品牌。由於頂新同時也是康師傅控股的大股東,因此康師傅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為了撇清關係,康師傅控股隨後停止了由同屬頂新集團旗下公司味全為其代工生產方便麵。從此,味全公司不再以「康師傅」商標在臺灣生產與銷售方便麵產品。很顯然,終止與臺灣味全的合作後,本來沒有方便麵生產業務的臺灣康師傅已經成為一家空殼公司。對此,在宣布解散臺灣康師傅時,頂新集團也稱其已經兩年多沒有實質業務,「無存在的必要」。
市場:康師傅方便麵在大陸也陷入低谷
與在臺灣因為黑心油事件而不得不放棄方便麵生產不同,康師傅方便麵這兩年在中國大陸市場也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據財報顯示,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控股去年上半年方便麵收入同比下滑了13.95%。由於方便麵是康師傅控股的最主要業務,收入佔比將近四成,因此方便麵業務的下滑也直接導致公司整體報表的業績萎縮。而且在銷售衰退的同時,方便麵原材料價格還出現了上升,使其毛利率也出現下降,由於同時提高了廣告投入,康師傅方便麵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出現腰斬,下滑幅度超過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