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育
最近半年來,蘇州教育系統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強化服務意識,全力推進政風行風建設,出臺、落實新舉措,重點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和影響民生利益的突出問題,努力塑優教育形象,著力打造「學有優教」的服務品牌,讓人民更滿意。
層層落實,人人參與政風行風建設
今年3月,顧月華走上了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長的崗位。在此前她曾在市教育局工作過多年。對於當下的蘇州教育,熟悉教育的她有著清醒的認識。
她表示:當前,蘇州教育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正從注重外延擴張轉向注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的投入結構、教育教學方式、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轉型上下大功夫,用人民群眾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的教育,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思想,深化教育服務內涵,拓寬教育服務外延,創新教育服務方式。
認識催生思路,思路決定行動。
5月21日,全市教育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推進大會召開。這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領導班子調整後召開的第一個教育系統的全市性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市教育局將政風行風建設確定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各地各部門抓緊抓實,努力在全市爭先進位。
隨後,市紀委與市教育局聯合開展了警示教育、廉潔文化進校園現場推進會等活動;市政風行風評議領導小組赴市教育局聽取匯報,進行指導;市教育局長多次帶隊走進政風行風直播間、走進《對話蘇州》等節目,與市民溝通交流,切實擔負起了政風行風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在這同時,各地切實做好輿論宣傳與引導發動工作,使廣大幹部職工增強了加強政風行風建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各地教育部門和單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進一步健全領導機構、完善工作機制,把政風行風建設與規範教育收費、規範招生行為相結合,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幹部工作作風建設相結合,動員全體幹部職工積極投身政風行風建設,一級抓一級,層層都落實。
創新服務舉措,便民利民惠民
「機關就是服務,公務員就是服務員」。根據「教育就是服務」的總體思路,今年5月市教育局提出了這一響亮的口號。
口號之下是扎紮實實的便民、利民、惠民服務舉措和生動活潑、注重實效的服務活動,是舉措落實後、活動開展後取得的可喜成績。
6月,招生季節來臨。當月的第一天,市教育局在局辦公大樓的一樓騰出了200多平方米的地方,建成了蘇州市教育局惠民服務中心,通過整合教育局的網上、網下的服務窗口、電話熱線、手機簡訊、領導信箱以及「寒山聞鍾」論壇、「中國蘇州·公眾監督」等六大載體,同時開通蘇州市區義務教育初中施教區網上查詢系統,全面對接市「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拓寬了市民的訴求渠道,提高了服務能力,受到了市民的廣泛好評。
據市教育局統計,截至本月初,相關工作人員在服務中心接待來訪市民累計1千多人次,電話諮詢4千多個,來信1000多件;領取「寒山聞鍾」論壇帖子730條,所有帖子100%在一個工作日內認領受理,其中24小時內答覆417條,佔57.1%,三天內答覆257條,佔35.2%,其餘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發帖人明確表示滿意的帖子不斷增多。與此同時,「家校路路通」平臺為家長提供簡訊服務近8000條,市教育局直屬的初中學校施教區網上查詢系統的訪客超過15000多人。
這時一套快速反應機制也在市教育局迅速建立了起來。其一是局領導的值班制度,值班領導提早半小時上班,延後半小時下班,主要負責全天的群眾來訪接待,處置突發事件,讓群眾的訴求和反映的問題得到更高層面、更為快速的反應和處理。其二,建立了來信來訪月報分析制度,由專人研究分析當月的信訪來訪情況。其三,設立信息報送平臺,培育信息員隊伍,廣泛收集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意見和呼聲,加強對社情民意的研判,由點及面,提高工作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9月以來,「三走進三服務」教師回報社會活動在全市教育系統搞得有聲有色,全市教育工作者紛紛走進學生家庭、社區和企業,服務學生,服務居民,服務職工,營造了「社會尊重教師,教師回報社會」的氛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據市教育局工會統計,在今年的教師節期間,全市590所學校組織34951名教師走進了508452戶學生家庭,全市71973名教師與學生結成了「一幫一」的對子,聽取家長建議31684條。在社區,教育工作者開展諮詢服務6084次,開設公益講座1456場,為社區辦好事5547件,幫助困難群眾5909戶。在企業,教育工作者們直接服務企業生產、管理6726次,為企業職工及子女服務29797次,聽取企業人才培養建議3522條。
在「三走進三服務」活動之前,市教育局還啟動了「走進家庭,走近學生」集中家訪月活動。自8月底到10月底,全市39405名教師家訪了237616戶學生家庭,其中老師直接登門走訪的學生家庭為189627戶,約佔79.8%,通過電話、QQ等現代通訊設備進行交流的學生家庭為47989戶。家訪覆蓋了全市每一個新生家庭,涉及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各個年級的學生家庭。家訪活動得到了全市78.6%的教師和84.32%的家長的贊同。通過家訪,師生關係、家校關係變得更為和諧,學生教育的環境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聽民聲順民意,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
能不能傾聽民聲、順從民意,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焦點問題,是考量一個部門的政風行風建設有沒有成效的標尺之一。
近半年來,市教育局圍繞依法辦事、規範收費、辦事公開、服務質量、廉潔自律等多個方面,通過家訪、召開座談會、發放問卷調查、設立意見箱、公布投訴舉報電話、郵箱等,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特別是家長、學生的意見,主動徵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行風評議員、糾風辦等有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共徵求到了110條建議、意見。在此基礎上,又經過多方論證,將群眾最為關心的六個問題確定為今年行風評議的整改項目。其中「小學、初中學校徵訂教輔材料不夠規範」,"家校通"、"校訊通"在校使用和管理不規範、家校聯繫單一、家庭教育指導水平不高」被確定為兩個「需立即整改」的問題;學校供餐飯菜質量不高,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供不應求,有償家教,擇校等四個問題被確定為需著力推進整改的問題。
目前「需立即整改」的兩個問題已得到了較好的解決。通過訂立教輔材料的遴選制度,建立限量限價管理制、公示制、督查制、究責制等,較好地規範了教輔材料的徵訂。而針對網友投訴的「家校通」、「校訊通」問題,市教育局一方面反覆倡導家長使用免費的「家校路路通」平臺,另一方面向家長徵求使用每月10元資費的「校訊通」、「家校通」的意見,並對3.4萬多名家長作了民意調查,在88.1%的家長需要使用的前提下,主動與中國移動蘇州分公司、中國聯通蘇州分公司、中國電信蘇州分公司溝通協調,力爭實現「家校通」、「校訊通」收費項目優惠或下調的目標。市教育局的認真對待、積極作為贏得了良好的結果,目前市民對這類問題的投訴與舉報都較往年同期有了大幅度的減少。
從政風行風建設中嘗到甜頭的蘇州教育,目前正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評建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規範教育收費,規範辦學行為,提高師德水平,推進均衡發展,著力構建政風行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努力使蘇州教育風清氣正,生機蓬勃,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