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宇口中的保險代理人,是管中窺豹還是一針見血

2021-01-07 保險狼

如果問近兩年,保險代理人最喜歡哪位名人,羅振宇必須榜上有名。

不同於郎鹹平的洗心革面再開節目,也不像董明珠對話陳東升那樣半嗔半怪,更不似樊登讀書那樣的語重心長,向年輕人推薦保險行業的種種好處。

羅振宇誇保險,在於能堅持,連續3年每年都在《知識跨年》誇上一番,而且每次誇的點都不太一樣,如何讓保險從業者不喜歡?

那就有人問了:羅振宇的話能代表大多數嗎?他的觀點是基於大數據的調研,還是僅僅是個人觀點?今天咱們就來談談羅胖說保險的真實性。

要麼走投無路,要麼身懷絕技

我個人而言,對這句話是無比贊同的。我出生在農村,展業在縣域,每天與農民伯伯和工薪階層打交道,對所謂的下沉市場還算是比較了解。

N年以前,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確實參差不齊。認字不全,甚至手機功能都搞不懂的都可以做保險,職場裡滿是大叔大媽,真的是走投無路來做保險。

但現在不會這樣了,基本上被淘汰個差不多了,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湧入保險市場,哪怕是農村市場,也增添了很多身懷絕技的人。

這些人包括大學生、公務員、醫生、會計、律師、記者、當地企業家等等,以前你想像的根本不會做保險的人,也都開始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至於他們為什麼要投身於保險事業,他們各有各的理由。但總歸一句話:這個行業能夠吸引到他們,甚至肯讓他們放棄自己原有的事業,毫不猶豫的加入進來。

中國保險業經歷了人海戰術的快速發展階段,已經開始向高素質、專業化的發展之路轉變,也需要高素質、能力強的人加入進來,共同完成這個轉型目標。

羅胖的這句話是沒錯的。

保險考驗的是持續贏得客戶尊重的能力

去年知識跨年,羅振宇在臺上講了自己的一個案例。說他在2019年買了一份保險,剛要籤字,保險業務員給他開了個玩笑:

羅老師,想好再籤字哦,一旦籤了字,就由我來給你服務20年咯。

老羅一想:可不是嘛!這是一份20年交費的保單,在交費的這20年裡,出險了得協助理賠、提前告知準備什麼資料,還要負責查詢、變更保單的信息。

如果客戶保障期限是終身,維繫一份保單的服務量就更加艱巨了。而且業務員不可能只有這麼一位客戶吧。所以在今後的幾十年裡,業務員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能在今後的幾十年裡,不斷的給客戶提供服務的保險業務員,肯定是能贏得用戶尊重的。保險銷售看中的並不是銷售的能力,更要看他服務的水準。

所以保險職業考驗的是,持續贏得用戶尊重的能力。羅胖這句話同樣沒毛病。

保險事業是可以傳承的

羅振宇是知識份子,他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和普通人不太一樣。別人看中的是保險的時間相對自由和收入無上限,但他看中的是事業可傳承。

自己打拼了一輩子的事業,好不容易創下的江山版圖,多數人都指望著自己的兒女能夠成為接班人,但傳承談何容易?

但保險的傳承卻沒有那麼難。老羅又舉了個例子,說30年後自己退休了,自己的業務員把女兒帶到他跟前:羅先生,我服務不動了,這是我的孩子,什麼資格都有,以後就請她繼續為您服務。

如果說這位業務員以保險作為終身事業,她最大的財富就是自己的客戶,即使年老之際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把事業繼承給後人,實現財富的轉移。

這種繼承方式,傳承的不僅是財富,更是信任關係。保險是人與人的連接,通過這種繼承方法,人和人之間的連接,就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羅胖的眼還是挺毒的。

保險能跨越社會分工,對人負責

今年知識跨年,羅胖又提到了一個新的觀點:與保險代理人成為朋友吧!當你在自己的社會分工裡越陷越深的時候,他們是你通向世界的一個窗口。因為他們不僅對事負責,還對人負責。

得出這個觀點,要得益於羅胖的一個假設:假設母親病了,如果你今天沒有時間帶著老人去醫院,請問你該讓誰代替你做好這件事?

答案非常簡單啊,就是保險代理人。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醫療、對就醫可能比你懂的還多,二是因為你們存在服務與被服務的契約關係。

但我們反過來看,保險消費者與保險銷售人員的服務與被服務,不應該是指保險方面的嗎?但保險代理人就可以跨過保險的分工,擔當客戶朋友或家人的角色,去做他工作之外的事情。

所以老羅才感慨,這哪是保險代理人啊,這是007啊。什麼樣的關係,才能讓你放心的把這種事安心的交給他們做啊,簡直是超越了一般友情和親情的關係啊。

在演講的舞臺上,羅振宇手舞足蹈的呼籲:中國有1000萬代理人,他們天天在為人服務,他們是這個社會,將來最重要的社會樞紐節點。所以,買份保險吧,和保險代理人成為朋友吧。

這一點,我是有點心虛的。資源整合的意識,多數保險代理人都具備了,但多數人和我一樣,還在摸索的道路上,做的還不夠成熟。

從N年前的,提到保險人人喊打,到現在的保險已經成為百姓家庭的必備品,保險行業快速蓬勃的發展,保險代理人的地位也越來越高。

保險消費群體在快速迭代發生變化,70、80、90後消費群體成為保險主力軍。而保險從業人員也在同步發生變化,越來越多高素質的人湧入行業,保險營銷隊伍越來越趨於專業。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借羅胖之口,我相信未來保險在大眾心目中的重要性會越來越明顯,而更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走在街上,你不敢小瞧任何人。

特別是保險代理人。

今日話題

看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相關焦點

  • 繁星節點匯聚成光 平安人壽攜手羅振宇跨年演講共話保險
    演講中,羅振宇從當前就業形勢切入,分析保險行業、保險代理人的前景,闡述平安人壽在科技賦能、職涯規劃等方面的優勢,並代表平安人壽邀請社會英才加入,和平安人壽一同傳遞保險的大愛與責任。  作為國內大型IP,《時間的朋友》欄目首創「知識跨年」新範式,並開創了「跨年演講」這一原創文化產品類型。
  • 新年請查收,一封來自羅振宇的「能力者」offer
    01 2020年,風險讓我們成長 2021開年,最熱的話題,繞不開《邏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的跨年演講「長大以後」。回首風險疊加的2020年,無論是70後、80後還是90後,風險,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成長。
  • 「賣」保險的羅胖,無意中說出了代理人職業發展的秘密
    又是羅振宇!保險這行當挺有意思: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繼去年給保險從業者定性「要麼走投無路、要麼身懷絕技」之後,在2021年跨年演講中,「時間的朋友」羅胖按耐不住,乾脆幹起了「首席增員官」,安利一眾精英「長大以後」去賣保險,理由倒也「坦蕩、直接」:空間大、公平、刺激……關鍵是:賺錢!得承認,面對非保險行業的千萬聽眾,羅胖的理由「絕對槓槓滴」。
  • 平安保險代理人PPT惹爭議 保險還是腳踏實地的好
    11月6日,一名平安保險代理人的一頁自我介紹PPT在社交平臺廣為流傳。由於這頁PPT內容明顯「不靠譜」,引發爭議和質疑。甚至還有一些人發問:「保險代理人和保險值得信任嗎?」事實上,1992年,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險引入中國大陸地區,從此成為保險業多年高速發展的源動力之一。可以說,代理人制度和數以百萬計的代理人為保險業發展打開了局面,長期撐起了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的一片天。
  • 羅振宇跨年演講精華:怕什麼,2021年幹就對了!
    羅振宇在今年的演講中提到一個有趣的案例。 他買了平安人壽的保險後,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他的保險代理人,經常在朋友圈裡為得到APP「代言」。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是對羅振宇一個人,他們對待所有客戶都是這個態度,誰的公司、誰的家裡,但凡有點值得宣揚的事,在朋友圈裡說得最起勁兒的就是保險代理人。 為什麼呢?在平安人壽內部有個說法,讓每一個保險代理人都成為客戶的007。
  • 保險代理人新規落地 首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向家瑩)記者23日從銀保監會官網獲悉,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鞏固保險中介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成果,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銀保監會近日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以下簡稱《規定》)。
  •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新規出爐
    其中部分保險公司開展了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試點工作,總體平穩有序,取得了積極效果,且更多市場主體願意嘗試推行。  為此,銀保監會在立足試點成功經驗及對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管理制度進行全面研究的基礎上,於近日發布《關於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從保險代理人轉向保險經紀人——一個理工男的自贖心路
    十歲的我絕對想像不到將來的世界上會有電腦和網際網路這種玩意兒,更想像不到自己會以保險經紀人的身份來回顧過往。一在老娘口中,我從小就是乖乖兒,穩重溫和,待人有禮,言聽計從,從不惹事生非。在老爹口中,我從小就聰慧過人,兩歲識字,三歲就能背幾十首唐詩。其實,我只是叛逆期來的比較遲,又延續的比較久而已。譬如,明明書生意氣極盛,偏偏大學學了數控,做一名理工狗。
  • 對保險代理人返傭事件的一些思考
    保險代理人返傭就是指代理人拿出自己全部或一部分收入返還給客戶,以此作為促進成交的行為,如果是你,會選擇返傭的代理人還是不返傭的代理人呢?保險條款大的框架都差不多,但是細節方面不同的公司就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建議不要忘記買保險時的初衷,貨比三家不吃虧,不要因小失大,後悔莫及。小李去年在一個代理人處買了一份保險,反了3000元的佣金,當時她很開心,半年後生病住院,用了3萬多的醫療費用,社保報了1萬多一點點,拿去保險公司報了9000,因為她的額度就是9千,自己自費一萬多點,這樣的報銷你會滿意嗎?
  • 這份保險代理人的千人訪談,透露了一個大趨勢
    最近,筆者看到一份由復旦發展研究院中國保險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聯合i雲保發布的調研報告,該報告名為《中國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生存狀態調查報告》(以下簡稱調查報告),其對全國各地上千位保險代理人進行了調研,可以說揭開了網際網路保險代理人的面紗,也折射出「網際網路+保險」的很多趨勢,值得業界關注。
  • 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正式出爐,保險的春天要來了?
    在中國說到保險,就避不開龐大的代理人團隊。這些代理人們活躍在各自的社交圈,促成了無數保單的成交,令保險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對保險的名聲產生了不好的影響。以至於許多從業人員和專家認為保險代理人制度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 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兩者有什麼區別?選錯你就被坑了!
    很多朋友在購買保險的時候,可能第一時間就想到找保險公司業務員購買,我們常說的保險公司業務員其實指的就是保險代理人。但是除了保險代理人以及網上自行購買之外,還有一種購買渠道就是找保險經紀人,不過目前我國的保險經紀業務發展還不是完全成熟,相比保險代理人,主動找到保險經紀人的少之又少。
  •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 究竟如何「獨立」?
    ⊙記者 韓宋輝 ○編輯 陳羽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關於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公司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進行了規範。行業期盼已久的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終於「破冰」,數百萬保險代理人將迎新政策「大禮包」。
  • 培養新時代高素質靠譜保險代理人是大家保險對未來的期許
    大家保險近期也招聘了一批高素質的中高端保險代理人,大家人壽保險打造高素質、靠譜保險代理人的方法和途徑主要是——培養三種素質、建立三道防線。第一種素質是最基本的,就是所有保險代理人要遵守的職業道德,即按照《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指引》要求的7個原則從業、執業。
  • 銀保監會: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不得發展保險營銷團隊
    12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發展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指出,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直接按照代理銷售的保險費計提佣金,不得發展保險營銷團隊;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根據保險公司的授權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行為,由保險公司承擔責任。
  •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新規出爐 保險營銷「金字塔」或將重構
    規範性文件 個人保險代理人1992年引入我國保險市場,之後人員隊伍發展迅速,逐漸成為保險營銷最重要的渠道。目前,全國保險公司共有個人保險代理人900萬人左右。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制度的醞釀已有數年,部分保險公司開展了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試點工作,更多市場主體願意嘗試推行。銀保監會指出,《通知》作為規範性文件,是《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的配套性文件。
  • 《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發布
    為進一步促進保險中介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協調統一,深化保險中介市場改革,銀保監會近日正式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規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規定》對於不同類型機構有不同監管要求。對於保險專業代理機構,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 千萬代理人監管新規出爐:「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能否引領市場新...
    11月23日,銀保監會印發了《保險代理人監管規定》(下稱「《規定》」)。所謂保險代理人,是指根據保險公司的委託,向保險公司收取佣金,在保險公司授權的範圍內代為辦理保險業務的機構或者個人,包括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及個人保險代理人。
  • 關於「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的八條乾貨
    其中,《規定》提出了「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概念,表明市場發展趨勢和監管引領方向。 獨立個人保險代理人,是指與保險公司籤訂委託代理合同,不參加營銷團隊,自主獨立開展保險銷售的個人保險代理人,其本質特徵是破除層級結構,不隸屬團隊。
  • 疫情持續,保險代理人怎麼想、怎麼辦
    開門紅是影響一個保險代理人年收入的最關鍵時期,對於一些績優代理人而言,開門紅期間的收入幾乎能佔到全年收入的50%左右。2020年春節比較早,開門紅開始的普遍也比較早,對於很多代理人而言,按照計劃,他們1月往往能完成一半計劃,2月完成1/4,3月再完成剩下的1/4,這樣一來,一年的業績可能就會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