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日到了,對於生日,我自小就不以為意,也一直不喜歡過生日。
小時候那貧困的年月,缺吃少穿的孩子還談什麼過生日,我是沒有生日概念的。到9歲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走進院子,因為天冷,全家人坐在太陽光下,手裡端著稀溜溜的苞谷糝米湯煮紅薯就酸菜吃。見我進門了,母親連忙放下自己手中的飯碗,到鍋臺上舀了一碗遞到我手上,我拿起筷子一看,與哥姐們不同的是,碗裡有一個煮的玉米面窩頭,我正疑惑著何以能享受如此待遇時,母親說,寶娃子,今天是你的生日。母親這麼一說,我反倒不識抬舉感覺自己金貴起來了,不高興的噘著嘴說,我生日就給我吃這個。母親瞟了一下弟兄姊妹一眼說:「你看他們碗裡都是紅薯,想吃還吃不上哩,媽意思是叫我娃記得自己的生日。」
我也確實記住了,這是農曆某月十四日,老家生日至今是按農曆記的。但我從來沒有過過生日。到我12歲那年,生日的前一天,我不知道怎麼多了一句嘴提醒母親,說我生日到了。母親說,娃,你生日已經過了。我說:「不是明天十四號嗎?」 「娃,前幾天聽你秀芳姐說,你的生日是十一。」秀芳姐是我一個鄰居,人記性好,也記事,人稱「千家曉」,即誰家長誰家短,村裡發生什麼事情沒有她不曉得的。她給母親說:「嬸子,你真不記得啦?那天寶娃子出生正好是商鎮集,是一、四、七逢集市的,那天是十一啊。」母親認定秀芳姐的話不會錯,就這樣,我的生日從十四變為十一了。反正也不涉及什麼檔案資料,也不存在有身份證可以固定下來。
19歲那年我報名參軍,在生產大隊、公社填寫應徵入伍登記表,這是一項嚴肅慎重的工作,對出生年月日是需要認真校正的,我在大隊部看到了戶口冊,公社也有一本,這兩個戶口冊白紙黑字完全一致,記載著我出生是某月十四日。
我回家告訴了母親,母親說:「那記不清了,那個時候,有些人家孩子出生都幾個月了還沒名字,有人很長時間都不去上戶口,你也是過了快一個月才上的戶口。」我說:「那能不能這樣理解,秀芳姐說我出生那天是咱商鎮一、四、七逢集市,這是她說是十一的依據,那戶口冊上十四也是一、四、七集市日呀,都是集市日,到底哪一個日子正確?」母親說:「看來逢集市都沒有記錯,說不定我按十四報的戶口興許是對的呢,那就以戶口冊上的十四吧,戶口冊是有權威不可更改的。」就這樣認定下來至今。
隨著國家社會的進步,農村生孩子也早就在醫院接生了。尤其是在全國統一實行使用《出生醫學證明》後,助產醫師連孩子出生的幾分幾秒都記錄的清清楚楚。那會像我,現在連自己的生辰八字都不知道。
參加工作後,我從來沒有慶過生日,50歲以後,也有過偶然記起來的時候,卻往往時間已過去好幾天了。前些年有親朋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過生日也是找個由頭一起吃飯嘛,不大擺了,三五個親朋知己們一起喝酒總是可以的吧。這話也對,但最根本的問題是我不愛過生日,所以,遇到生日,如果沒人提說,無人記起,我則沒有想法,反倒是謝天謝地了。
滿60歲後我就更不過了,因為我找到了理由,「過生日有說法」、「過生日有講究、「過生日之大忌」論述網上多多。說是以中國命理學,人到了60歲已經是六十甲子一輪迴,從60歲開始到80歲為止,是不能大張旗鼓過生日的。
這個生日,我悄悄在家只吃了一碗老婆做的臊子麵,蛋糕本太油膩,自然也就免了。想收一束玫瑰,天大的笑話,絕對不可能的事情。百合、康乃馨,向日葵都別想。卻突然犯起神經期盼看有沒有人發來祝福,邊吃麵條邊劃拉手機,可惜祝福也總是每年那一兩條。這也不能怨誰,咱生日又不是「五一」、「國慶」、「春節」人所共知。再說了,都是忙人過自己的日子,按老婆的話說:「你以為你是誰呀!」
聯繫:4370574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