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億人缺水!被忽視的水資源是氣候變化方案的重要部分

2020-12-24 快科技

3月22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驅動因素,就需要人類改變使用地球有限的水資源的方式。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人口中,約有22億安全飲用水不足,42億衛生設施欠缺。根據預測,氣候變化影響將使這兩個數字迅速攀升,到2050年,在缺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口將達到35億至44億,其中城市人口超過10億。

古特雷斯強調,2020年是氣候行動成敗的關鍵之年,這種關注非常及時。水是我們認識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冰川融化、鹽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的主要媒介。

古特雷斯指出,全球變暖、不可持續的使用將對水資源造成前所未有的競爭,可能使千百萬民眾流離失所。這將對健康和生產力產生不利影響,並大大加劇不穩定和衝突的威脅。解決辦法是顯而易見的。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指出,本世紀,水將比石油更重要。未來,水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將面臨威脅。這是因為目前愈演愈烈的氣候變化增加了水資源短缺的風險。

阿祖萊表示, 縱觀歷史,中國和中東,是大江大河(長江、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等)讓最早的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成為可能。

而今天,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研究預測,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這一問題將日趨嚴重,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

為此,報告概述了一系列適應和減緩措施,包括通過自然技術來減少損害,以及人類可以採取的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和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

報告指出,各種水和氣候變化舉措還可以帶來共同的益處,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公共衛生、減少貧困、促進性別平等和改善生計,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對捐助者的吸引力。

相關焦點

  • 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呼籲—— 改善水...
    核心閱讀受人口增長、汙染以及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壓力不斷增大。據統計,過去20年間,全球人均淡水供給量減少20%以上。面對水資源短缺的挑戰,不少國家都進行了改善水資源管理的成功實踐。
  • 氣候變化或令美國這條河流乾涸 數百萬人將嚴重缺水!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氣候變化或令美國這條重要河流乾涸 數百萬人將嚴重缺水!圖源:CNN海外網2月22日電 近日,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美國重要河流科羅拉多河正處於即將乾涸的危險之中,預計數百萬依賴於這條河流的人將面臨「嚴重缺水」的風險。
  • 全球25%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 卡達最為嚴重
    世界資源研究所全球水資源項目負責人貝齊·奧託當天表示,研究所此前與荷蘭和瑞士的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合作,對全球189個國家的水資源情況、乾旱及洪水風險進行了評估。經研究發現,目前,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並且這一情況正隨著氣候變化導致的乾旱頻發而不斷加劇。
  • 全球水資源危機:一個都跑不了
    文/雨農  聯合國近日提交的《2018年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稱,到2050年,全球將有50多億人面臨缺水。
  • 【世界水日】2050年全球57億人飲用水短缺 中國海綿城市獲點讚
    聯合國近日發表了《2018年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近半人口,約為36億人處於缺水狀態,到205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增至57億人。聯合國呼籲各國政府應聚焦「更環保」的政策,改善水資源的供應與質量。
  • 屬熱帶雨林氣候的新加坡為什麼會水資源缺乏?
    水資源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由於自然條件和人為原因,全球有很多地方缺水。造成一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往往有兩方面,一是本身當地大氣降水等水資源來源不足以提供人們生產生活使用,稱為水源型缺水;二是,當地水資源總量並不少,但是由於水資源被汙染而不能使用,稱為水質型缺水。
  • 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氣候變化及對策被簡化為4個簡單的數字——2、445,以及25到40。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 坐擁熱帶季風氣候,印度卻為何總是缺水,不會修建水庫嗎?
    一、印度缺水有多恐怖?(一)每年因缺水奪走約20萬人的性命2018年,印度聯邦政府發布報告稱,印度面臨史上最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印度13億人口中有6億人面臨著缺水問題。這也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就就有一個人沒水喝。每到缺水季節,河流乾旱,土地龜裂,莊稼旱死,就連流量跟長江差不多的恆河,也往往大幅度降低水位。為了喝到一口水,印度人可謂各顯神通,有的人在黑市上高價買水喝,大多數普通家庭只能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政府發放的救濟水,而有點地方, 因為排隊幾天幾夜,小孩在等待取水的過程中活活渴死。
  • 水資源短缺,威脅世界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2020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由於人口增長、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世界淡水資源短缺等因素,當前全球32億人口面臨水源短缺問題,約12億人生活在嚴重缺水和水資源短缺的農業地區。新華社發水資源緊缺形勢日趨嚴峻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汙染日益嚴重,使許多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非洲一些國家連年乾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報告顯示,若將面臨水資源壓力較大和乾旱頻率較高的地區計算在內,世界上受水資源短缺影響的總人數可達32億。
  • 【備考乾貨】雲南人均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什麼還會幹旱?
    截至4月15日,全省農作物受災面積達460萬畝,其中輕旱351萬畝,重旱94.5萬畝,乾枯14.7萬畝;缺水缺墒面積133萬畝;100條河道斷流,180座水庫乾涸,140眼機電井出水不足;因旱造成147.79萬人、41.73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庫塘蓄水61.1億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少蓄10%。
  • 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加速氣候變化適應行動
    本期嘉賓: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本期觀點: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中國近百年來平均氣溫顯著上升,平均年降水量呈逐步增加的趨勢,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適應行動的最終目標是建立氣候風險的長期預警系統,為人類社會長期穩定、安全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南水北調、黃土高原水土保持、三北防護林帶、海綿城市建設等都是中國適應氣候變化的重要實踐。
  • 現在可以「炒水」了 全球20億人...
    水期貨合約的推出,目的是為加州最大的水價消費者提供對衝,同時也為全球投資者提供稀缺指標。加州有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缺水,不僅是加州,全球多個國家嚴重缺水,目前世界上約有20億人生活在用水問題嚴重的國家。
  • 五大流域氣候水資源圖揭示喜馬拉雅山區未來走向
    眾心所向是:必須即刻行動,應對氣候變化。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相比,問題對於山地國家來說顯得尤為緊迫。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相關報告,該地區是全球對氣候變化影響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  由於氣候變化和消費增長,全球水資源正面臨日益增長的壓力。這一問題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地區尤為突出,該地區是2.1萬人的家園,同時也是13億人的水源地——這一數字超過了整個歐洲的人口數量。
  • 張正斌:解決中國乾旱缺水問題和發展區域現代農業方略探討
    從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分布(圖5)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分布(圖6)來看,西藏的水資源總量(超過3965億立方米)和人均水資源量(超過5000立方米/人)排全國之首,其水資源總量是黃河年均徑流量(580億立方米)的6.8倍。
  • 氣候變化,壓垮羅馬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就像支撐著整個帝國的生命線——羅馬道路*(Via Romana)曾一度被忽略一樣,在當時地中海地區普遍乾旱、缺水的嚴苛條件下,支撐龐大帝國的農業系統是另一個被長期忽視的謎團。羅馬人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TNC: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在應對氣候變化中不可或缺
    COP25期間,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國際氣候政策主任約翰威爾迪克(John Verdieck)受邀參加了由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主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承辦的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為主題的中國角邊會。
  • 外交部就應對氣候變化、「大愛無國界」義賣會等答問
    新華社記者: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以錄製視頻方式出席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主席在講話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三點倡議,還宣布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四項新舉措。你可否介紹相關情況?汪文斌: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應邀以錄製視頻方式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乾旱地區擺脫缺水困境須綜合治理
    而缺水又是世界性難題,淡水危機各國都存在。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而且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水利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而且是需要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我國是世界上十三個貧水國之一,年均降水量為630毫米,低於全球陸面和亞洲陸面的降水量;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人均水量只有247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2006年,中國提出了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2007年在發展中國家中第一個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確定了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
  • 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