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據外媒報導,聯合國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要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和驅動因素,就需要人類改變使用地球有限的水資源的方式。
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以每年約1%的速度增長。目前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世界人口中,約有22億安全飲用水不足,42億衛生設施欠缺。根據預測,氣候變化影響將使這兩個數字迅速攀升,到2050年,在缺水環境中生活的人口將達到35億至44億,其中城市人口超過10億。
古特雷斯強調,2020年是氣候行動成敗的關鍵之年,這種關注非常及時。水是我們認識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冰川融化、鹽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影響的主要媒介。
古特雷斯指出,全球變暖、不可持續的使用將對水資源造成前所未有的競爭,可能使千百萬民眾流離失所。這將對健康和生產力產生不利影響,並大大加劇不穩定和衝突的威脅。解決辦法是顯而易見的。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指出,本世紀,水將比石油更重要。未來,水資源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將面臨威脅。這是因為目前愈演愈烈的氣候變化增加了水資源短缺的風險。
阿祖萊表示, 縱觀歷史,中國和中東,是大江大河(長江、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等)讓最早的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成為可能。
而今天,全世界有40億人面臨缺水的局面。研究預測,隨著氣候變暖的加劇,這一問題將日趨嚴重,到2050年,全球或有52%的人口生活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水危機將是一場全球性危機。
為此,報告概述了一系列適應和減緩措施,包括通過自然技術來減少損害,以及人類可以採取的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和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
報告指出,各種水和氣候變化舉措還可以帶來共同的益處,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公共衛生、減少貧困、促進性別平等和改善生計,從而進一步增強其對捐助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