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專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2021-02-15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19·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根據目前的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到2050年,全球夏季將更乾燥,冬季更潮溼多雨,極端天氣現象更多。隨著全球氣候繼續變暖,預計德國到2100年的氣溫將比目前升高2 ℃~4 ℃。

材料二 可怕的全球變暖。

(1)根據所學知識分析,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什麼?

(2)根據材料二,分析全球變暖將給大洋洲帶來的嚴重後果及其形成原因。

(3)簡要分析全球變暖對全球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4)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經濟」,請簡要分析「低碳經濟」的重要意義及可採取的措施。

參考答案:

(1)自然原因:太陽的異常活動等。

人為原因:①燃燒礦物燃料,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②人類過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2)大洋洲的珊瑚島將不復存在。 全球變暖(海水膨脹),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3)有利影響:使積溫增加,生長期延長,有可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如高緯度地區。

不利影響:使蒸發增加而加重乾旱缺水程度,使農業減產,如低緯度地區。

(4)意義:①有利於節約資源;②有利於經濟結構調整;③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④有利於控制全球氣候變暖等。

可採取的措施:①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或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或使用清潔能源);②植樹造林(防止森林火災);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節能減排);④提高公眾的節能環保意識(或減少消費、減少廢棄物排放,儘可能使用公共運輸工具)。

典型例題二:(2019·山東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07年、2009年、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分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丹麥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開,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氣候大會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召開。當地時間12月12日,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四次氣候大會地點的位置如圖I所示。

材料二 圖II是圖I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及甲、乙兩地氣溫、降水統計圖。

(1)德班氣候大會閉幕時,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中白晝最短的是________;從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峇里島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圖分析,甲、乙兩地氣候特徵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並分析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3)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均位於沿海或島嶼,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對這些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

參考答案:

(1)哥本哈根 先變小再變大再變小  

(2)相同:全年高溫,氣溫年變化較小,不同:甲地降水季節變化大,乾濕季明顯;乙地全年多雨,降水量大。差異大的原因:乙地位於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響;甲地位於背風坡  

(3)氣候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導致沿海低地被淹沒;可能導致乾旱、暴雨、洪澇等災害事件增加;導致生態系統失調

典型例題三:(2019·新疆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環境氣候變遷的背景下,1/4國土面積位於海平面以下的荷蘭運用智慧和科技提出了解決之道,修建了新型建築—水上漂浮房屋。從圍海造田到學習與水共存,反映了他們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新想法。

材料二  建築師認為新型漂浮房屋具有靈活、設施齊全、低碳環保等優點。下左圖為漂浮房及景觀圖,下右圖為荷蘭略圖。

(1)分析該區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簡述建造和使用住宅型漂浮房屋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及對策。

(3)如果在該區域大規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贊同?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積小,用地緊張;區域發展思想由「圍海造陸」變為「與水共存」;先進技術的支持。

(2)建材選擇—選擇牢固且輕型、方便拆卸的材料;水位變化—設計可升降的地基;能量供應—可以利用潮汐能、風能、太陽能自主供電;供水和排汙—收集雨水淨化,設計汙水處理裝置讓水循環利用;固廢處理—採用分類歸集、統一回收的方式進行集中處理;節能降耗—外牆鋪設泡沫保溫層,既保溫隔熱又增加浮力。(任答對應兩點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給分)

(3)贊同。緩解用地不足;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有利於生態恢復;水域面積廣,建設條件適宜;科技水平高等。(任答三點)

不贊同。大規模建造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建設成本較高;技術要求高等。(任答三點)

典型例題四:(2012·重慶高考真題)(36分)依據圖文資料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生態環境脆弱的西北地區是我國後備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區之一。為此,我國積極實施國際資源合作開發戰略。據報導,俄羅斯經濟發展部建設將遠東的幾百萬公頃土地(圖10中陰影所示區域)出租給外國投資者。我國投資者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圖是俄羅斯遠東局部區域示意圖。

(1)指出我國西北地區後備耕地資源開發不當會引起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8分)

(2)俄羅斯擬出租土地所在區主要地帶性植被是          。與我國西北地區相比,該區土壤水分含量           。(4分)分析全球變暖對該地區農作物生長的有利影響。(8分)

(3)大豆是我國主要進口農產品之一。從土地資源和市場因素分析中國某企業擬在俄羅斯租地種植大豆的原因。(12分)

(4)歸納在俄羅斯租種土地對我國耕地利用的積極影響。(4分)

參考答案:

(1)①土壤鹽漬化;②土地荒漠化 ③水資源短缺加劇  ④生態系統多樣性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

(2)亞寒帶針葉林; 高  

有利影響:①熱量條件得到改善;②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時間延長 ③農作物種植範圍擴大;④農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3)①我國耕地資源短缺,後備耕地資源有限,俄羅斯耕地資源充足。②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消費能力增強,市場需求大。

(4)減輕耕地資源利用強度或有利於因地制宜優化調整耕地利用結構。

典型例題五:(2015·河南高三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世界上羊絨品質最高的阿爾帕斯羊生長在我國的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羊絨產量受草場載畜量的限制。

(1)結合上圖分析,假設在年降水量不變的情況下,全球變暖對圖中陰影所示地區羊絨業發展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2)針對鄂爾多斯高原出現的環境問題,簡述鄂爾多斯羊絨業可持續發展應採取的主要措施。

參考答案:

(1)草場退化,載畜量降低,羊絨產量減少,影響羊絨業的發展。(4分)

(2)合理利用資源(放牧、樵採、開墾、開礦);培養良種羊;人工培育優質草場;退耕還草等。(答對3項即可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給分)

典型例題六:(2017·上海高三)讀下圖和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2016年3月23日是第56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直面更熱、更旱、更澇的未來」,旨在呼籲公眾正視氣候風險,關注氣候安全,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有些專家認為,全球變暖的加劇將使俄羅斯變成一個糧食生產大國。

俄羅斯《公報》2016年6月14日報導,俄羅斯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小麥出口國。據估計,隨著俄羅斯小麥產量的不斷增長,其出口量將繼續上升。

材料二:俄羅斯小麥產區和沼澤分布圖

(1)歸納俄羅斯小麥產區的空間分布特點,說明小麥產區所屬的農業地域類型。

(2)分析A區域成為俄羅斯主要農業區的優勢自然條件。

(3)分析全球變暖對改善俄羅斯農業生產條件的影響。

(4)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三條河流兩岸分布著大片沼澤地,分析其形成原因。

參考答案:

(1)小麥產區主要分布在南部緯度較低的地區;高度發達的商品化混合農業。

(2)緯度位置相對較低,熱量條件較為優越;受來自大西洋的溼潤氣流影響,降水較多;地處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3)全球變暖會改善當地的熱量條件,使農作物得生長期延長;全球變暖會使適宜種植農作物的區域向北部擴展,擴大耕地面積;全球變暖將增加能種植的作物新品種。

(4)三條河流所處地區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弱;地下有永久性凍土,水分不容易下滲;春季易發生凌迅,導致河水泛濫;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典型例題七(2018·湖南瀏陽一中高二月考)    讀巴基斯坦地形圖和氣候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特點。 

(2)比較喀拉蚩和伊斯蘭瑪巴德氣候特徵的差異並分析原因。

(3)簡述全球變暖對巴基斯坦環境的主要影響。

參考答案:

(1)西部高原山地、東部平原;西北高東南低 

(2)差異:喀拉蚩終年高溫,氣溫年較差小,終年少雨;降水量季節變化小(或伊斯蘭瑪巴德冬季氣溫低,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大,降水量季節變化大)

原因:喀拉蚩緯度較低,正午太陽高度較高,年變化較小,所以終年高溫,氣溫年變化小;喀拉蚩位於沿海,海拔低,冬季氣溫高;喀拉蚩冬季受東北風影響,降水少;夏季地處西南風背風地帶,降水終年較少(或伊斯蘭瑪巴德緯度較高,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較大,氣溫年較差大;伊斯蘭瑪巴德位於內陸,海拔高;伊斯蘭瑪巴德冬季受東北風影響大,氣溫低,降水少;伊斯蘭瑪巴德地處西南風迎風地帶,夏季多地形雨,年降水量大) 

(3)蒸發量增加,幹早、荒漠化加劇;導致季風變異,增加洪水風險;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等。

典型例題八:(2019·合肥市第二中學高三月考)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月14日在新加坡開幕。21個成員領導人當晚身著新加坡傳統服裝出席「新加坡之夜」活動,品嘗美食、欣賞表演。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讀下圖,新加坡的多年降雨日數多於成都,為什麼多年日平均日照數也多於成都?

(2)「新加坡之夜」活動以「水」為主題,凸顯新加坡對水資源的珍惜。分析新加坡的年降水量高達2150 mm,但水資源仍短缺的原因。

(3)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新加坡對全球變暖這一問題尤為關心。試分析全球變暖會對新加坡的交通帶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1)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為熱帶雨林氣候,多對流雨,每次降水時間較短,而且雨過天晴,因此日平均日照時數較長。成都地處四川盆地,多陰雨天氣,因此日平均日照時數較短。

(2)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河流數量少且短小;雖然年降水量多,卻迅速轉化為地表徑流注入海洋,無法持續利用;新加坡人口眾多,需水量大。

(3)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亞洲聯繫歐洲、非洲海上通道的必經之路,由此促進了新加坡經濟的發展;全球變暖將使高緯海域的海冰融化。一旦北冰洋適合航行,經過北冰洋的航線將縮短亞歐兩大洲的海運路程,從而降低航運成本,擺脫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這將對新加坡經濟造成巨大影響。

典型例題九:(2020·山東高三期末)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色林錯流域由色林錯與其周邊諸多河流、湖泊互相串通構成,色林錯湖面海拔4530m,屬於構造湖,與青藏高原諸多大湖一樣。色林錯湖水清澈、透明度高。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對高原的冰川、降水、凍土、蒸發、風等因素都有影響。因全球變暖導致色林錯流域內冰川融化以及降水量增加,幾十年來湖面面積不斷增大;還導致流域內陸面蒸發量增加,而湖面蒸發量有所減少;隨著氣溫升高,流域內的風力有所減弱。下圖示意色林錯流域。

(1)指出色林錯流域內河流水位的時間變化特徵。

(2)分析色林錯湖水清澈、透明度高的自然原因。

(3)分析全球變暖導致色林錯流域內陸面蒸發量增加而湖面蒸發量減少的原因。

參考答案:

(1)水位年際變化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春、夏汛期水位高;夏季水位日變化明顯。

(2)色林錯流域位於青藏高原,流域內多凍土,土質堅硬,流水難以侵蝕,含沙量小;氣候寒冷,土壤發育差;水溫低,浮遊生物少。

(3)全球變暖導致流域內陸面冰川融水增多,凍土融化,地面溼度增加,從而陸面蒸發量增加;氣候變暖導致流域內降水增多,雲層增加,削弱了太陽輻射,從而湖面蒸發量減少;隨著氣溫升高,該地區的風力有所減弱,湖面蒸發量減少。

典型例題十:(2017·清遠市第三中學高考模擬)

材料一 淮河流域圖。

材料二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氣溫、降水資料和 2000~2009年氣溫、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指該時間段氣溫或降水的值與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表2)。

(1) 淮河是我國洪澇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試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___。

(2)列表分析淮河流域2000~2009年氣候變化及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____________。

材料三 21世紀初,蘇州市的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和電子裝配等企業大量遷

入宿遷。下面是蘇州和宿遷主要經濟指標變化。

(3)據材料簡述企業的遷入對宿遷市區域發展的影響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8分)①降水豐富,集中夏季(2分);②支流眾多,匯水量大(2分);,③流經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排水不暢(2分);④缺少夭然入海河道(2分)。

(2)(8分)

(3)(8分)對宿遷市區域發展的影響:①促進產業結構由第一產業向笫二產業的轉變;②促進了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③增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人們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進程;⑤企業的遷入也導致工業「三廢」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的環境汙染。(共  5點,任答 4點給8分)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加入學習吧。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人文景觀的影響
    隨著工業化的進程, 農業在韓國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小, 地位日見低下。大蒜等農產品主要依賴進口,且進口量趨於增長.大蒜喜冷涼氣候,為秋播作物,喜溼、喜肥、不耐旱、忌漬水,在發芽階段忌陽光曝曬。(1)試從地理的角度解釋韓國傳統民居的屋前選擇種植落葉闊葉樹的原因?
  • 高考地理小專題——雪線
    (1)該地區發展有色金屬冶煉工業而沒有造成酸雨危害,請分析原因(4分)近40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祁連山的雪冰川正在退縮,局部地區的雪線正以年均2—6.5米的速度升高。(2)分析說明祁連山雪線迅速升高對河西走廊地理環境的影響。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水量平衡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微專題】高考地理如何考察 氣候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物類型多樣;熱量影響植被的類型和分布範圍;降水影響植被的高矮疏密程度;氣溫和降水影響雪線和林線的高度變化對土壤氣候通過影響植被進而影響土壤有機質或腐殖質來間接影響土壤肥力2.氣候對人文要素的影響地理要素影響對農業氣候影響農業類型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多樣性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文化與地理環境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高考地理小專題——牛軛湖、堰塞湖高考地理小專題——河谷夜雨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高考地理小專題——凍土高考地理小專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嘴、潟湖
    往期精選高考地理小專題——節水農業高考地理小專題——泉高考地理小專題——潮汐高考地理小專題——反季節農產品高考地理小專題——地熱高考地理小專題——海綿城市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階地高考地理小專題——凌汛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入侵
  • 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氣系統
    可能是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氣溫偏高。典型例題四:下圖是2016年1月22日08時亞洲部分地區海平面氣壓形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指出此時影響我國東北中西部、華北中南部的天氣系統,推測這些地區即將出現的天氣變化。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6氣候類型
    一、氣候類型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注意】(1)該知識點在高考中的考查,需要考生從海陸位置、緯度分布兩方面把握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2)該知識點在高考中的考查,還需要考生掌握一些重要經緯線(如0°、180°、東西經60°、東西經120°、西經100°、東經20°、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南北緯60°等等),能夠準確定位,判斷氣候類型。
  • 高考地理小專題——花崗巖地貌
    (6分)參考答案:(1)流域內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補給為主,徑流量較小 且季節變化大;冬季氣溫低且較長,結冰期長,冬季有斷流現象。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
  • 2020高考地理地球小專題
    2020高考即將開戰,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考複習方法,供大家參考閱讀!  高中地理的複習一直是文綜裡面最沒有章法可循的一科,尤其是系統性的總結很少,今天就精心總結了高中複習所需要的專題知識並分成專題,同學們可以對照著知識點來回憶所學內容,如果有忘記的,就標記下來著重複習,希望同學們能夠複習順利,爭取在地理科目不失分。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流徑流量的時間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該流域冰川呈現縮減趨勢。有學者擔心冰川持續消融會給艾比湖畔的北疆鐵路帶來威脅。某地理團隊對奎屯河流域冰川變化的水文響應展開研究,他們選取將軍廟水文站的徑流數據作為研究依據,發現1987年以來奎屯河徑流量波動上升。
  • 高考地理小專題——湖泊面積萎縮
    洞里薩湖的水位季節變化顯著,雨季最大面積可超過16000km2,旱季水體面積2500km2,使得洞里薩湖周圍形成大面積洪水泛濫區。洞里薩湖湖濱地帶水稻種植業和漁業生產發達,湖泊水位變化對農業生產時間安排影響巨大。近年來,由於湄公河上遊的開發和湖區泥沙淤積,洞里薩湖水域面積快速縮小,水量減少,對當人們生產生活造成巨大影響。(1)分析洞里薩湖雨季洪水泛濫的原因。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水鹽度
    (4)比較東海沿岸近海區(大致124°E以西海域)與外海區表層海水溫度的季節變化和空間變化。(4)氣候變暖對水環境的影響具有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推測氣候變暖對斯瓦爾巴群島周邊海域溶解性總固體量的影響,並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處於高緯度地區,蒸發量小於降水量;夏季部分冰川融化,淡水注入中部海峽;海域相對封閉,與外界鹽分交換較弱。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高考地理微專題10 降水高考地理微專題8 風向、風速、風能高考地理微專題5動物環境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高考地理微專題25 高考地理綜合題審題技巧高考地理微專題23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22 湖泊綜合治理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高考地理微專題20 河流開發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墨西哥灣沿岸平原經常受到來自北大西洋颶風的影響,墨西哥灣水溫比同緯度大西洋高出2~3℃,颶風在經過墨西哥灣時和登陸後,勢力有顯著變化。下左圖為墨西哥灣區域示意圖和下右圖為颶風結構示意圖。(1)根據右圖的颶風結構示意圖,說出颶風的三個組成部分。
  • 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
    2.湖泊水位季節變化大小→取決於湖水補給方式。3.有無結冰期→取決於溫度(緯度、海拔):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長短、冰層厚度,則答結冰期長短與冰層厚薄。無,則只答「無結冰期」。4.補給水源→以什麼為主要補給水源。5.淡、鹹性質:鹽度低→為淡水湖;鹽度高→為鹹水湖,繼續答鹽度高低。6.含沙量→取決於植被。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2)判斷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氣溫日較差最小的地方,說明判斷依據。(3)判斷該氣象災害種類,分析其形成的天氣條件。(4)請推測圖中鋒面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化情況。(1)西路沙塵暴先後影響的兩大盆地是 盆地、柴達木盆地。(2)西北路沙塵暴先後影響的地理區域有:準噶爾盆地、________走廊、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 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