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睡不著,還有2天就中考了,只想把洪水耽誤的時間補回來。解放軍叔叔和學校的老師們一路護送我們從島上轉移出來。他們現在在前線抗洪,我們做不了什麼,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多考一點分數,用好成績來回報他們,讓家裡人安心。」
7月14日晚10時許,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城的一家酒店裡,不少房間的燈還在亮著。為了不打擾其他同學刷題,陳蕾拿著複習筆記躲在衛生間裡小聲背誦,屋裡還有4位同寢室的室友趴在桌子上聽老師講解習題。他們是棉船中學的初三生,13日中午,由學校統一安排乘坐輪渡從棉船鎮轉移出來,被安置在離考點最近的酒店裡,全力備考。
圖說:學生複習迎考。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轉移離島:老人、學生先走,青壯年留守防汛
彭澤縣位於江西省最北部,是九江市轄縣,地處贛皖兩省交界,長江中下遊。彭澤縣東鄰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南與鄱陽縣、都昌縣毗鄰,西連湖口縣,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望江縣隔長江相望。目前這幾個地市都是近期雨量暴增性區域,防汛形勢嚴峻。
圖說:彭澤縣沿江大道芙蓉段在國道上建1.5公裡防洪堤壩。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彭澤縣棉船鎮是個四面環水的江心島,目前在島上的人口共7024人。連日來,受長江持續降水影響,13日早6時,棉船鎮水位超警戒水位3.03米,當地立即組織居民轉移離島。根據要求,棉船鎮16歲-65歲的勞動力將留下防汛,65歲以上的老人、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及身體虛弱病殘人員分批有序撤離棉船。
圖說:學生準備撤離。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本次撤離主要採取投親靠友或集中安置方式進行安置,由棉船鎮政府統籌安排。為鼓勵轉移對象投親靠友,棉船鎮政府將按照每人每天20元的標準給予投親靠友對象發放生活補助,將於群眾返回棉船後一次性補助。撤離前,居民會把家中相對貴重並且無法直接帶走的物品搬運至高樓層處甚至放到屋頂。村幹部上門摸排後,幫助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把貴重物品搬上二樓。
7月13日早晨7時起,棉船鎮各村組村民陸陸續續趕到金星渡口,先行抵達的村民攜帶必需品上船轉移。9時50分,棉船鎮第一批群眾已離島;10時50分,棉船鎮村幹部逐戶核對名單,部分村組撤離完畢。截至14日下午3時,當地已經分批次轉移村民3000多人。
安置點內:學生挑燈夜讀,全力備戰中考
7月17日中考開考,考生們是此次棉船鎮轉移安置的重點。7月13日中午,棉船中學統一組織40餘名學生在金星渡口集合,乘渡船轉移至彭澤縣城安心備考。
圖說:複習備考。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我們學校一共有61位考生,其中80%以上都是留守兒童。有些孩子在縣城裡有親友可投靠的,基本上就住在親戚家。還有29位學生的父母趕不回來,他們沒有地方可去,學校就找到一家離考點近的酒店,安排好孩子們吃住,為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備考環境。」姚澤生是棉船中學副校長,同時擔任中考班的數學老師。他告訴記者,酒店房源也不多,基本上同寢室的孩子安排在同一間房,吃住都會安排好。考試那天,學校也會包車送學生們進考場。「現在家長們都在堤上防汛,照顧好孩子們是學校的職責,讓他們吃好、住好、學習好,不受洪水影響,就是我們老師最大的任務。」
圖說:棉船中學歷史政治老師丁海,在輔導學生的政治課複習。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陳蕾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她和80多歲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7月13日上午,她剛吃過早飯,正坐在臥室裡複習,就收到了轉移離島的通知。「村幹部們在微信群裡發消息,我看到以後就告訴爺爺奶奶,得儘快收拾東西,去渡口坐船。我們出來以後,家住縣城的叔叔就把爺爺奶奶接走了,但是他們家也很小,住不了那麼多人。我們班主任知道這個情況後,就安排我和其他同學一起住在酒店裡。」
陳蕾家距離江心閘口不遠,只有幾公裡。由於連續幾日的降雨,水位越長越高。13日,她離開家的時候,看到水邊距離房屋只有幾公分。「稍微再漲一點,水肯定就進屋裡了。所以我就跟爺爺奶奶說,要聽從村裡的安排,儘快搬走,這樣才能確保安全。」
圖說:複習備考。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江心島上:家長搶險抗洪,學校支援後勤
徐剛是棉船中學初三班的班主任兼物理、化學老師。這幾天,他忙得像陀螺,一邊在酒店房間裡為學生們答疑,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一邊電話鈴聲不斷,需要逐個回復家長們發來的信息。
圖說:老師和家長的聊天記錄。受訪者供圖
「老人和孩子們有序撤離以後,村裡的青壯年都留下來加入了搶險隊,參與搶險救援工作。我們學校現在也騰出來作為救援官兵的臨時駐紮點,陳校長和其他十幾位老師留在那邊做後勤。家長們正在大堤上防汛,把孩子交給了我們,我們幾位老師就得照顧好學生,讓他們不受洪水影響,能夠安心地學習。」
徐剛告訴記者,13日撤離的時候,他需要清點人數,聯繫家長們到渡口籤字確認。當時不少家長正在大堤上搶險,就請了假,一路跑過來。「他們大多已五六十歲,也衝在一線抗洪,來的時候膝蓋以下都是泥。籤完字以後,來不及跟孩子們多聊上幾句,就趕緊回去繼續參加搶險了。」
「坐在輪渡上的時候,天空陰沉沉的,水面很湍急,我們就有點慌。老師說,『風雨過後見彩虹,堅持就一定會勝利!』」 夜已深,酒店房間裡明黃色的燈依然亮著,陳蕾和室友們安靜地不說話,埋頭奮筆疾書,筆桿的陰影投在卷面上拉得很長,只聽得見書本翻動時清脆的聲音……
新民晚報記者 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