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經放棄了語文的學習,做好了出國徹底融入另一個民族的打算,那麼這篇文章對你不會有什麼幫助了,我們可以有緣再見。如果不然,就請繼續往下聽我囉嗦吧。
2016年北京各區一模語文學科的大戰已經落幕,昨晚心怡老師在群裡和兩千多位初三家長一起聊各區一模語文到底都考了些什麼。大家普遍覺得看了卷子第一反應就是難,對孩子要求太高,或是感嘆語文全靠天賦……一位家長的一句話更是引來大家的紛紛附和,卻讓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五味雜陳,她說為什麼孩子學了這麼多年語文,語文一直不好,感覺還沒英語簡單?
點擊下面小標聽現場講座錄音哈~
2016一模語文命題大分析(下)明日推送哈~
語文,有語言,有文學,這原本是所有基礎教育學科中與我們關係最親密,也最熟悉的學科。沒有哪個學科的啟蒙會早過語文的學習,可是為什麼大家還是覺得語文太難太難了呢?
在這裡,我不得不說,習慣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很多時候,你越是習慣一個東西,就越容易忽略它;你越忽略它,就越不理解它。沒有理解,何談融會貫通?
我不否認,語文試卷的一些題目存在不嚴謹之處,但我覺得我們在吐槽抱怨這些細枝末節之餘,是不是更應該想想一次又一次的語文考試改革,命題方向的轉變是為了什麼?作為一名曾經的考生,現在指導考生的一名語文教師,我想說,也許那些高官們有時並不接地氣,但從今年的試捲風向來看,語文的學習是在往一條越來越光明的道路上前行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是的,試卷變難了,但不是難在咬文嚼字故作高深逼死學生,而是想要更加貼近生活的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提高對古典文學的閱讀能力、強化對自我思想的認知與表達,這些都是素質教育之下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們未來在社會立足的競爭力之一。文化的斷裂才是一個民族真正的悲哀,教育界已經切實地在為文化復興做出努力了,而孩子們哪怕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能夠隨心所欲的生活,難道不應該在語文上付出足夠的重視與努力麼?
如果你同意以上我所說的,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眼下我們應該如何做:
一、語言的基礎與運用是不可規避的
一模集中考察了字音、筆順、詞語辨析、成語、書法、對聯、語句連貫與運用、圖文信息轉化等知識點。基礎知識的出題形式更加靈活,考點不變。
未來複習方向:
1.易誤讀字音、多音字為重點,一定要培養勤查字典,作總結整理的習慣!(你連英語單詞都知道百度一下含義,為什麼不願意查查自己母語到底該怎麼說?)
2.筆順理清書寫規則,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在書寫上也同樣適用!
3.成語要落實含義、用法、出處(成語是漢文化的精華之所在,你確定你要放過這麼多有趣又發人深省的故事和知識?)
4.書法抓表述比較絕對、片面、帶有明顯錯誤的選項(不要鑽牛角尖,這道題只是想要你對書法之美有個基本的認識而已)
5.對聯理清對仗規則(平仄是漢語言獨特的音韻之美,何為平何為仄,還不知道的,就一個字,查!)
6.古詩文背誦,需要充分理解詩詞含義和主題!!!(只是從成百上千首古詩中挑了40篇而已,你確定還要自打折扣,糊弄自己?最後吃虧的是誰,不用我說了吧)
我知道你們還是想讓我說說接下來的二模甚至中考會考什麼,好,但今天真的說的不少_(:з)∠)_關注下面的北京升學圈公眾號我們明天接著說!!!
明天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