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與孩子教育問題

2020-08-09 華之良品


兒童教育

文化藝術是高大上的領域,特別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華文化又博大高深,不是我輩所能輕易染指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成人父母的一天,或者已經是孩子的父母,怎麼認識傳統文化,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子女,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了。


傳統文化藝術,在文學上主要有詩詞曲,小說,經典歷史等;在哲學上有,有諸子百家,儒家,佛教,道教傳統;在藝術上主要有書法,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年畫,建築等;在音樂上有傳統樂曲,樂器,舞蹈;文化生活上主要有節日,象棋,圍棋,麻將,戲曲,戲劇,工藝,服飾,舞蹈,茶道,中醫,美食,武術等。


這些很多已經不在現代生活出現,我們可以說這些都已經過去, 我們也可以說這些都是寶藏,有你享用不盡的資源


因此核心還是看這些傳統文化藝術能給現代人,現代生活帶來什麼?換一句話,傳統文化有哪些現代價值?



首先看看現代社會,我們留存哪些讓人民喜歡的傳統文化。


首先是四大名著,還有一些演繹小說,拍出的電視劇一版又一版。對歷史的熱愛是根植在我華夏民族的骨髓裡的,當然也伴隨著對歷史事實,歷史人物的誇張歪曲,充滿著不尊重與消費。


生活方式上,我們看看周莊,烏鎮,杭州西湖,蘇州,麗江,同裡,還有黃山各種自然景觀,這些都是我華夏後人最愛去玩的地方,而不是各種現代化的冰冷,冷漠的鋼鐵建築。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無論歷史怎樣演變,無論怎樣地震山搖,我們的深處都流淌著對我們曾經的生活方式,對美麗山水,傳統文化的愛。


喜歡詩情畫意,喜歡溫馨儒雅的生活方式,充滿著對山對水對詩歌的靈敏,追求那份平和的寧靜的內心,是我華夏民族曾經所熱愛的人生。


隨著財富的增加,隨著玻璃鋼鐵建築建的越高越大,我華夏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會越來越強烈。這種渴望不但表現在對國內,也表現在出國旅行的風潮之上。



事實上這種休閒與藝術的生活方式,是所有民族都喜悅的,星巴克的休閒不但風靡美國,也風靡全世界。老外到中國來,最喜歡玩的就是中國傳統的,中國所特別的東西。而現在各個城市建立起來的各種建築,從美學上講大都是洋鱉,人家早就經歷過了。你看看上海,生活的最舒適的還是英法留下的老殖民區域。


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就是這種充滿人情味的休閒藝術文化,只是因為種種原因、種種因緣中斷了這些傳統文化而已。


我們再看看書法,只要有漢字的地方,就有書法的存在,現在很多人還在練習書法,也喜愛書法。但是生活中我們除了傳統的春聯,偶爾的比賽,好像就沒了書法的影子了。


還有戲劇,像黃梅戲,越劇,京劇等,很多曾經在上世紀風靡一時的傳統藝術,現在也越來越遠離大眾了。


武術曾經是我中國人的摯愛,金庸,古龍等人寫的武俠小說,各種武俠電視劇曾經迷倒了幾代人,一度萬無空巷,大家都在看,現在也大不如前了。這些電視劇表演有餘,實戰不足,武術變成了表演,而不是競技,實在是可惜,這種特效鏡頭比起散打的簡陋和粗暴,落差實在太大。


傳統文化為什麼會這樣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呢?也許是因為世界流行文化太強勢了,世界瞬息在變,就像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一書說的,國人們過於輕視自己的民族建築,毀滅之毫不可惜。今天的年輕人也一樣,總是將眼光往外看,電影電視為了迎合這種市場,學的也是外國的模樣。我們不但要創新傳統文化,我們也要教育培養傳統文化的欣賞者和消費者。這是嚴重的教育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再用繁體字,書法的審美和字體息息相關。當初改造成簡體字的動機是書寫麻煩,現在是電腦打字時代了,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文字可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啊!


比如說,現在幼兒園3年,都看不到小孩學了什麼,幼兒園能不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偉大的鋼琴家需要從3歲就開始教育,中華文化藝術應該也一樣的。


還有能不能有系統的教育傳統文化審美,我們看看日本人的社會,明顯能感受到審美的情趣,這也是日本動漫文化,風靡亞洲的基因所在吧。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_圖片頻道_新華網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1月17日,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幼兒園的老師在教孩子們剪紙。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教育部門大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在多所幼兒園和小學開設泥塑、剪紙等民間藝術體驗課,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教育雜談】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然而近年來,在應試教育盛行的背景下,學校和家長們為了讓孩子取得滿意的成績,而忽視了孩子人文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對於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殊不知,我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理念、教學素材和教授方法,其在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能夠給學生帶來諸多益處。
  • 傳統文化教育如何玩轉朋友圈?
    不過凡事有利有弊,也對傳統文化發展產生了一些衝擊,如:網絡語言泛濫,學生們提筆忘字等問題也是逐漸顯露了出來。而這些也確實間接加速了傳統文化在人們心中被邊緣化的尷尬問題,這不得不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教育發展的擔憂。
  • 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 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很重要
    最近,央視大型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被人們形容為傳統文化大餐,強勢刷屏!近日,就連教育部長也為這檔節目點了贊!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在兩會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上,央視記者採訪了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一見面他就肯定了《經典詠流傳》節目在推廣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方面的積極意義。
  • 啟思教育 孩子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正確方法(重要)
    世界各國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思維方式不同,究其根源就是文化背景不同。她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培養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卻十分令人擔憂。重物質輕精神、重智育輕德育、重知識輕能力、重成才輕成仁的現象較為普遍,一些人們在所謂的現代意識的掩飾下,對傳統文化表現出冷淡與漠視,人們也開始意識到,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薰陶作用。「從娃娃抓起」,已然成了中國當下傳統教育的一個顯著趨勢。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
    在幼兒園教育中,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承與其價值訴求緊密聯繫。一方面,在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生發的價值迷思,影響了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在幼兒階段的深入;另一方面,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價值訴求,也成為其發展的根源和動力,促進我國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創造與創新。
  • 讓「人本」為傳統文化教育活絡筋骨
    我們要發展要強大就要重視弘揚傳統文化,以「人本」理念貫徹整個過程,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去弘揚優秀的、有利於全民身心健康的、適用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文化精華,摒棄形式化、低俗膚淺、阻礙社會進步的文化糟粕。  首先,學校教育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專業主體,擔負著弘揚傳統文化重要責任。所謂教育,不但要教書,更要育人。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2016年4月,親近母語創始人徐冬梅女士的《構建以兒童為本的傳統文化教育》刊發於2016年的教育藍皮書。2016年,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親近母語開啟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的機構走訪和研究工作,在此基礎上對海峽兩岸的傳統文化教育機構和個人在理念和模式上進行分類,從10個種類綜合分析闡述當前國內的兒童傳統文化教育狀況,完成了這份《兒童傳統文化教育2016年度報告》。
  • 博士教育局長柳恩銘:與其瘋狂擇校,不如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
    或許現在的中國人都不讀中國的書了,一個人學習的重要時期恰恰是兒童時期,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教越難?或許可以用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貼良藥,除了培養孩子的智力,還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德行。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柳恩銘曾先後考察過117所國外中小學,探索西方教育對中國的啟發,也曾從宗教的角度尋找養護心靈的良方。最終他發現,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傳統文化是土壤、是根本,養心養神,有著深遠的智慧。
  • 【教育】搭建小小舞臺 傳承傳統文化
    搭建小小舞臺 傳承傳統文化——渝北區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小記近日,渝北區藝術進校園曲藝知識普及鑑賞課在漢渝路小學開課,來自重慶市曲藝團的表演藝術家為孩子上了一堂活潑又有趣的戲曲資料圖曲藝藝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把曲藝引進校園,既讓同學們在歡樂中體會到傳統藝術的魅力,增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又能開闊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同時也為推動曲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2017年起,渝北區開始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
  • 學習傳統文化,做好家庭教育,創建和諧社會
    3.針對性和隨機性「知子莫如父」這句話很形象的闡述了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共同的生活是使得父母有大量的時間和充足的機會去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從而施加教育。「遇物而誨,相機而教」是家庭教育隨機性的最好闡釋,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 講堂丨文東茅:傳統文化與幸福教育
    *本文由作者2020年9月28日於北京海澱敬德書院舉辦的「傳統文化與生命教育」論壇上所作的題為「傳統文化與幸福教育」的講座內容整理而成。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多次發文,強調要大力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提升國人的文化自信。很多人可能會問:作為現代社會的普通人,我們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 彌補教育系統缺陷
    國內唯一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國發行,結束了多年來國學教育是否應該進入中小學生課堂的討論。歷時近8年彌補教育系統缺陷據介紹,此套教材的研究編寫,歷時近8年,並且作為「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申報。張健說,「傳統文化教育作為教材進入中小學生的課堂,必須慎之又慎,因為它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慎之又慎,歷經三版,反覆修改,最終第三版才由人教社出版。」
  • 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在教育裡傳承?
    這也不禁讓我們思考,在推崇國外教育理念的同時,中國傳統文化該如何在教育裡傳承。1在北京藝術家徐冰說「中國文明有一個特點,隔不斷。」中國教育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國傳統教育。如何讓孩子體會到唐詩宋詞等古典文學的魅力?如何讓孩子喜歡上傳統的表達方式?如何在現代語境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這本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熊亮在做嘗試,這種嘗試是新銳的,新銳裡包含了傳統的審美。
  • 聽大班孩子的語言課,一節傳統文化教育的好課
    在實踐的基礎上,老師這節課帶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月餅的知識,發展孩子們的語言和思維。老師出示昨天製作的各種圖案的月餅,讓孩子說圖案、說顏色。再讓孩子們講一講製作月餅所需要的的材料。並讓孩子們回憶昨天製作過程中,有哪些形狀。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講的繪聲繪色,想像力非常豐富,語言表達也很準確。
  • 深化教育改革丨上黨區向陽幼兒園: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心田
    上黨區向陽幼兒園: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心田走進上黨區向陽幼兒園,宛如步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十二生肖卡通輪胎造型在大門引道兩側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城堡」裡充滿想像的手工作品展示著孩子們的活力與智慧
  • 背《弟子規》就是傳統文化教育?教育部專家:並不是
    7月13日上午,在第七屆江蘇書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江蘇版)發布現場,本書主編、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陸志平說,要走出傳統文化教育的誤區,就必須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富性。
  • 談論藝術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
    如果藝術教育僅僅停留在教授唱歌、畫畫的層面上,是難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須回過頭來從已被揚棄的,被誤認為封建的、過時的傳統文化中吸取更多的營養來填補今天藝術教育的空洞。     一、東、西方兩種不同文化的比較      近現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在科技進步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如犯罪率上升、環境汙染等。核能的開發本來是可以造福於人類的,但我們今天卻隨時都要遭受核戰爭的威脅。因此,人們形容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盲目地發展科技無異於盲人騎瞎馬。
  • 【天下】「傳統文化教育」/從書院教育中獲得啟示
    鑑於此,學校把「養正求真」作為校訓,以此為指引,引導全體師生「求真」、「養正」,做真人、求真知,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活動中培養習慣、提高素養、練就能力、孕育氣質、涵養精神,讓每一位學生都充滿自豪與自信;讓教師在工作中享受生活的快樂,樂教樂學。讓每一個從這裡走出的教師都感受教育帶給自己的一份滿足。學校努力營造閃爍著獨特個性的文化氛圍和人文氣息。
  • 校園傳統文化:教師節走進校園,體驗傳統文化教育
    如果不走進校園,就不會發現目前新疆教育發生的變化。尤其是學校和老師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早已深入學子們的內心,根植於他們的世界觀,影響著他們對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認識。學校剛開學,在庫車縣第七小學校園內,辛辛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傳出教室,迴蕩在校園的天空。我們來到這裡,目睹老師和學生們工作及學習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