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
文化藝術是高大上的領域,特別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中華文化又博大高深,不是我輩所能輕易染指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成人父母的一天,或者已經是孩子的父母,怎麼認識傳統文化,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子女,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問題了。
傳統文化藝術,在文學上主要有詩詞曲,小說,經典歷史等;在哲學上有,有諸子百家,儒家,佛教,道教傳統;在藝術上主要有書法,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年畫,建築等;在音樂上有傳統樂曲,樂器,舞蹈;文化生活上主要有節日,象棋,圍棋,麻將,戲曲,戲劇,工藝,服飾,舞蹈,茶道,中醫,美食,武術等。
這些很多已經不在現代生活出現,我們可以說這些都已經過去, 我們也可以說這些都是寶藏,有你享用不盡的資源。
因此核心還是看這些傳統文化藝術能給現代人,現代生活帶來什麼?換一句話,傳統文化有哪些現代價值?
首先看看現代社會,我們留存哪些讓人民喜歡的傳統文化。
首先是四大名著,還有一些演繹小說,拍出的電視劇一版又一版。對歷史的熱愛是根植在我華夏民族的骨髓裡的,當然也伴隨著對歷史事實,歷史人物的誇張歪曲,充滿著不尊重與消費。
生活方式上,我們看看周莊,烏鎮,杭州西湖,蘇州,麗江,同裡,還有黃山各種自然景觀,這些都是我華夏後人最愛去玩的地方,而不是各種現代化的冰冷,冷漠的鋼鐵建築。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無論歷史怎樣演變,無論怎樣地震山搖,我們的深處都流淌著對我們曾經的生活方式,對美麗山水,傳統文化的愛。
喜歡詩情畫意,喜歡溫馨儒雅的生活方式,充滿著對山對水對詩歌的靈敏,追求那份平和的寧靜的內心,是我華夏民族曾經所熱愛的人生。
隨著財富的增加,隨著玻璃鋼鐵建築建的越高越大,我華夏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會越來越強烈。這種渴望不但表現在對國內,也表現在出國旅行的風潮之上。
事實上這種休閒與藝術的生活方式,是所有民族都喜悅的,星巴克的休閒不但風靡美國,也風靡全世界。老外到中國來,最喜歡玩的就是中國傳統的,中國所特別的東西。而現在各個城市建立起來的各種建築,從美學上講大都是洋鱉,人家早就經歷過了。你看看上海,生活的最舒適的還是英法留下的老殖民區域。
傳統文化最偉大的就是這種充滿人情味的休閒藝術文化,只是因為種種原因、種種因緣中斷了這些傳統文化而已。
我們再看看書法,只要有漢字的地方,就有書法的存在,現在很多人還在練習書法,也喜愛書法。但是生活中我們除了傳統的春聯,偶爾的比賽,好像就沒了書法的影子了。
還有戲劇,像黃梅戲,越劇,京劇等,很多曾經在上世紀風靡一時的傳統藝術,現在也越來越遠離大眾了。
武術曾經是我中國人的摯愛,金庸,古龍等人寫的武俠小說,各種武俠電視劇曾經迷倒了幾代人,一度萬無空巷,大家都在看,現在也大不如前了。這些電視劇表演有餘,實戰不足,武術變成了表演,而不是競技,實在是可惜,這種特效鏡頭比起散打的簡陋和粗暴,落差實在太大。
傳統文化為什麼會這樣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呢?也許是因為世界流行文化太強勢了,世界瞬息在變,就像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一書說的,國人們過於輕視自己的民族建築,毀滅之毫不可惜。今天的年輕人也一樣,總是將眼光往外看,電影電視為了迎合這種市場,學的也是外國的模樣。我們不但要創新傳統文化,我們也要教育培養傳統文化的欣賞者和消費者。這是嚴重的教育問題!
比如說,能不能再用繁體字,書法的審美和字體息息相關。當初改造成簡體字的動機是書寫麻煩,現在是電腦打字時代了,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文字可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啊!
比如說,現在幼兒園3年,都看不到小孩學了什麼,幼兒園能不能作為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偉大的鋼琴家需要從3歲就開始教育,中華文化藝術應該也一樣的。
還有能不能有系統的教育傳統文化審美,我們看看日本人的社會,明顯能感受到審美的情趣,這也是日本動漫文化,風靡亞洲的基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