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_圖片頻道_新華網

傳統文化教育 浸潤孩子心靈

2019年01月18日 10:36:26 | 來源: 新華網

  1月17日,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幼兒園的老師在教孩子們剪紙。

  近年來,河北省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教育部門大力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在多所幼兒園和小學開設泥塑、剪紙等民間藝術體驗課,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010020050570000000000000011199511210041334

相關焦點

  •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們的心靈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創作著只屬於他們自己的中秋詩句,同時用無紡布、剪刀、膠水、紐扣等,製作出一幅幅美麗的中秋畫卷……  連日來,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為契機,瀋陽市的中小學校紛紛以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們走進中秋、感受中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 深化教育改革丨上黨區向陽幼兒園: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心田
    上黨區向陽幼兒園:讓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心田走進上黨區向陽幼兒園,宛如步入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十二生肖卡通輪胎造型在大門引道兩側熱情地迎接每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城堡」裡充滿想像的手工作品展示著孩子們的活力與智慧
  • 河南平頂山市育新幼兒園:傳承傳統文化,浸潤美好童年
    中華民族是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進一步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幼兒美好心靈,2020年12月14日—12月17日,河南省平頂山市育新幼兒園開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主題教育活動。
  • 傳統文化不妨多些「浸潤式」教育
    目前的傳統文化教學大多是翻譯詩詞、歸納思想、背誦全文等套路,原本的詩文音律之美、山水情境之意、人文精神之魂鮮見蹤影。理解傳統文化的深厚思想,需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浸潤式」教育。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課本,深入人心,要根據各階段學生特點設計啟蒙認知、系統掌握、創新探究等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由表及裡地理解傳統文化內涵,領悟中華民族優秀文化。
  • 濰坊高密市康成小學:厚植傳統文化 文化自信紮根兒童心靈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近年,高密市康成小學圍繞向學生「講清楚」中華傳統文化,在兒童幼小的心靈上培植中華文化自信的種子,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 美,浸潤孩子的心靈
    ,這是孩子進入了審美敏感期。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保護好孩子的審美敏感期,幫助他(她)奠定審美的意識基礎。或許父母是教師的緣故,芬芬從小受到的教育就非常傳統。小時候看見別的小朋友穿花裙子,自己也想要,但是父母從來都不給她買。有一次芬芬借了同學的的裙子在家裡偷偷穿,被父親撞見,挨了一頓訓斥:穿的像什麼樣子,真是不學好!從那以後,直到高中畢業前,別說是裙子,芬芬連無袖的衣服和吊帶都沒有穿過。
  • 傳承仰韶文化經典浸潤心靈澠池縣直幼兒園走進博物館社會實踐活動
    傳承仰韶文化經典浸潤心靈仰韶文化源遠流長,為「給崤函學子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讓三門峽娃留住對家鄉的記憶」,4月26日上午,澠池縣縣直幼兒園組織幼兒走進仰韶文化博物館,開展了以「傳承仰韶文化 經典浸潤心靈
  • 汪清縣東振社區:用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心靈
    東振社區「黨愛育苗之家」今年7月投入使用,在輔導作業、遊戲娛樂、親情陪護的基礎上,「育苗之家」增設了「書記每周一課」,每周帶領同學們讀書,教育引導同學們從「紅色故事」中了解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用紅色經典故事啟迪、浸潤青少年心靈。
  • 愛在遠山 · 浸潤心靈
    來自2017級傳媒學院本科生盧思婷同學說:「我連續三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手中的鏡頭記錄孩子的成長曆程,喚起更多人對鄉村教育的關注。」作為首批入選「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的全國20所高校之一,西北師範大學「愛在遠山·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社會實踐團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總目標,注重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為農村中小學在課程教學、社團活動、校園文化、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持續性的定向精準幫扶服務,著力打造
  • 讓紅色文化浸潤師生心靈
    突出紅色基因傳承,將黨的歷史、革命傳統、英雄故事等融入學校文化、納入思政課程。通過開展形式多樣、靈活豐富的活動,全系統各基層黨組織的黨員活動陣地得到了不斷拓展,由校內延伸到校外、由課堂延伸到家庭,讓紅色文化隨時隨處可見,滋潤學生心靈。同時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黨員隊伍,挖掘了一批叫得響,立得住、群眾公認的黨建「微經驗」。崗位標兵作示範。
  • 四點半學堂|經典浸潤心靈,誦讀傳承文化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精神,學習古人先賢優秀的品質,讓中華美德深入骨髓,民族精神薪火相傳。50名來自白銀令牌·錦繡嘉園的小業主們身著漢服,誦讀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傳統文化不僅體現在字裡行間,更遊於一揮一轉的神韻中。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遊龍驚。
  • 術仁學校:以國學浸潤美化學生的心靈
    術仁學校:以國學浸潤美化學生的心靈唐堯網訊(記者高佔生)自「術仁國學學校親情辦學引關注」及「術仁國學:讓我找到了做公益的快樂!」兩篇文章在本網發表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而探討最多的則是:到底什麼是國學教育?術仁學校為什麼要弘揚國學教育?就大家共同關切的話題,記者再次走進術仁學校,專訪了石洪樸校長。
  • 人民日報評《中國詩詞大會》熱播:像清流浸潤心靈
    本季冠軍武亦姝  傳統詩詞穿越時代而仍有浸潤心靈、啟迪人心的力量,需要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更好對接  中國詩詞是我們獨有的文化瑰寶,是沉澱在每一位中華兒女血脈裡的文化基因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成為一場現象級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潤心靈。  中國詩詞,是中國人的精神禮讚。
  • 湖北推行"朝讀經典"教育活動--讓傳統文化滋養心靈
    9月7日,湖北省中小學「朝讀經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正式啟動。湖北省教育廳要求,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全省中小學每周用3個朝讀時間,每次20分鐘,組織學生誦讀承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典作品;每兩周用一節課專門講析經典作品。與此同時,在全省幼兒園教學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繪本閱讀和遊戲體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脈。
  • 孩子如何國學啟蒙?作家張大春:理解傳統文化,須浸潤其中
    原來,這位媽媽看到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習。但是表姐卻說:「別讓這麼小的孩子背詩,什麼都不懂,有什麼用啊!」她一想:那些唐詩連自己都一知半解,寶寶怎麼能懂呢?臺灣作家、學者張大春在訪談中說:「自己和傳統文化的淵源,是從爸爸膝頭上開始的。
  • 弘揚傳統茶文化 浸潤未成年人心田
    紅網時刻長沙1月15日訊(通訊員 高慧)寒假到來,為豐富孩子的寒假生活,充分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2020年1月13日上午, 長沙市芙蓉區馬坡嶺街道安子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弘揚傳統茶文化 浸潤未成年人心田」志願服務活動,吸引近40組親子家庭參與。
  • 中華傳統文化潤心靈,英語聽力測試強基礎——昝村學校舉行傳統文化知識、英語聽力測試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英語聽力是英語學科聽說讀寫譯五種基本能力之一。
  • 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為學生心靈厚植傳統文化根基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餘闖)「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近日,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第一中心小學舉行「弘揚傳統文化,養成文明禮儀」暨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活動,學生集體朗誦《論語》,汲取儒家文化精髓,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 八一學校開啟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教育部印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對在中小學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北京市海澱區區委常委傅首清指出,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整體規劃,科學設計;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要著重培育中小學生的家國情懷,培養具有君子人格的現代公民。北京市海澱區教委主任陸雲泉在發言中表示,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孩子廣讀聖賢之書,成為厚德之人是海澱教育人的神聖使命。海澱區於去年成立了培德書院,用於提升中小學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及教育能力。
  • 傳統文化素養應高價值評估透視傳統文化節目熱②
    當《中國詩詞大會》等傳統文化類節目紅透半邊天的時候,我們耳邊仍不時聽到這樣的疑惑。 這是個隨意就能提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時代,時間的車輪碾壓一切滾滾向前,包括古詩詞在內的一些傳統文化被一部分人認為不再有或者大大減少了經世致用的實用價值,確實如此嗎?傳統文化對當代人來說到底有何現實價值?這些價值在今天應該獲得重視嗎? 答案應該是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