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12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有位粉絲在私信中問我,3歲孩子到底該不該做國學啟蒙?原來,這位媽媽看到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習。但是表姐卻說:「別讓這麼小的孩子背詩,什麼都不懂,有什麼用啊!」她一想:那些唐詩連自己都一知半解,寶寶怎麼能懂呢?
前段時間「國學啟蒙」風行,出現了很多「偽國學」課程,誤導了一部分家長。讓他們認為,學國學就是逼著孩子背詩背《三字經》。然而那些操作,遠遠偏離了「國學啟蒙」的正軌,那麼真正的「國學啟蒙」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又該如何做孩子國學啟蒙呢?
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
說起「國學」,其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大概可以理解為「中國的學問」,等同於「傳統文化」,其中包括古代典籍、詩詞、成語等等。隨著中華民族的崛起,和中國文化的復興,國學啟蒙越來越重要。
首先,國學啟蒙是學習漢語的開始。
現在一提到國學,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背《三字經》《弟子規》,但真正的國學啟蒙,從認識漢字就已經開始了。
由於我們使用的是象形文字,讓孩子了解從甲骨文,金文(也就是銘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再到簡化字的演化,從而理解漢字記憶漢字,就是最初的國學啟蒙,同時也是學習漢語的開始。
其次,國學背後蘊含了中國的文化基因。
中國文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體系之一,所以在我們的文化體系中,蘊含了太多的典故、約定俗成的抒情方式和審美品位,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基因。如果說出生時,孩子帶著父母和親族的基因。那麼在國學啟蒙中孩子獲得的其實就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基因。
最後,國學是孩子受益一生的價值體系。
中國人講究文以載道,所以在「國學」中,有很多化繁為簡的「大道」,比如哥哥看成語故事「退避三舍」中的晉文公,為了實現當初對楚王的誓言,不惜在戰場上後退的故事後,就會在妹妹耍賴皮時,出這個故事來「教育」她,自己也一直秉持著言出必行的原則。
這些故事中的「大道」不僅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對他們的行為產生正面的影響。也是構建他們價值體系的基石。直到成年以後,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國學要練「童子功」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為什麼非要讓孩子從小學「國學」呢?那些內容那麼晦澀難懂,為什麼不放在小學,甚至初中再去接觸呢?這樣想的爸爸媽媽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國學」在某種意義上,就像芭蕾或者鋼琴一樣,是一門童子功。
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學好英語,就要從小「磨耳朵」,心急的爸爸媽媽甚至會從寶寶剛出生,就開始讓他聽英文歌,以獲得「語感」。而中文也是這樣,有其獨特的語感和韻律,熟悉這種語感和韻律,靠的並不是語法的學習,而是一種感覺。
我唱歌不大好聽還總跑調,於是哄哥哥妹妹睡覺時,我就拿出自己擅長的「背詩」功底,從白居易的《琵琶行》背到杜甫的「三吏三別」,從《笠翁對韻》背到《出師表》,到了他們倆學唐詩的時候,句子是不是記得住先不說,但憑著感覺,音律是很少出錯的。甚至還會因為記不住具體的詞,即興填一個詞上去。簡直應了那句話「熟聽唐詩三百首,不會背詩也會謅!」
傳統文化需要沉浸式學習
臺灣作家、學者張大春在訪談中說:「自己和傳統文化的淵源,是從爸爸膝頭上開始的。學習傳統文化,最難得也最寶貴的,就是浸潤其中。」
並不是每個家庭都像張大春的家庭那樣底蘊深厚,但比起他生活的年代,我們有了很多新的方式,給孩子營造一個沉浸式的國學環境,爸爸媽媽可以試試從這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用聲律啟蒙:「磨耳朵」
了解過「兒童國學啟蒙」的家長一定都會發現,對於學齡前的寶寶而言,背誦節奏鮮明的三字經或者唐詩是很常見的方法。但是在這裡,推薦大家先給寶寶們進行「聲律」啟蒙。可以用《聲律啟蒙》或者《笠翁對韻》這兩套「教材」。
建議在孩子學前的階段,不要過多考慮這兩套書中的具體內容,單是聽這些詞句的韻律和聲音,就足以讓耳朵懷孕。
這裡推薦一臺專門為孩子國學啟蒙打造的神爾書僮國學機,可以用來播放聲律啟蒙內容,當做家庭背景音。當孩子熟悉了這些聲律和節奏,在小學階段提筆寫詩,或許也並非什麼難事。
另一方面,傳統美學思維:詩畫一體
我家客廳掛著一幅《虢國夫人春遊圖》,有一次哥哥指著上面的人問我,那些人是做什麼的。我說:「他們是唐朝的貴族,騎著馬去郊外春遊!最中間那位,就是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這幅畫引起了哥哥的興趣,於是我找出杜甫的那首《麗人行》讓哥哥讀。
在給孩子做國學啟蒙時,我們往往更注重文字方面的啟迪,卻忽略了美學意義上的啟蒙。在孩子生活環境中也好,閱讀的繪本中也好,大量的視覺輸入都是以西方美學為基礎的審美。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學和藝術,從來不是分開的。比如我們熟悉的大文學家蘇軾、王維也同樣是當時著名的畫家。
因此,在給孩子做國學啟蒙時,別忽略了畫面和插圖的作用,可以用畫輔助孩子理解文字的內容,也可以讓孩子同時欣賞畫和詩,獲得更深層次的審美提升。
凌晨媽媽來叨叨:
學習國學可以給孩子打下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在日後的學習,甚至人生中,都將給孩子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智慧源泉。隨著年紀增長,幼年時得到的文化滋養,越能顯現出其重要的作用。給孩子做國學啟蒙,完全可以從嬰兒時期開始。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