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八方都是風,行舟西向水流東。荷枯湖淺浮雲散,柳隙之間聲不窮。」這首詩的名字叫《秋遊大明湖》,作者是平均年齡7歲的二年級小學生,來自濟南制錦市小學,指導教師是被譽為當代最優秀的華語小說家之一的張大春。
近日,文化類綜藝節目《同一堂課》在浙江衛視開課,首期節目中,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來到濟南制錦市小學「代課」3天,為孩子們講李白、講甲骨文,帶他們到大明湖作詩,獨特的教學方式受到諸多好評。張大春為何選擇濟南制錦市小學?他與濟南又有哪些說不完的淵源?記者帶您探訪節目錄製背後的故事。
家族三代,都有「制錦市小學校友」
「文學頑童」張大春頭銜頗多,作家、評論家、教師、電臺主持人等等,他還為李宗盛寫過歌詞,幫周華健製作過專輯《江湖》,擔任過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的劇本顧問。莫言評他是「臺灣最有天分、最桀驁不馴、最好玩到不得了的一位作家」;梁文道稱他為小說中「武器最齊備的俠客」。
此次擔任綜藝節目的嘉賓,還堅持到濟南制錦市小學上課,源於張大春與濟南、與制錦市小學頗深的淵源。儘管出生在臺灣,但張大春的祖籍是濟南,父親、母親都是濟南人,「我的老家就在朝陽街,制錦市嘛」。朝陽街上張家「懋德堂」是一個有著五大院落、幾百口人丁的顯赫家族,出過讀書人、也有過生意人,祖規家訓是「詩書繼世,忠厚傳家」。張大春有部近12萬字的《聆聽父親》,寫的就是家族六代人的鄉愁與命運,其中不少是與濟南相關的故事。而制錦市小學,則是他五大爺、六大爺、父親、兩位姑姑以及堂哥、堂姐、侄兒、侄女等三代十數人曾就讀過的小學。《同一堂課》的副總導演黃明銘說,制錦市小學入門處還有一座百年校慶紀念碑,題字人、中國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是張大春的姑夫。
張大春上一次來濟南是1988年,「和五大爺、六大爺住在賓館,聊了10個晚上」。時隔29年再回濟南,張大春到朝陽街轉了轉,見了一位在濟南的堂哥。「儘管多年沒有回來,但大春老師對濟南很熟悉,早前哪個地方有什麼他都知道,還帶我們吃了濟南的麵食,那是他父親喜歡的。」黃明銘說。
「孩子教導我:受教者必須體察入微」
在制錦市小學,張大春給二年級六班的43位小朋友上了大約350分鐘的課程,他帶孩子了解甲骨文、講解李白、遊歷大明湖集體作詩,還上了一堂書法課,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標是:「3天時間,讓他們能夠寫五言絕句。」
儘管在大學裡教學得心應手,但回鄉給二年級小朋友上課,張大春還是戰戰兢兢,他不惜向自己的孩子討教,節目中一首《夜宿山寺》的歌,很有魔性,就是張大春從自己孩子那裡學來的。他首先教給孩子們的是古文字形和簡單的造字原則,還用這些字符組合成一個語詞「特立合群」送給孩子們,「特立和合群是兩個對立而又並存、互斥而又相融的概念。如何鼓勵孩子既講究個性、又重視群性呢?正好孩子們在此前已經背過8首李白的詩,對於李白有雖然粗淺但是頗能勾起興味的印象。於是,我大略以不能回家的遊歷為主題,講述了李白生平的一部分」。「李白為什麼不能回家」是張大春在節目中提出的一個問題,孩子們腦洞大開,回答頗具趣味,甚至還在網上引發熱議。
代課第二天,張大春帶孩子們遊歷大明湖,讓他們自己拼湊詞彙寫詩,節目錄製時正值秋季,從而就有了《秋遊大明湖》。「這首詩裡的每一個字和詞都是孩子打(、拼湊、爭吵、商量出來的。第一句的作者叫劉成武,『四面八方都是風』是他嚷嚷著形成的。因為當時我讓所有的孩子們觀察:為什麼有的柳枝柳葉朝南擺,有的柳枝柳葉朝西搖。我只負責校對平仄、韻腳。一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確連一丁點兒的格律都不明白,可是,只要多念幾遍,那韻律和節奏的召喚便自自然然發生了。」
3天時間,張大春在制錦市小學收穫了驚喜和溫暖,還受到啟發。比如最後一天的書法課,「孩子們沒拿過毛筆,我原先設定的任務,是讓他們熟悉執筆的方式,把字形骨架均勻分配到九宮格中。然而,我的設定依然過高,他們異口同聲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老師,怎麼把墨汁兒蘸到筆毛裡去啊?」張大春說,出現這樣的問題,意味著教授者失職少慮,「我不夠體貼,錯估了學習者的能耐——這正是孩子們教導我的:教授者必須體察入微,否則根本不足以言教、言授」。
麥家、王洛勇都將加入「代課大軍」
劉成武小朋友說,「沒想到第一句就能寫成詩,長大想成為一名詩人」。很多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張大春,捨不得讓他離開。張大春在代課日記中也寫道:「我匆匆來去,身後是一聲勾起一聲、終於勾得了一教室的哭聲。」
濟南制錦市小學副校長李佳雯也說:「孩子們習慣了語文老師們的常規教學,突然有這樣一位作家老師,說話還特別幽默風趣,就特別討孩子們喜歡。」她同時表示,張大春獨特的教學方式也為他們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帶來了啟發。
張大春在濟南為孩子們講李白的同時,知名主持人孟非也到了臺灣泰武小學,為那裡的孩子們帶來一場「李白課」。黃明銘說,《同一堂課》就是希望秉承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初心,貫徹「同文同宗、同根同脈」的人文精神。《同一堂課》的代課老師還有麥家、濮存昕、劉震雲、徐帆、張國立、蔣雯麗等20位文化名人。學校也大都選擇與嘉賓有密切關係的。麥家選的是富陽蔣家村,那是麥家的老家,他講的魯迅的《從百草園與三味書屋》,裡面所有的地貌、植物、動物、遊戲,都跟他的老家一模一樣,他想就這次機會,完成「對家鄉和童年的原諒」。 (記者石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