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反課綱運動錯字連篇 作家張大春:慚愧無以復加

2020-12-19 觀察者網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效仿「太陽花」,佔領教育部門辦公室,成為政客操縱的工具。年輕的抗議者不會寫「撤」字,在地上用粉筆寫下「撒回黑箱(課綱)」,連作家張大春都看不下去了:我真慚愧得無以復加。

張大春23日在臉譜網(Facebook)上轉發了「撒回黑箱(課綱)」的照片,並評論說:「關於撤回黑箱課綱這件事,唉!你們應該知道:我,我……我真慚愧得無以復加。」

不止是漢字,反課綱高中生在另一處地方把「Taiwan」拼成了「Taiwn」。張大春打趣說:「這一張臺灣拼錯我就不慚愧了。」

熱心網友Jia-Yu Pang甚至專門建了一個相冊「充滿錯字的抗議活動」,「撤」字還有另一種錯法,寫成了「徹」,道歉的「歉」寫成「謙」,狗屁的「狗」字反犬旁多了一撇。

臺灣網友發圖吐槽

「臺灣」英文拼錯

「你死抱著中國字的威權,是不會被臺灣人學生接受的。」有臺灣網友對張大春表示失望,「說到底他還是一個被儒家思想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洗腦的中年男人……字寫錯了固然有一些意義,但那不表示同學們不能抗議,不該表達意見,或是沒資格行使他們的權力。他們在作的就是抵抗長期政治與教育制度對我們的洗腦與箝制,他們這麼勇敢,而我們作了什麼?該慚愧的是寫對字的我們,而不是寫錯字的他們!」

張大春回覆:「我很想罵這位引用者一句大豬頭,可是不行,因為罵人是不好的行為。然而,誣指別人也是不好的行為呀!為甚麼說『誣指』呢?因為,我只說我慚愧,我慚愧,我慚愧,我並沒有贊成洗腦教育呀!我也不敢罵孩子呀!我看到孩子寫錯字,只能表達自己的慚愧之意,怎麼就變成叫孩子閉嘴的『階層』了呢?至於字寫錯到這個地步,也可能是教育者教得不好,我當然也應該站在老人的立場上慚愧呀!」

「當我只說我慚愧,還要被指稱為『被儒家洗腦』的人。可是他自己在文章末了說該慚愧的是他,卻不準我慚愧,這真是真是真是讓我嗅到了《動物農莊》裡的大豬公的味道啊,那些故事裡的大豬公說:『所有的動物生而平等,但是有些動物比別的動物更平等!』這個Leslie Chang則說:『所有的人都可以慚愧,但是張大春不可以慚愧。』」張大春寫道。

張大春之子張容也在父親的個人網頁留言,不過,兒子站在「反課綱」一邊:「下次po圖前請麻煩跟我先聯絡xDD(笑臉)。這張圖固然好笑,不過不值得哪裡抨擊反黑箱課綱這件事。1 錯字當然不應該 不過這與反課綱並無直接相關。2 廣大的網軍無法理解反反課綱與支持新課綱的差別,然他們只要看到這篇po文,會像智障一樣覺得你是個活在救世界的老學究。3 如果要真的反反課綱,那不應該用嘲笑的方法;如果不是要反反課綱,請參考第2項。4 剩下回家討論,想加入反黑箱課綱。」

、「不要自以為中文系的就認得幾個字。我們是臺文系的,在臺灣,撤就是要寫成撒。不要被儒家思想洗腦了。」另一位網友說。

張大春今天發布長文,點評道:「那不是專屬於哪一個學科、哪一個領域、哪一個社會地位、哪一個身世背景的人才會有的。那就是不信任異己、不寬容異端的氣味。」

「精神違法」

在這篇題為《黑箱‧異端‧互相洗腦?輪流洗腦?(上)》的長文中,張大春點出了此次反課綱運動表現活躍的臺灣大學教授周婉窈。張大春提醒讀者,要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在2015年5月4日,周教授接受《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的專訪,談及教育部調整歷史課綱的時候,她表示:「我認為『教育部』以微調之名,行大改之實,這本身就是違法,雖然不是法律定義的違法,至少是不誠實,是精神違法。」

從屢試不爽的「黑箱操作」到「精神違法」……發明這樣的新概念,其實質是掩蓋背後的「臺獨」分子焦慮。張大春轉引周婉窈的自述:「我那時候每次開會都非常焦慮,還不敢輕易請假,擔心人若不去,不知會發生什麼事。我的焦慮來自於:修訂的『最高』目標是要把臺灣史塞回88課綱,也就是臺灣史放在中國史中教。我在那個會議認識了幾位教授和幾位高中老師,我們都很緊張,為了防止臺灣史被取消,費盡力氣苦擋。」

臺灣高中生反課綱運動已經持續月餘,本來影響力並不大。近日因強闖「教育部」而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但即使這樣,被警方逮捕的學生僅24人。不過,在野的民進黨不會放過向國民黨施壓的好機會。

據東森新聞網24日報導,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及13位縣市長聯合提出4點聲明,除了要臺灣教育部門道歉向社會道歉,更要求國民黨要體認到事情嚴重,不能讓衝突延續、抹黑學生。

民進黨在24日下午發出的聲明稿宣稱:「昨天看到高中生為了自身權益站出來,用肉身衝撞『教育部』,來抗議教材受政治扭曲。我們(民進黨)受到這股勇氣感動,同時更慚愧原本要給孩子一個健全教育環境,本應是大人的責任。」對此,他們表示不願意繼續看到孩子們為了課綱受傷害,因此提出4點聲明,並直言若馬英九當局繼續執迷不悟,「那改正爭議課綱就會是下一任政府的責任,而這責任民進黨也會義不容辭的扛下。」

放過學生

國民黨2016參選人洪秀柱25日表示,課綱問題不能用政治心態看,大家要冷靜,將法律尊嚴還給警察,還給社會真正自由民主法治。「希望在青年學子背後的政黨,對學子『放過他們,饒過他們』。」

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吳思華指出,很遺憾的,很多場合都可看到少部份政黨社團介入這次反課綱活動,他們隱身於後,把學生推到第一線,他要藉此機會說,這是不道德的行為。

「這些臺灣學生,他們的抗爭是廉價的、安全的、羊群式的、媽寶類的、順民型態的、有iPad實況轉播的、要求有空調的、可跟民進黨核銷發票的。」臺灣娛樂明星黃安在微博上的評論更加辛辣。

一位名叫「王大師」的臺灣網友在博客上寫道:「細看想『撒』回課綱小朋友們的訴求後,差點昏倒,其中稀稀疏疏幾條硬湊出的『黑箱』議題,看似不同,但不脫一個明顯主題,『我還想被殖民』。」

「還好我曾住在韓國過,了解同樣被日本殖民者的心態為何。如果跟老高麗說,要他們改掉日本『殖民』的字眼,成日本『治理』,看他們會不會將辣椒粉『撒』入你的眼皮中。」他寫道,「如果跟老高麗說,凡是想著臺灣獨立、民族自覺的臺灣下一代,首先想處理的教課書內容,居然是將臺灣被日本殖民的歷史掩蓋住,幫日本軍人粉飾慰安婦太平,將日本統治的行為漂白,韓國人會笑著看臺灣人說,難怪你們多被統治15年!」(觀察者網 文/朱新偉)

網友Jia-Yu Pang收集的相冊

附:新舊課綱差異對比


據臺灣教育部門介紹,新、舊課綱的差異,高中歷史臺灣史部分的爭議共有17項:

一、 「原住民」改為「原住民族」。

二、 「國際競逐時期」改為「漢人來臺與國際競逐時期」。

三、 「鄭氏統治」改為「明鄭統治」。

四、 「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

五、 「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

六、 當代臺灣架構從主題式,改為依時序脈絡敘述。

七、 「大航海時代」改為「漢人來臺與大航海時代」。

八、 「荷西治臺」改為「荷西入臺」。

九、 新增「臺人與抗日戰爭」。

十、 「多元文化發展」改為「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的發展」。

十一、 刪除濱田彌兵衛事件、麻豆事件。

十二、 「清代治臺政策」改為「清廷治臺政策」。

十三、 鴉片戰爭迫使清廷在臺灣開港通商的敘述爭議:在英法聯軍之役後籤定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清朝才將臺灣納入開港通商。

十四、 臺灣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先進的省份,說法有爭議。

十五、 臺灣與甲午戰後晚清變法運動與辛亥革命之互動,包括孫中山來臺尋求臺人支持,以及臺人參與革命及「中華民國」之建立。

十六、 新型態本土知識菁英的形成,及其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作為。

十七、 「慰安婦」改為「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

相關焦點

  • 臺灣作家張大春回鄉「代課」
    這首詩的名字叫《秋遊大明湖》,作者是平均年齡7歲的二年級小學生,來自濟南制錦市小學,指導教師是被譽為當代最優秀的華語小說家之一的張大春。  近日,文化類綜藝節目《同一堂課》在浙江衛視開課,首期節目中,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來到濟南制錦市小學「代課」3天,為孩子們講李白、講甲骨文,帶他們到大明湖作詩,獨特的教學方式受到諸多好評。張大春為何選擇濟南制錦市小學?他與濟南又有哪些說不完的淵源?
  • 作家張大春: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來滬講「俠義」,教人「認點字」,臺灣作家張大春——  臺灣螢屏也需要《百家講壇》  昨天,臺灣作家張大春來滬在「經典3.0名家」系列演講中,為讀者講解《七俠五義》,贏得滿堂彩,其新作《認得幾個字》也在書展上舉行首發式。
  • 在幕後煽動反課綱微調運動 民進黨染指高中生被批
    一場「太陽花學運」,讓人發現原本看起來患有「政治冷漠症」的臺灣大學生,對政治竟如此狂熱;一場「反課綱微調運動」,則讓人看到本應單純的臺灣高中生,也有玩政治的「潛質」
  • 擁有中國血統須到這個文化體裡浸潤——專訪臺灣作家張大春
    張大春,臺灣知名作家,其「身份」多元,寫小說、評論、散文,在電臺說書,研究漢字源流,創作古體詩歌。作家莫言評價說:「張大春象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是臺灣最有天分、最不馴、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
  • 臺灣「反課綱」政治角力:民進黨急撤怕不利選情
    臺灣「立法院」就反課綱達成共識  臺灣「反課綱」學生佔領教育主管機構至今快滿一周,事件在持續爭議中不斷演進。  一方面,臺灣大部分民眾對高中生「反課綱」的荒謬理由無好感,而民情將會反映到選票上。最近的島內民調數據顯示,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支持度已在接近中。這讓民進黨意識到,「反課綱」若再持續,可能不利選情;而且課綱問題一旦進入「立法」機構處理,可能又會帶來一連串的麻煩事,因此準備撤案。
  • 張大春書法展將在臺灣高雄啟幕
    張大春書法展將在臺灣高雄啟幕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高凱)記者14日從夢邊文化獲悉,臺灣著名作家張大春的書法展《春天從高雄出發》將於2020年1月31日在臺灣高雄市文化中心開幕。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其詩文、經典臨帖、書論筆記等近百件書法作品。
  • 外媒稱反課綱若成功 臺灣將首承認慰安婦自願
    海外網8月4日電 臺灣課綱微調爭議持續延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轉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稱,許多人擔心若「反課綱」運動成功了,臺灣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承認慰安婦是自願而不是被迫的地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4日凌晨赴臺當局教育部門門前探視抗議學生並席地而坐交流意見。
  • 臺灣名嘴痛批蔡英文等人是「反課綱」冷血推手
    「反課綱」北高發言人林冠華燒炭身亡,激起抗議學生的情緒,名嘴黃智賢31日點名蔡英文(中)、陳其邁(右)、姚立明(左)等人是冷血推手。(圖片取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反課綱」北高發言人林冠華燒炭身亡,激起抗議學生的情緒,名嘴黃智賢31日在臉譜網(facebook)點名蔡英文、陳其邁、姚立明、「島國前進」等是冷血推手,為了政治利益,用激進的「獨派」教材訓練學生,讓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面對異見,抗爭就是民主。
  • 李敖談臺灣反課綱:現代的學生不敢造反也不敢革命
    臺灣反課綱爭議依舊延燒,7月31日凌晨學生推倒拒馬,攻入「教育部」佔據廣場。據臺媒3日報導,作家李敖表示,現代的學生不敢造反也不敢革命,而國民黨也困在尷尬處境,進退不得,「羞答答的通緝了自己」。 作家李敖 學生在佔領「立法院」前廣場,靜坐喊喊口號、唱唱歌、找來公民發表言論,2日下午也舉行了短暫遊行,場外賣香腸、飲料、玉蘭花和八仙果的攤商應運而出
  • 鄭振清語中評:反課綱背後是扭曲的歷史觀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副教授鄭振清(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北京8月2日電(記者 王永雪 實習記者 束沐)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鄭振清副教授日前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島內愈演愈烈的「反課綱」風波的背後,是相當一部分臺灣青年歷史觀的扭曲與混亂,源自陳水扁執政期間對狹隘本土化的渲染和教育,以及對歷史觀、國家觀的誤導。
  • 旺報:反課綱微調到底反什麼?
    《旺報》10日文章表示,「反課綱微調」學生燒炭自殺、包圍教育部門162小時、多位綠營政客高調介入……歷時一年多「反課綱」風波終於一躍成為震驚全臺的社會政治事件。大陸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臺灣卻在日復一日的內耗中迷失自我,徘徊不前。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臺灣史學者褚靜濤發表《誰把中國少年教成反中國少年》一文,將「反課綱」運動的淵源追溯到李扁執政時期。  作者譴責李登輝從修改教科書著手,逐漸弱化中國史的教育。
  • 街訪臺灣反課綱學生:對課綱微調內容並不了解
    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將「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將「接收臺灣」改為「光復臺灣」,引發「臺獨」派不滿。一些臺灣高中生效仿「太陽花」進而發起反課綱運動,23日闖入臺灣「教育部」。經歷一天一夜的奮勇抗爭,目前抗議學生已被家長帶回。據東森新聞雲,名為「藍教頭」團隊在學生抗爭當天,前往現場街訪,問抗議學生到底知道不知道課綱微調了什麼?
  • 臺灣「反課綱」學生衝撞立法機構 要求廢除新課綱
    (圖/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7月31日訊 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引發爭議,連日來持續發酵,「反課綱」抗議學生繼23日晚衝進教育主管部門辦公大樓後,30日夜間再度衝撞臺灣立法機構。他們高喊,立法機構應該立即召開臨時會議,廢除新版課綱。
  • 臺反課綱高中生怒打父親:你為臺灣做了什麼貢獻!
    臺灣反課綱學生30日晚間夜襲「立法院」。31日凌晨,一對父母到現場尋找兒子,卻被兒子反駁「離我遠一點」,父子扭打成一團。這位打父親的高中生名叫周天觀,31日上午他在社交網站上發文:「這場革命我必須參與在其中,這是我一生最光榮的時刻,我不容許任何人破壞,就算是家人也一樣,反正我都已經動手打我爸了。」
  • 臺灣「反課綱」學生:日本人會不會憤怒
    臺灣高中生「反課綱」風波愈演愈烈。據臺媒報導,一位臺灣「反課綱」學生在接受採訪時反問:「如果說這件事(臺灣課綱微調)傳到國外去,被日本政府知道(寫日本殖民臺灣),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難怪課綱微調召集人王曉波說,「這些學生應該多念點書。」
  • 臺灣有「反課綱」學生及民眾再闖「教育部」
    中新社臺北7月31日電 (記者 邢利宇 石龍洪)7月31日凌晨,臺灣有「反課綱」學生及民眾再次翻越圍欄,闖入臺「教育部」大樓前廣場,這是「反課綱」群體近期第二次闖入「教育部」。  30日晚間起,有學生和民眾陸續集結在「教育部」門前馬路,要求「撤回課綱、部長下臺」,以及「立法院」就課綱調整即刻召開臨時會、「立法委員」連署廢課綱等。
  • 【ARTIST】張大春:我需要更多理性的彈藥
    《聆聽父親》中的張大春有愛,把男兒的萬般深情都灌注到了記憶裡;《認得幾個字》中的張大春有才,無時無刻都能講出個好故事來。作為華文世界裡最優秀的小說家,近十年,張大春卻唯獨停止了短篇小說創作。而短篇小說曾經是他在臺灣得獎、成名的開始,也是他極其看重的創作,那停止創作到底是為何呢?
  • 臺灣反課綱學生再拋神言論:馬關條約是合法的
    臺灣反課綱學生再拋神言論:馬關條約是合法的 摘要:2015年夏天,臺灣高中生在街頭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課綱鬧劇
  • 臺灣反課綱學生再拋神言論:二戰後光復臺灣在法理上不合理
    2015年夏天,臺灣高中生在街頭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課綱鬧劇。不僅獻出了一場充滿錯別字的抗議活動,還拋出了不少逆天「神言論」,比如「部分慰安婦是出於自願,不應在課本中加入『被迫』二字」;「如果被日本政府知道(寫日本殖民臺灣),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 《南國之冬》:王家衛的企圖引來說書人張大春講民國傳奇
    比如,王家衛導演的葉問電影《一代宗師》獲奧斯卡2項提名、斬獲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百花獎……我近期在讀張大春的著作《南國之冬》。而作者寫這部書的緣由,竟可追溯到王家衛導演邀請張大春參與《一代宗師》的編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