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環境監測行業SWOT(優勢、劣勢、機遇、風險)分析:
(一)優勢
大氣、水體和重金屬等近期重點建設的細分領域,發現近3年市場空間約為200億元,折合每年70億左右,而環境監測行業上市公司市值較小(60-70億元),彈性比較明顯;2)行業細分市場空間較小、需求釋放周期短,但是新興監測需求不斷出現,公司可以通過外延式發展戰略實現持續擴張;3)本土環境監測行業加速發展和加速整合的階段即將到來,龍頭公司將獲得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劣勢
雖然近幾年國內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等方式縮小了與跨國公司的技術差距,但就行業整體而言,在行業前沿技術和高端產品的關鍵技術研究、產品性能及製造技術方面仍有差距;同時,還存在研發投入不足等影響國內行業整體水平提升的不利因素。內資監測儀器廠家多集中在廢水、廢氣、水質、空氣品質監測等在線分析領域,CEMS同類產品居多,企業利益短視現象較為突出。高端監測分析儀器偏少,仍然被國外壟斷,例如GC-MS、ICP-MS、LC-MS等。國產儀器雖然在數量上佔有優勢,但由於主要為中低端產品,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的規模和發展過程導致了研發上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扶植力度也有待加強。
同時,國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儀器種類較少,由「中國製造」轉為「中國創造」的過程仍需加大努力。除原子螢光外,其他環境監測系統雖然目前國產的也可以滿足使用需求,但一次儀表、傳感器等核心部件仍然依賴國外進口。
此外,國產儀器平均無故障時間偏短,儀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導致用戶對國產儀器的信任度不高。很多國產儀器廠商都是用進口的一次儀表配備自己的數據採集處理系統和計算機通信系統來構成整套的儀器設備。另外儀器老化試驗、疲勞試驗、耐高溫高壓、抗腐蝕震動能力較差,部分儀器在實驗室運行平穩,但在野外惡劣的環境條件中卻不能經受考驗。這些都使國內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化競爭中處於劣勢,加大研發投入是必然的。
(三)機遇
1)宏觀經濟趨勢向好
近年來,我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為工業自動控制系統裝置製造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國家政策支持
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措施支持本行業及下遊行業的發展,為本行業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
3)節能減排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的戰略舉措,為行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方面,環境監測、市政工程和水處理項目會加大投資力度,增加需求。另一方面,現有大型工程項目的節能降耗、環保治理會帶來大量需求。
4)綜合利用
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是保持我國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圍繞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我國將建設一批連接上下遊資源利用的工程項目,這將促進行業的較快發展。
(四)風險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環保法律和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快速出臺:13年12月環保部發布水泥、鉛鋅冶煉等多個行業的汙染物排放新標準;14年4月新《環保法》第四稿通過人大審議;14年5月環保部收緊鍋爐、垃圾焚燒、冶金等四個行業的煙氣排放標準。現有環境監測網絡的監測參數和覆蓋範圍遠不能達到政府監管的基本要求:1)空氣監測方面,國控網和省控網建設尚未完成;2)水源地監測方面,已開展定期水源地水質監測的城市佔重點水源地城市比例不足30%;3)重金屬、VOC等新領域方面,現有監測能力基本處於空白狀態。
本文選自: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環境監測市場供需預測及市場專項調研報告》。
延伸閱讀:
環境監測行業產業價值鏈競爭優劣勢分析
這些足以證明 環境監測迎來更大市場空間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