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想收養你們福利院的孩子,要什麼條件呢?」 「老人怎麼才能住到你們院裡?一個月要多少錢?」……自打來到北京市第二福利院工作,程靜總是被周圍的人問起這樣的問題。
每次,程靜都感到特別無奈。
程靜所在的福利院,主要收養的就是市屬兒童福利機構轉入的14周歲以上,無就讀能力、無生活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精神發育遲滯、肢體殘疾的「三無」孤殘人員。在這裡,他們被稱為休養員。程靜和同事們是護士、阿姨,更是這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們的「媽媽」。
「怎麼這麼巧呀?是鳥屎掉你手上了,還是掉在別的地兒被你摸著了?」在院子裡活動的時候,程靜坐在孩子的輪椅邊,笑著問道。臉上的笑容,就像陽光一樣,和煦而溫暖。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喃喃地回答:「掉我腦袋上了。」「用手擦了是嗎?哎呀,怎麼這麼可愛呀?」程靜摸摸孩子的頭,就像所有被孩子逗笑的媽媽一樣,有點想笑,又有點心疼。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程靜第一次獨立值夜班,就碰到一件難事兒。一位男性成年休養員不但把大便拉在了床上,還抹的到處都是。程靜趕忙叫來一位護理員,一起把休養員領到洗澡間,忍著刺鼻的味道給他洗了澡。等忙完安靜下來,程靜的眼淚一個勁兒地在眼眶裡打轉。那時的她才19歲。「這就是我以後的工作狀態嗎?難道以後我就要過這樣的人生嗎?」程靜不敢再想下去了,產生了離開這個地方的念頭。
第二天,她心事重重地去上班。那位休養員一看見她,就衝著她大聲地喊:「阿姨好!阿姨好!」程靜一下子愣住了,一種夾雜著心酸、憐愛的複雜情緒頓時湧上心頭。老護士長動情地對她說:「咱們的休養員吶,確實特殊,他們都是孩子的思維,需要我們特殊的愛,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吶!」漸漸地,程靜想開了——為一個孩子清洗滿身的屎尿有什麼難為情的?又有什麼不能接受的?程靜學著老護士長的樣子,用一顆充滿愛的心,去接納這樣一份特殊的工作。
一點一滴見初心。程靜每天早早來到休養區,認真查房,仔細觀察每名休養員的身體及精神狀況,詳細了解休養員的飲食衛生情況,做到事無巨細,心中有數。
餵水、餵飯、穿衣、洗澡、如廁……跟其他的護士工作內容是一樣的,但面對這群「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每一項工作都充滿了挑戰,「就沒有不難的事兒」。
很多休養員都患有腦癱,自己不會吃飯,在餵飯的時候,他們又控制不住嘴巴的張合,所以經常會咬住勺子不鬆口,還會因為吞咽不好,突然就把嘴裡的飯菜噴出來。起初,程靜餵不好,總被咬住勺子,常被噴一身飯菜。後來,餵飯的次數多了,她也找到了竅門。「要趁他們張開大嘴,快速地把飯送進嘴裡,然後抓緊把勺子抽出來;餵飯的時候,要站在休養員的側面,這樣才不會被突然噴出來的飯菜弄得滿身滿臉都是。」
最難的還是給休養員洗澡。院裡的男性休養員佔了七成以上,幾乎都是一百多斤的體重。程靜要和好幾個同事一起,挨個兒把他們從床上抬上平車,推到洗澡間,洗完以後推回房間裡,再抬上床。60多名休養員,給他們洗完澡,程靜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溼透。
因為精神上的缺陷,一些休養員會不能自控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那是一個夏天,一位休養員突然情緒失控,衝著程靜就抓了過來。穿著短袖工作服的程靜,兩隻手臂瞬間被抓出道道血痕。看著自己兩隻傷痕累累的手臂,程靜心裡沒有委屈是假的,「但我只能安慰自己,她是無心的,本意並不想傷害我。」
跟程靜當初一樣,初到院裡工作的小護士們,面對那些休養員尷尬過、猶豫過、糾結過。這時候,已經當上護士長的程靜,就像當年領自己入門的老護士長一樣,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他們都是孩子的思維,需要我們特殊的愛。」
2017年底,程靜負責的工作室被列入首批北京市民政技能大師工作室,培育出了一批批年輕的業務能手。她也先後榮獲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北京青年五四獎章、北京市政法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北京市民政局優秀共產黨員……前不久,又被評為2019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經驗豐富,榮譽等身,程靜已經有了足夠的資本離開一線,去做一份輕鬆舒適的工作,但她沒有離開。「這些孩子需要我,我是他們的親人。因為身體的原因,他們的壽命要比健康人短,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有限的生命裡,不僅要讓他們活得好,還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我要堅持下去。」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麗麗
編輯:蔡文清
流程編輯 邰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