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三,四歲時會自己洗衣服、收拾玩具,陪父母一起做家務。而有些成年大學生甚至不洗襪子。
有些孩子在公共場合安靜而聽話,而有些大人習慣卻在地鐵上外放吵鬧的音樂、插隊、霸座司空見慣。
有些孩子不小心劃傷了別人的汽車,道歉並留下了聯繫方式,而有些成年人做錯了事,但只是想逃避和避免承擔責任......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年齡的成長並不代表心理上成熟,寶寶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關鍵在於父母的教育,有些事情,父母不教孩子永遠長不大。
01
教孩子獨立
小伴的姐姐有個5歲的女兒。
有一次,女兒要求媽媽,給她洗蘋果吃。
姐姐只告訴女兒蘋果在陽臺上。
這樣一來二去,說了好幾回。
最後,女兒自己又說了一句,媽媽我知道了,蘋果在陽臺上。
於是自己去拿蘋果洗了。
各位有沒有發現,如果作為媽媽,懂得放手。
如果作為媽媽,略微顯得懶一些。
如果作為媽媽,做事情的時候,經常有原則。
那麼你會發現你身邊的這個孩子,她會獨立。
她會自強。她更會想辦法。解決她要解決的事情。
最近,27歲剛剛博士畢業的張霽。
因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並拿到最高檔年薪201萬,受到全網矚目。
可是縱觀張霽的成長履歷,其實他並非天生奇才。
他就讀的本科院校,原本是一所三本大學,還是一所民辦高校。
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還是他高三復讀了一年的結果。
正如張霽回應媒體時所說,自己並不是什麼天才型選手。
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己後天的努力,也和小時候父母對他的影響息息相關。
張霽說:從懂事起,父母就特別尊重他的選擇。
從來不會替他做任何決定。而是全力的支持他,經常鼓勵引導他。
如果張霽需要買一個什麼東西,父母不會一下子就讓他輕易得到。
「比如有個東西100元,爸爸會出95元,另外5元讓我自己去賺」
父母的尊重和放手,讓他成了獨立有主見的人。
一直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進。最終不負眾望,脫穎而出。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因為性格和靈魂的獨立,才是一個孩子,行走世間最大的實力。
可以順應孩子的天性,但不可放任孩子的天性。要從小培養培養孩子獨立自理,尊重規則,承擔責任的能力。
都說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需要不斷學習的父母,我們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需要為他們負責。
02
教孩子規則
在商場有一位媽媽帶著寶寶去廁所,人有點多,要排隊,孩子咱要堅持一下。
媽媽,我實在憋不住了。
可是大家都在排隊,我和前面的姐姐商量一下吧!
姐姐說:讓孩子先上吧!
媽媽:快說謝謝。
寶寶:謝謝。
媽媽,你不上廁所嗎?
本來我們是要排隊的,因為你是小朋友,等不及,姐姐們才讓你先上的。
可是媽媽是大人,大人要排隊的,我們去重新排隊好嗎?
從每一件小事,去教育孩子遵守規則。
03
教孩子責任
有一個男孩子,把學校的玻璃打碎了。
學校要求賠償。
爸爸來到學校,跟那個孩子說:玻璃是你打碎的,你得自己賠。
他說我沒有錢。
我可以借給你,但是你必須還給我。
孩子說:行等我長大還你。
爸爸說:不行。
你必須在短時間內還給我,那孩子沒辦法,就去給人家割草,給人家打短工。
爸爸天天后面逼他,跟他要錢。
還我錢還我錢。
孩子說還等等。
還沒有夠,再等等還沒有夠。
最後終於把錢攢夠了給他爸了。
這孩子長大了可出息了。
後來當了美國總統裡根。
裡根在回憶童年的時候,有很多這樣的事情。
他說他最感謝他的父親給了他這份責任。
無經歷,不成長。孩子總要經歷一些事情,在經歷的過程中慢慢長大!
孩子終有一天要長大,要獨立。
而父母要為孩子的獨立做好充分準備。
教會他們飛翔的技能,當他們長大,才不會懼怕廣闊深邃的蒼穹。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搏擊長空的勇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