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1916年,由美國及英國共四所教會聯合在北京創辦的大學,校長為司徒雷登,曾經與哈佛合作創辦哈佛-燕京學社,在當時國際上名噪一時,是我國近代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美的大學。
1952年,我國進行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撤銷,文科理科大多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法學院、社會學系併入北京政法學院,即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燕京大學校舍被北大接管,其他建築現在是燕京大學古蹟。
2、輔仁大學
1925年由羅馬教廷創辦,在20世紀初,和北大、清華、燕京並稱北平四大名校,同為復旦大學的馬相伯先生為創始人之一,在當時馳名海內外。
同樣,輔仁大學也是在1952年高校調整中被撤銷,校舍成為北京師範大學的北校區,工作人員和系所則合併入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現在輔仁大學就校址是北京師範大學的繼續教育學院。
3、齊魯大學
齊魯大學由美國、加拿大、英國的14個教會聯合創辦,是當時外國人在我國創辦的十三所教會大學之一,所以正式校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
其鼎盛時期與燕京大學齊名,有「南齊北燕」之稱,號稱「華北第一學府」,在1952年高校調整中,齊魯大學各學科分別併入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大學等。現在,齊魯大學的校址是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
4、東吳大學
1900年,由基督教監理會創辦於蘇州,是20世紀初我國第一所民辦大學,也是我國第一所西制大學。
1952年的院校調整中,東吳大學和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併,組成蘇南師範學院,後改名為江蘇師範學院,學校就在東吳大學原址。
1982年,江蘇師範學院又更名為蘇州大學,之後,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醫學院分別於1995年、1997年、2000年併入蘇州大學。而在當時,東吳大學在上海的法學院,劃入當時的華東政法學院,即現在的華東政法大學;會計系劃入當時的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即現在的上海財經大學。
5、聖約翰大學
1879年,聖約翰書院在上海創立,1905年其升格為上海聖約翰大學,是我國第一所全英語教學的大學,號稱「東方哈佛」「外交人才養成所」,其校訓為「光與真理」。其存在期間,在國民教育中創下了很多項第一,其中體育遙遙領先。
1952年,聖約翰大學被拆分,散布於上海各大名校,至此一代名校消失於歷史長河中。該校培育了林語堂、張愛玲、鄒韜奮、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劉鴻生、貝聿銘、施肇基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
6、震旦大學
中國神父馬相伯先生,於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匯天文臺舊址創辦,設置的學科有語文、象數、格物、致知四門。而「震旦」是印度對中國的舊稱。
1952年,震旦大學各院系分別併入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上海各相關大學中。
7、之江大學
之江大學也是當時我國十三所教會大學之一,由基督教美北長老會和美南長老會在杭州聯合創辦,具有一定的歷史地位,知名校友有林漢達、金仲華、朱生豪(翻譯家)。
1952年,之江大學被拆分,各院系分別併入浙江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
8、金陵大學
金陵大學是第一個向中國政府請求立案並獲得批准的教會大學,由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在南京創辦,知名校友有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史家程千帆等,有「江東之雄」「鐘山之美」的美譽。
1952年,金陵大學主體併入南京大學,歷史檔案也歸入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也從四牌樓舊址遷到金陵大學鼓樓校址。金陵大學剩餘院系則分別劃入了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高等學院等高校。
9、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由美國長老會在廣州創辦,並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南方知名大學。1952年,嶺南大學和國立中山大學等院校文理科合併,組成了現在的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