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滿堂:電視劇同質化「鮮肉」也難救 走進生活才有寫不盡的故事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製片人侯鴻亮用一句話準確概括了兩位著名編劇:「劉和平老師讀了太多太多的書,高滿堂老師走了太多太多的路。」

高滿堂。新華社記者 公磊 攝

作為一名出身於普通工人家庭的編劇,三十多年來高滿堂勤奮地在電視劇領域耕耘,寫出了《闖關東》《溫州一家人》《北風那個吹》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劇目,成為觀眾心中的口碑保證。高滿堂不僅高產,而且題材涉及廣泛,移民題材、工業題材、農業題材、校園題材、諜戰題材、愛情題材……迄今為止,他的筆下已經寫出了58部、近1000集的戲,他卻能夠自信地說:「沒有一部是重複自己的。」

能有如此源源不竭的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是所有編劇的夢想,而高滿堂的秘訣很簡單,那就是走出書房、走出咖啡廳,深入生活,深入老百姓,通過敏銳的觀察和大量的親身體驗,來為自己的創作尋找能量與給養。在日前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2018年度新文藝群體人才培訓班上,高滿堂再次對年輕編劇提出了殷殷期望:「外面的世界很大,屋裡想像的空間很小,只有你的雙腳像老鷹一樣,牢牢地抓住大地,你才能騰飛起來。」

半年寫作,半年下去

高滿堂是講故事的高手,他能夠駕馭眾多不同的題材,在一部劇中塑造眾多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們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總讓觀眾能夠產生共鳴,從生活中找到相似之處。在高滿堂看來,講好故事沒有別的捷徑,必須建立在對生活的積累和提煉之上。

高滿堂描述自己的創作狀態是:「半年在寫作,半年下去」。「半年下去」,指的是走到最基層的農民、工人家裡,與他們同吃同住,完全沉浸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去。「我去農村不住賓館,直接住農民家裡,就睡在大炕上。一晚上熱鬧啊,有聊天的,有唱二人轉的,有吃花生、嗑瓜子的,到了第二天連鞋都找不到了。我所儲備的這些素材,我一生是寫不盡的,」高滿堂說。

高滿堂給學員講授編劇課程,並不講那些枯燥的理論,而是從自己的創作經驗出發,信手拈來的都是自己如何從生活中捕捉故事與細節的生動案例。他講道,有一次他的學生寫一部都市生活題材的劇,寫了幾個故事拿給他看,他都不滿意,「你的故事是別人的故事,沒有開發性。」於是高滿堂送給他一個自己聽來的故事。那是十多年前他為了寫《溫州一家人》,去義大利普拉託採訪,他在當地的一個工廠裡,發現了一個中國老太太,她從流水線上取下衣服縫製,手法非常熟練。高滿堂就跟她聊了起來,才知道她來義大利15年了,一直打黑工,所以都沒出過這個院兒。當時老太太有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她說:「我等我孫子出生,我就走出去,讓他們把我遣返回去。」高滿堂對這個學生說:「我把這個故事送給你,你就寫一個與世隔絕15年的人,重返都市,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編劇應當有生活和想像兩個翅膀

今年播出的電視劇《愛情的邊疆》是一部反映特殊年代愛情的作品,如何對當時人物的愛情進行準確描寫?高滿堂在寫作時專門去中俄邊境進行採訪。當時他探訪了一座巨大的地下電臺,在一件監聽室的角落裡,意外發現了一個老罐頭瓶子,裡面插著幾隻已經乾枯的花枝。高滿堂以他劇作家的敏銳判斷,這個監聽室的監聽員一定是個女人。果然,他不僅猜對了,而且還見到了已經成為老太太的女監聽員,對她進行了採訪。後來有一天,他突然產生了構思:她每天監聽對方的電臺,會不會產生一場「聲音的戀愛」,於是故事就突然來臨。這樣的創作,被他形容為「故事的培養」。「當你聽到這個故事有價值,千萬不要動筆,就像養魚一樣,一點點養大了,等到成熟的時候再撈出來」,高滿堂說。

高滿堂始終認為,編劇需要兩個翅膀:生活的翅膀、想像的翅膀,只有這兩個翅膀都硬起來,作品才能夠騰飛。他誇讚電視劇《白鹿原》的編劇申捷,作為一個年輕編劇,對原著裡所描述的時代完全不熟悉,但他能夠在白鹿原一蹲就是半年,感受了大量生活細節,才能寫出具有煙火味的作品。而高滿堂對當下大多數年輕編劇是不滿意的,他認為這些編劇只是守在電腦前,靠著喝咖啡提神,編不下去就硬編,他們的作品註定離生活很遠,離老百姓很遠,離老百姓的情感很遠。

「我那天走在北京街道,看到送外賣的,有上百輛摩託車。我就在想,有沒有編劇採訪採訪他們,他們是有故事的。我覺得可以寫戲的生活和素材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為什麼不出去看看?」高滿堂說。

劇作家最大的悲劇是重複自己

對於當前的國產電視劇,高滿堂指出,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同質化太嚴重,跟風太嚴重,故事沒有個性,千人一面。

他講道,自己之前在上海參加一次劇本評審活動,現場來了七個年輕編劇,講了七個故事。高滿堂在總結點評的時候,將故事和作者說岔了,當時有些年輕編劇還有些情緒。高滿堂就說:「為什麼我分不清誰講的是什麼?是因為你們的故事都是『通用公司』出品,沒有特點。」

高滿堂的心得是:「在編劇界,人多的地方咱別去。」他盤點自己寫過的作品,《家有九鳳》是家庭劇,《闖關東》是移民題材,《大工匠》是工業題材,《老農民》是農業題材,《溫州一家人》則寫改革開放……「我敢說,各個題材都有別人跟風模仿我的,但還沒有超過我的。」

高滿堂認為,當前年輕編劇最大的問題是不願意走出去,單純相信自己的才華和抖機靈,致使當下電視劇出現了「題材荒」的情況,「尤其是今年開始,那些玄幻劇、 白領精英劇開始不受待見了,收視率很低,用什麼鮮花、鮮肉都挽救不了。你的故事枯竭,產生的都是同質化的作品,老百姓就會無情地拋棄你。」高滿堂認為,編劇在接手每一部戲,都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包括主題的開掘,人物的設計以及情節是否具備新穎性等。每一部戲對編劇都意味著一次調整。「劇作家最大的悲劇是重複自己的過去,劇作家最有出息的是每一部戲都往前走,」高滿堂說。

高滿堂總結,偉大的編劇應當是這樣的:「思想的開拓家,人物的雕刻家,情節的陰謀家,細節的插花家,情趣的烹飪家,臺詞的收藏家。」說到臺詞,他又調侃當下電視劇螢屏上充斥的是「流量的臺詞」:「流量的臺詞,同時也是流浪的臺詞,我非常憂慮。」

明年是現實主義回歸之年

高滿堂預測,明年將是電視劇領域現實主義的回歸之年。在他看來,現實主義不僅體現在題材上,還體現在創作態度上。他表示,雖然現在視頻網站已經成為電視劇播出的重要平臺,而且在受眾層面更關注年輕觀眾,但他反對過度地迎合觀眾。「我想我們應該在現實主義基礎上,在技術上、形式上尋找更新的手法,但是我不提倡在主題上、思想性上、人設上一味地去迎合年輕人,而把劇作家一生的看家本領都扔了之後,屈從於網際網路。」高滿堂認為,現在的網劇在質量上已經較前些年有所改觀,但網劇在強調「網感」的同時,仍然應當符合藝術創作的規律,而不是無限度浪費技術和題材資源。「無論是古裝戲也好,或者青春劇也好,雖然題材風格樣式不同,但是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應該是共同具備的。」

高滿堂還談道,目前編劇界還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許多編劇只悶著頭寫自己的作品,但對同行的電視劇看都不看,對當前熱播的作品缺乏最基本的了解,「這個現象非常奇怪,就算高傲也不能高傲到這種程度。」高滿堂透露,他每天晚上都會抽出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打開電視,將各個頻道正在播放的電視劇全部過一遍,他也在觀察和學習同行們的作品,包括許多年輕編劇的作品。他從中既能看到當下電視劇創作中的一些問題,也能在一些作品中收穫靈感和啟迪,全部過完之後,自己才能安心休息。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成長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老酒館》「開張」 高滿堂:故事改編自父親的經歷
    《老酒館》「開張」 高滿堂:故事改編自父親的經歷 原標題:   在接受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編劇高滿堂回憶,這部電視劇是以自己父親的經歷改編。劇中的陳懷海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歷史上有許多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選擇,這就是英雄。「我用我的藝術形象來感染觀眾,讓傳統精神重新回歸到新時代。」
  • 編劇高滿堂:《老酒館》寫的是父親的故事
    因為父親,才有《老酒館》。《老農民》《老中醫》《老酒館》,寫完「老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高滿堂說,自己總算可以歇一歇了。現在,《老酒館》的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劇正在熱播,豆瓣評分8.3。  20世紀初,闖關東的山東人陳懷海,歷經磨難,落腳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連,開酒館,謀生計。以這個小小的酒館為舞臺,在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大戲。
  • 編劇高滿堂:《老酒館》的故事在心裡藏了十年
    如果說十年前的《闖關東》是國產電視劇史上繞不過的現象級作品,再度提筆描寫東北題材,高滿堂這次其實是想把故事獻給自己的父親、獻給故土。 高滿堂祖上從爺爺那輩開始闖關東來到大連。他介紹,如今的大連有近半數的人口來自山東,而他的父親就在大連的興隆街上開了一家酒館,《老酒館》裡迎來送往的故事一半是戲,一半則來自他父親的生活經歷。
  • 陳寶國高滿堂的電視劇《老酒館》今晚開播,又一個《老農民》?
    今晚陳寶國秦海璐主演,高滿堂編劇,劉江導演的電視劇《老酒館》上映,大家怎麼看呢? 從鵬哥我的角度看,還能怎麼看呢?就衝導演是劉江,編劇是高滿堂,主演是陳寶國,這三個人,就得往高了看,厚了看。
  • 電視劇《小酒館》熱播 以編劇高滿堂父親為角色原型
    半島記者 劉禮智由高滿堂、李洲編劇,劉江執導,陳寶國、秦海璐主演的電視劇《老酒館》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酒館雖小,卻激蕩歷史風雲,故事年代跨度從1928年延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講述闖關東來到東北的小人物陳懷海(陳寶國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連,開老酒館謀生計,並通過老酒館結交抗日誌士,傳播抗日思想,與殖民者鬥爭的故事。
  • 高滿堂抒寫「工農商」三部曲 深情致敬偉大時代
    ,使觀眾在觀賞作品的同時,不知不覺地融入作品所展現的氛圍之中,去觸摸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集體回憶和家國滄桑,感受那些偉大的浪漫和開拓的激情:穿越了共和國最初記憶的鞍鋼工人帶我們走進那個如火如荼的《鋼鐵年代》;一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家庭講述著《中國故事》,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情系黑土地的《老農民》,在那片沃土上演繹著生命和愛情、天地和感動……  談及這一系列作品的創作初衷時,高滿堂表示:「在電視劇市場化嚴重
  • 高滿堂:以《老酒館》呈現父輩的故事
    青少年時期的高滿堂,無法想像酒這東西竟然能讓人身心愉悅,他對白酒充滿了無限遐想。  父親已經去世多年,可他的話高滿堂一直沒有忘記,潤物細無聲般影響著他的人生觀。父親開的老酒館,高滿堂沒見過,可他念念叨叨到了幾十年,老酒館裡的人和事他耳朵都聽出老繭,早已生根發芽,只是一直沒有破土而出。
  • 《老酒館》開機,編劇高滿堂:故事改編來自父親的經歷,觀眾大讚
    在8月26日,最為暑期檔壓軸的作品上線了,是由劉江執導,高滿堂編劇,陳寶國、秦海璐主演的年代大戲經典劇《老酒館》開播了,該劇圍繞大連好漢街上的山東老酒館掌柜陳懷海和他們各自經營的老酒館開展,通過群像敘事的手法,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情懷緊密相連,老戲骨的故事更加吸引觀眾。
  • 業內:國產電視劇「雷點」不少 如何破題
    比如觀眾與創作找不到共振點的難題,到了高滿堂面前就用4個字便可迎刃而解——「深入生活」。以正在山東熱播的《老農民》為例,高滿堂花5年時間遍訪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省,他的取材對象超過200人,幾乎農村生活的各個犄角旮旯他都親自踏過。而進入到拍攝階段後,他對演員的要求也只有一條——真,真刀真槍地幹農活。「電視劇怎樣才能好看,其實就在於真。
  • 高滿堂簡介
    高滿堂有人叫他平民作家。有人叫他金牌編劇。傳說中他的稿酬創了中國新高。傳說中他還有一個背後的助手。千萬別跟他提《闖關東》。否則他會忿忿地說:「也不回去翻翻,我高滿堂在《闖關東》之前早就火了。」「我不重複自己!」高滿堂討厭重複,每一次創作,他都在尋找不一樣的視角。在他的最新力作《天大地大》裡,雖然與《闖關東》一樣,都是平民史詩,同樣都是艱苦卓絕的抗戰奮鬥史,《天大地大》卻講出了一番別有風味的真實故事。用高滿堂的話說,「我的好作品不止一部,就這部作品來說,我覺得我在向上走。」
  • 《於無聲處》國安劇「正確寫法」 編劇高滿堂一次成功轉身
    2015年5月13日訊,電視劇《於無聲處》在央視和江蘇衛視播出正酣,和螢屏上習以為常的熱熱鬧鬧截然不同,這部劇以安靜的氣質講述了一個「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跌宕故事,熱議不斷。編劇高滿堂的這次突破,可謂是一次成功的轉身,因為這部劇不同於以往的公安題材和諜戰題材,仍是以其擅長的描摹人物和講述生活細節的寫法,以一個國安線的小人物三十年的命運交割,反映出國安這個職業和一個時代的歷史。
  • 《溫州一家人》登陸浙江 高滿堂談創作背景
    2月6日19:30,由高滿堂編劇、孔笙執導、李立群和殷桃領銜主演的重量級電視劇《溫州一家人》,就要登陸浙江衛視[微博]中國藍劇場。大變革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往往能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溫州一家人》的故事用平民視角的講述方式與曲折波瀾的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
  • 林超文:大學生就業難,是高等教育同質化的必然結果
    但從事教育的這幾年以來,我發現,大學生之所以不值錢,不止因為數量太多,更大的原因是同質化嚴重。所以停辦大學不是個治本的方法,探究高等教育差異化的可行方案,才是正確打開方式。那為什麼會出現高等教育同質化呢?這裡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有兩個方面最為突出:一、教學同質化;二、招生太多導致教育資源跟不上。
  • 編劇作家富豪榜首富高滿堂:有雷劇因為好作品少
    面對電視劇日益市場化和娛樂風潮的席捲,高滿堂直言,「當你的個性喪失時,已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  中國作家富豪榜品牌創始人吳懷堯說:「決定電影票房或電視劇收視率最關鍵的因素不是導演或明星,而是劇本。高老師身體力行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典劇作,而且一直在推動編劇行業發展。
  • 編劇首富高滿堂:「狗血劇」一天可寫兩集
    N海都記者 吳開興 海都訊 中國編劇首富高滿堂在《老農民》後,又有螢屏新作了。由閻建鋼執導,高滿堂擔任編劇,胡軍、左小青、趙立新、劉威等實力演員出演的國安反諜劇《於無聲處》將播出。昨日,高滿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自己也曾寫過「狗血劇」,他感嘆現在還有很多人重複他這種經歷,很可悲。
  • 政協委員編劇高滿堂痛批「鬼子劇」扎堆
    簡介:  【解說】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著名編劇高滿堂在北京政協駐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抗日題材劇火爆螢屏,但原創少,模仿多,中國電視劇發展必須抓原創才有出路。  高滿堂說,目前抗戰題材劇,也就是「鬼子劇」扎堆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電視劇的的原創越來越少,跟風越來越多,大量的複製、模仿致死的問題很多。
  • 《老酒館》不能快進的電視劇,民國版的《深夜食堂》
    不得不說這部劇集是編劇高滿堂和主演陳寶國《老中醫》以後扳回了一局的作品。《老中醫》最大的失敗就是劇本,不過這次《老酒館》的故事劇本非常的出色,那個曾經的編劇界大牛高滿堂,又回來了!這部電視劇除了編劇高滿堂和主演陳寶國耀眼以外,整個的演員表也是亮瞎人的眼睛。幾乎都是會演戲的戲精。
  • 電臺APP同質化嚴重,蜻蜓FM上市難
    內容同質化,版權糾紛多總體來看,目前電臺APP節目內容主要分為PGC和UGC兩大類。PGC內容主要由臺電、電視臺等機構和專業人士製作而成;UGC內容主要由草根用戶、電臺發燒友自製而成。隨著電臺APP的快速發展,節目內容也開始向「PGC+UGC」模式發展。
  • 高滿堂、李洲、袁克平、唐堯摘下白玉蘭,編劇獎項首次細分
    文|編劇幫 十一責編|豎6月14日,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各大獎項揭曉,高滿堂、李洲憑藉《愛情的邊疆》獲得「最佳編劇(原創)」,高滿堂表示,這是他第六次提名白玉蘭,這次終於如願,同時他也為殷桃未能提名最佳女演員獎感到遺憾。
  • 電視劇史上有趣的十個故事
    這一期特別篇,我們精剪了過去16期中的精髓,挑選了國劇史上有趣的十個故事來和大家分享。 高滿堂想想也對。琢磨來琢磨去,他覺得有一個人可以死,那就是朱亞文扮演的朱傳武。朱亞文是江蘇人,給高滿堂捎了一袋大閘蟹,說「能不能不讓我死」。他還想參加第二部的拍攝。 高滿堂說,「雖然吃了你的大閘蟹,但你必須死。」劇本改過之後,朱傳武在抗日戰場上壯烈犧牲。因為這個改動,《闖關東》中篇只能另起新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