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壟斷+集採,國產胰島素還能抗多久?|胰島素|集採|外企|壟斷...

2020-12-25 健康界

2020年初,武漢市作為胰島素專項帶量議價的全國「第一談」。在媒體公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談判風格一度與醫保局「靈魂砍價」的名場面非常相似,以至於有些代表當場落淚。


由於本次談判的規模和模式開創了行業先河,或對後續生物製品集採工作頗有參考意義,因此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這次胰島素集採引發了什麼樣的爭議?

·2020年1月9日上午,武漢在全國率先啟動胰島素帶量採購議價談判。參與議價談判的企業包括外企諾和諾德、賽諾菲、通化東寶、合肥天麥等九家,約定採購量為170.569萬支,市場規模約1.3億元。

從公布的談判細則上看,武漢胰島素帶量採購中,根據階梯降幅來給予採購品種市場份額。

「同一個分組中,降價幅度小的藥企,就讓降價降幅大的藥企來替代。實際上就是,誰降價幅度大,誰就可以在同組中拿到更大的量。我們實施的量價掛鈎原則,就是哪一家降價幅度大,就給一個更多的比例。」武漢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依照湖北現行中標價,相同藥品比較,外企產品價格均高於國內企業產品價格20%以上;外企佔到的市場份額份額也超過50%。外企和國內企業以相同降幅競爭約定採購量,據議價規則,則外企獲取的市場量將遠大於國內企業。

在替代用量的市場爭奪上,同組以降價絕對值或加權降價絕對值為標準獲得替代用量。然而,外企產品定價高於國內企業產品,外企只需要與國內企業採取同等降幅,就可獲取較大降價絕對值,從而獲得較多替代量;而國內企業則需要用更高降幅獲取和外企一樣的降價絕對值。

爭議的核心問題就在於,本次武漢採購是以產品價格降幅而非最低價來確定企業能獲得的約定採購量及替代用量。因此,相對於歷次國家集採中「量價掛鈎」的規則而言,由於國內外藥品定價差距,這次集採的規則對外企更具優勢,企業參與意願也更強烈。

胰島素集採中選結果如何?

中選的3家外企為禮來(法國禮來和禮來蘇州)、諾和諾德和賽諾菲;3家國內企業為通化東寶、合肥天麥生物和甘李藥業。其中外企中標涉及29個品規,約佔總數的78%。在種類上,三代胰島素佔整體的一半。

由於武漢胰島素專項帶量採購對結果做了保密處理,具體議價結果並不知曉。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武漢胰島素集採對外企的優勢明顯,他們更願意通過相對較小的降幅來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這也相對的打壓了國內企業。

根據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三家外企佔據的胰島素市場份額歷年均在80%以上。

市場主要被外企壟斷,國內企業管線布局晚,諾和諾德、禮來中標品種涵蓋多個類別,尤其是三代胰島素,國內僅有甘李藥業的2個三代胰島素和通化東寶藥的5個二代胰島素中選。

集採前和集採後市場格局狀況如何?

集採前,在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資料庫中,2019年武漢市胰島素及其類似物購藥總金額為7756萬元;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由於集採降價,銷售總金額為4028萬元,低於同期。

在武漢市,二代胰島素與三代胰島素價格差距相對較大,且三代用量比二代高,因此三代胰島素總金額份額佔比較高。

集採後,在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資料庫中,武漢市三代胰島素類似物的複合增長率最高,為27.92%,其次為一代胰島素,為18.71%,二代胰島素為8.09%。目前,武漢市胰島素帶量採購的品種以三代為主。


對於企業來說,胰島素及其類似物雖然有細分領域,但是在整體價格大幅下降的條件下,患者支付意願已與以往不同。未來,胰島素及其類似物或在集採的助推下,市場將快速完成一代到三代的迭代過程。


相關焦點

  • 第四批集採靴子落地:暫逃一「劫」的胰島素集採仍如劍在懸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第四批集採靴子落地:暫逃一「劫」的胰島素集採仍如劍在懸,龍頭企業如何突圍12月8日,國家第四批全國藥品集採的靴子終於落下。當天,國家藥品聯合採購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各省在12月30日前報送第四批國家集採藥品信息,此前傳言將被納入集採的胰島素產品並不在其中。
  • 非過評藥品首現武漢帶量採購 胰島素外企佔比近六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非過評藥品首現武漢帶量採購 胰島素外企入圍佔比近六成日前,武漢市藥械聯合採購辦公室發布通知,武漢市第一批45個帶量採購品種擬於5月1日起正式開始實施。4月15日,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如今武漢帶量採購即將進入推行,他並不看好其前景,不過武漢首將非過評藥品進行集採,該模式或將被其他地區借鑑。
  • 網曝500個品種將被集採!3年完成 多款重磅生物藥、胰島素入選
    文/Linan最近幾天,業內頻頻流出有關部門於上周五(7月24日)開展的國家集採會議要點。網傳內容涉及到未來全國集採覆蓋的品種,還有省級集採重點任務,以及第三批全國集採最新消息等。
  • 第三批藥品集採現場:多家外企報出無效「高價」 二甲雙胍報出1.5分...
    本次集採涉及的藥品品種為56個,數量接近前兩次集採中選品種的總和,包含多個常用藥品品種和部分抗白血病、抗腫瘤以及精神類藥物,部分品種是前期集採流標品種,或者是前期集採品種的其他劑型,業內估算影響千億藥品市場。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醫用高值耗材的未來
    來源:Wind此次帶量採購啟動前,國產冠脈支架平均售價在7000元以上,進口冠脈支架的平均售價在20000元以上。本次集採中,國產企業有微創、樂普醫療、藍帆、易生科技、萬瑞飛鴻等企業中標;外企則有美敦力、波士頓科學中標。
  • 首次高值醫用耗材國家集採開標 冠脈支架進入「百元時代」
    但銀河證券此前發布研報認為,在國產品種已有10種,進口廠商存在一些老舊品種的前提下,基本不存在報價高於2850元還想入選的可能性。今日(11月5日)上午8:3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位於天津陳塘科技商務區服務中心的集採申報信息公開大會場外看到,不少企業代表紛紛提前開始候場。
  • 國產胰島素「逆襲」背後:老闆倒賣人參發家,今對手竟是北大同學
    2015年,全球胰島素市場約220億美元,三代就佔了182億美元,賽諾菲和諾和諾德各佔42%,禮來佔了16%。尤其是甘忠如團隊研製出了第三代胰島素,由於重組人胰島素(二代)很難完全模擬人體內胰島素釋放的曲線,無法精準的調整血糖,因此患者在使用二代胰島素之後,容易發生低血糖。
  • 集採背景下,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集採有利於國產公司殺進三甲醫院。」此前,冠脈支架集採結果顯示,冠脈支架集採中位價在700元左右,最低價低於500元,平均降幅超90%,而集採對冠脈支架相關上市公司的影響,元氣資本在《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醫用高值耗材的未來》中也有過分析。
  • 集採來臨,樂普醫療長路漫漫!
    :從競爭格局來看,由於近年來國產支架技術的持續進步,國產品牌憑藉其性價比優勢疊加政策推動成功佔據了目前國內80%左右的冠脈支架市場,微創醫療、樂普醫療、吉威醫療和賽諾醫療成為市佔率前四的公司,2017年CR4佔比超過70%。
  • 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將啟動 再增骨科耗材等六大品類
    根據《通知》,第二批醫用耗材集採品類將大幅擴圍,在第一批血管介入類、眼科類等基礎上,增加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大類,目前有關部門正在對耗材真實使用量進行數據採集,以預估下一輪帶量採購需求。《通知》的下發,向市場傳遞了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開始啟動的信號。
  •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 化藥仍唱主角
    原標題: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 化藥仍唱主角  糖尿病、抗腫瘤等常用藥納入,集採常態化下市場競爭加劇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多個業內人士處拿到的《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第四批集採將於12月12日正式啟動報量。據悉,此次涉及44個產品、90個品規,仍以化藥為主,同時涉及多個抗糖藥物、抗腫瘤用藥以及大品種注射劑,此前備受關注的生物製品和中成藥則不在其列。
  •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即將啟動 中成藥不在採購行列
    第四批藥品國家集採啟動。《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從多個業內人士處拿到的《關於報送第四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品種範圍相關採購數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第四批集採將於12月12日正式啟動報量。據悉,此次涉及44個產品、90個品規,仍以化藥為主,同時涉及多個抗糖藥物、抗腫瘤用藥以及大品種注射劑,此前備受關注的生物製品和中成藥則不在其列。
  • 首批集採冠脈支架落地後 微創醫療股價暴漲再創新高
    集採中標的產品將會在2021年1月1日開始正式在18個省區市落地實施。   1)集採政策前,支架價格隱含醫生回扣   一臺冠脈支架手術的成功與否,不僅僅取決於耗材品質,還取決於醫生手術。集採支架是植入到人體的心臟,對醫生的手術經驗非常依賴,且為一次性植入,永久停留在人體,所以要求醫生在每次手術「零失誤」。
  • 武漢帶量採購:按降價幅度分配市場份額 外企參與程度超預期
    原標題:武漢帶量採購:按降價幅度分配市場份額 外企參與程度超預期   一份武漢試點胰島素類
  • 華為鴻蒙刷屏背後:80%被外企壟斷,這才是中國製造的最大軟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越是被外企壟斷的,越是要打破;越是困難的,越是要攻克。落後20年,80%被外企壟斷 工業軟體,顧名思義,就是指工業範疇使用的軟體。大致可以分為研發設計類、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以及業務管理類。
  • 第四批集採品種篩選中!注射劑、胰島素、中成藥將考慮,創新轉型成...
    第四批集採品種篩選中,創新轉型成藥企生存關鍵       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丁錦希分享的創新藥物市場準入新趨勢,乾貨十足。他表示,當前中國醫藥產業正處在由仿製向創新過渡的高速轉型期,放眼國外,發達國家過專利期原研藥的「專利懸崖」效應顯著。
  • 但外企表示「不跟...
    外企態度意外消極從企業方面來看,此輪集採國內仿製藥大廠依然來勢洶洶。前兩輪集採中「殺紅了眼」的齊魯製藥本次共有8個品種中標,分別是卡培他濱、枸櫞酸西地那非、阿哌沙班、奧氮平、孟魯司特鈉、託法替布、維格列汀、依託考昔,中標數量位居第一;華海藥業3個申報品種全部中標;華東醫藥2個申報品種全部中標;京新藥業2個申報品種也均壓線中標……然而,外企的表現卻出乎意料,大多數都比較消極,紛紛給出「自殺式」報價。
  • 冠脈支架集採平均降價超90% 價格質量如何做好平衡
    如一位心臟內科醫生所說,自從有了國產支架,進口支架的價格就從四五萬元的天價跳水到萬元左右。經過20年的發展,國產支架成為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國內市場由國內企業起主導作用的高端醫療器械。這正是此次集採能夠出現震撼低價的前提,也說明唯有發展創新,才能換來「議價權」,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 第三批國家藥品集採今日開標 接近200家企業參與投標
    根據以往的情況來看,在每輪集採之前,醫藥股往往會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但隨著藥企強大韌性的不斷釋放,集採「A股效應」邊際遞減,醫藥股集採「黃金坑」正越來越小。史立臣告訴記者,中國各類醫藥企業超過5000家,但沒有可以匹敵醫藥外企的巨頭出現,這是因為中國的醫藥體制讓藥企形成了諸侯割據狀況,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地盤。一些醫藥上市公司堪稱白馬股,業績穩定利潤逐年上升,就是靠著幾款仿製藥旱澇保收,連研發費用都省了,而集採就是終結這類醫藥公司不思進取的現狀,讓藥品的價格陽光化、市場化。
  • 跨越十年,復星醫藥第三代胰島素項目推遲投產一年
    但其「重組人胰島素及類似物產業化(原料+製劑)項目」尚未建成投產。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復星醫藥第一次在胰島素產業化項目做出調整。從2010年復星醫藥募得資金淨額6.35億元,並將其中約3.7億元投入到重組人胰島素產業化(原料+製劑)項目中時,其在2012年就因為國內胰島素市場結構已發生變化而改變募集資金用途,轉而投資重組人胰島素及類似物。彼時,第三代胰島素產品即胰島素類似物增長迅速,而控股公司江蘇萬邦正好掌握了甘精胰島素和賴脯胰島素的產業化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