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武漢市作為胰島素專項帶量議價的全國「第一談」。在媒體公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談判風格一度與醫保局「靈魂砍價」的名場面非常相似,以至於有些代表當場落淚。
由於本次談判的規模和模式開創了行業先河,或對後續生物製品集採工作頗有參考意義,因此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這次胰島素集採引發了什麼樣的爭議?
·2020年1月9日上午,武漢在全國率先啟動胰島素帶量採購議價談判。參與議價談判的企業包括外企諾和諾德、賽諾菲、通化東寶、合肥天麥等九家,約定採購量為170.569萬支,市場規模約1.3億元。
從公布的談判細則上看,武漢胰島素帶量採購中,根據階梯降幅來給予採購品種市場份額。
議
「同一個分組中,降價幅度小的藥企,就讓降價降幅大的藥企來替代。實際上就是,誰降價幅度大,誰就可以在同組中拿到更大的量。我們實施的量價掛鈎原則,就是哪一家降價幅度大,就給一個更多的比例。」武漢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據業內人士的說法,依照湖北現行中標價,相同藥品比較,外企產品價格均高於國內企業產品價格20%以上;外企佔到的市場份額份額也超過50%。外企和國內企業以相同降幅競爭約定採購量,據議價規則,則外企獲取的市場量將遠大於國內企業。
在替代用量的市場爭奪上,同組以降價絕對值或加權降價絕對值為標準獲得替代用量。然而,外企產品定價高於國內企業產品,外企只需要與國內企業採取同等降幅,就可獲取較大降價絕對值,從而獲得較多替代量;而國內企業則需要用更高降幅獲取和外企一樣的降價絕對值。
爭議的核心問題就在於,本次武漢採購是以產品價格降幅而非最低價來確定企業能獲得的約定採購量及替代用量。因此,相對於歷次國家集採中「量價掛鈎」的規則而言,由於國內外藥品定價差距,這次集採的規則對外企更具優勢,企業參與意願也更強烈。
胰島素集採中選結果如何?
中選的3家外企為禮來(法國禮來和禮來蘇州)、諾和諾德和賽諾菲;3家國內企業為通化東寶、合肥天麥生物和甘李藥業。其中外企中標涉及29個品規,約佔總數的78%。在種類上,三代胰島素佔整體的一半。
由於武漢胰島素專項帶量採購對結果做了保密處理,具體議價結果並不知曉。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武漢胰島素集採對外企的優勢明顯,他們更願意通過相對較小的降幅來換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過這也相對的打壓了國內企業。
根據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三家外企佔據的胰島素市場份額歷年均在80%以上。
市場主要被外企壟斷,國內企業管線布局晚,諾和諾德、禮來中標品種涵蓋多個類別,尤其是三代胰島素,國內僅有甘李藥業的2個三代胰島素和通化東寶藥的5個二代胰島素中選。
集採前和集採後市場格局狀況如何?
集採前,在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資料庫中,2019年武漢市胰島素及其類似物購藥總金額為7756萬元;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由於集採降價,銷售總金額為4028萬元,低於同期。
在武漢市,二代胰島素與三代胰島素價格差距相對較大,且三代用量比二代高,因此三代胰島素總金額份額佔比較高。
集採後,在艾美達樣本公立醫院資料庫中,武漢市三代胰島素類似物的複合增長率最高,為27.92%,其次為一代胰島素,為18.71%,二代胰島素為8.09%。目前,武漢市胰島素帶量採購的品種以三代為主。
對於企業來說,胰島素及其類似物雖然有細分領域,但是在整體價格大幅下降的條件下,患者支付意願已與以往不同。未來,胰島素及其類似物或在集採的助推下,市場將快速完成一代到三代的迭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