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4日,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了所謂的「金化攻勢」,即在金化以北的上甘嶺地區,向志願軍發起了瘋狂進攻。
在這個正面寬不及2.5公裡,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的狹窄高地上,敵人共投入60000餘兵力,出動3000多架次飛機,使用大口徑火炮324門,發射炮彈190萬發,出動坦克175輛,先後向志願軍發動大大小小的衝擊900餘次。
上甘嶺戰役是一次大規模的堅守陣地防禦戰,也是一次名副其實的「打鋼鐵」、「打後勤」的現代化戰役。從這次「鋼鐵之戰」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代化戰爭的縮影.可以更加深刻地認識戰爭對後勤的依賴性。
為了打贏這次戰役,志願軍在戰前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準備,將大量彈藥、物資趕運到前沿坑道中。志願軍後勤機關很早就向第二分部方向調撥了大批物資。
二分部根據志願軍後勤8月9日關於防敵秋季進攻的命令,進行了認真準備。彈藥按志願軍司令部命令規定的基數儲足補齊,主副食品儲備了一個半月的需要量,油料儲備可供一個月使用。
事實證明,即使這樣大的儲備,也遠遠不及戰役中的消耗,在戰役進行過程中又搶運了大量彈藥物資進行補充。整個戰役過程中,所補充彈藥佔全軍總供應量的62.1 %。
戰鬥進行得何等激烈,物資消耗是何等驚人,這些在戰前都是難以想見的,戰後則可以從與之相關的各項數字中反映出來,這的確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鋼鐵之戰」!
據志願軍第十五軍四十五師一三五團三營九連統計,阻擊戰時,一天最多打退敵40次衝擊,消耗各種彈藥:步槍彈0.08個基數,衝鋒鎗彈4.22個基數.輕機槍彈7.75個基數,六〇炮彈18.4個基數,火箭彈3.7個基數,各種手榴彈、爆破筒3091枚。
同是這個連隊,反擊戰時,對66個小時的統計表明,平均每小時彈藥消耗:步槍彈0.65個基數,衝鋅槍彈2.92個基數,輕機槍彈1.69個基數,六〇炮彈1.173個基數,四〇火箭彈2.4個基數,各種手榴彈及爆破筒2850枚。
10月19日反擊戰中,一天就消耗炮彈500發,10月30日的反擊作戰,消耗炮彈11萬發。
整個戰役在43天作戰中消耗各種炮彈5100多噸。
而敵人呢?敵人在戰前共動用汽車30000臺次,整個戰中共消耗20萬噸物資。敵人每天出動的飛機在100架次左右,向志願軍陣地發射85000至140000萬發炮彈,還有飛機投下的大量重磅炸彈和燃燒彈。可以說,敵人在上甘嶺陣地上日夜傾瀉著鋼鐵彈雨。
為了保證戰役的勝利,志願軍後勤戰線的幹部戰士日夜奮戰,真是「前方曉戰急,後方運輸忙」。在通往前方的所有公路上,車輪滾滾,晝夜不停。
整個戰役中,志願軍共消耗物資11074噸,其中彈藥5330噸,油料886噸,其它物資4658噸,平均每天180臺汽車對運,共使用人力運輸8566人,基本上是一個團打仗,兩個團進行保障。
由於志願軍事上指揮正確,全體指戰員英勇作戰,也由於後勤的強有力支飯,上甘嶺戰役大獲全勝。整個戰役共殲敵25000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74架,擊毀敵炮64門,坦克14輛,志願軍也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