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外公示的《長沙市本級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透露,長沙市本級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控制在1547.95公頃以內,其中住宅用地407.38公頃,佔供應總規模比重為26.32%;商服用地172.42公頃,佔供應總規模比重為11.14%。
土地市場主要面向的是各類企業,普通的購房者或許很難直觀感受到變化。然而土地市場的變化將通過房地產開發項目傳達到購房者面前,所以如何去分析和把握土地供應思路帶來的趨勢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2020年所剩不多,但這份供應計劃仍可以讓我們窺視長沙今年土地供應端的思路。
思路1
土地供應圍繞重點區域
首先來看供應布局。長沙市本級2020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主要分布在嶽麓區、開福區和雨花區,其供應量分別為581.55公頃、397.13公頃和306.19公頃;天心區和芙蓉區相對較少,分別為163.34公頃和99.74公頃。
就各轄區而言,嶽麓區主要分布於長沙高新區、梅溪湖片區、洋湖片區、望江片區、麓山南路片區等;雨花區主要分布於高鐵新城、雨花經開區和洞井片區等;開福區主要分布於金霞片區、馬欄山片區、青竹湖片區等;芙蓉區主要分布於隆平新區、火炬片區等;天心區主要分布於南部新城片區、新開鋪片區及老舊小區棚改區等。
從主要供應區域可以看出,土地供應是圍繞重點區域進行的。例如,供應計劃透露,加快推進梅溪湖二期、洋湖等片區提檔提質,加快大王山旅遊基礎設施、恆大童世界等項目建設;著力推進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內涵式、集約式發展,推動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產業提檔升級,加快建設視頻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和試驗平臺,推動愛優騰、中國聯通視頻內容基地及南方大數據中心等項目落地。同時,推進高鐵會展新城高端會展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抓好國際會議中心及配套設施、城際空間站、瀏陽河國際文化科創基地等項目建設。
從整體趨勢上來說,梅溪湖、洋湖、馬欄山、大科城、高鐵會展等重點區域是長沙供地的重心。
思路2
針對市場供應商品住房用地
住宅用地是土地供應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購房者關注的部分。同樣,住宅用地對城市發展思路也有著直接的反映。
長沙市本級2020年住宅用地供應總量為407.38公頃,佔供應總規模比重為26.32%。其中,廉租房用地和經濟適用房用地均為0公頃,商品房用地315.95公頃(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221.18公頃),其他住宅用地91.43公頃(其中公共租賃房用地0公頃,棚戶區改造用地11.49公頃,安置房用地79.94公頃)。
這一數量是對長沙落實房地產用地調控政策,精準、均衡供應住房用地的結果。尤其是商品房用地,供應計劃強調,結合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合理確定住房用地的供應規模和分類調控目標;另外,針對市場需求精準供應商品住房用地,科學把握住房供應套型結構,促進民生改善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思路3
優先保證重大基礎設施用地供應
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和空間布局也是長沙土地供應的工作重點。這一工作重點突出表現在優先保證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項目的用地供應上,也符合長沙構建優質均衡的綜合公共服務體系的需求。
供應計劃透露,優先保障長沙市軌道交通1號線北延一期工程、軌道交通5號線一期工程、軌道交通3號線一期工程、機場高速南輔道、馬欄山片區道路、梅浦聯絡線、大王山互通工程、馬欄山視頻文化創園通訊建設項目用地的供應,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
另外,提升綜合實力和居住環境品質也土地供應思路之一。這一思路集中體現在供應計劃對主城功能布局的優化上。
供應計劃透露,要加快老城區減載、增綠、提升,推進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和影響主城功能的傳統產業外遷,加大公共開敞空間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等項目工程的用地保障,合理滿足現代服務業和無汙染的高技術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統籌安排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提升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
來源:瀟湘晨報
作者:羅雅琪
編輯:高芹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