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慧具足、相好莊嚴都能度人。佛陀在世時,他不說法只是威儀齊整、動止安詳地世顯,那種相好就把眾生攝住了!未說法就攝受人了,而且佛陀說法具有八種微妙之音!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還有迦陵頻伽說法之音啊!
世間人都知道相隨運轉、運由心生;一個人相雖好,可是起了壞心,相就轉壞了;反過來講,相雖不好,但發善心、做了陰德事,相就轉好了。那如何修相培養福慧呢,牢記這3句話!
一、做人要做好、做事要做好,相隨心轉,增福慧。
佛家說「相隨心轉」,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相貌來對照修行功夫,心行的善惡決定影響你的相貌
遭到好事要隨喜,千萬不要生嫉妒心,更不要在雞蛋裡挑骨頭。切忌嫉妒人家好事,損自己福報!有的人好事不但不能隨喜,還要挑人家的毛病,那怎麼會有福慧?相又怎麼會好?別人有毛病,你發一個慈悲心指點他、幫忙他,不要躲在背後說是非,把佛事破壞,於自己有什麼好處!
好相是操在我們自己手裡的,心好,相就轉好;現前只要你心裡一歡喜,面孔馬上有笑容,你的相多麼好看!馬上不高興、心裡瞋恨,臉拉下來,那樣子好像同人家有多大的仇恨!
二、一心正思維,忍者無瞋,正行改惡,充實善果。
修心補相,一心有正思惟,就有正行改惡修善,相就會好;好像植物得到了肥料,怎麼不一天天高大、開花結果?
肥料若不充足,就是開了花,花掉下來;結了果,果也是掉下來——瘦瘦黃黃的果不成熟就掉下來,即使成熟了也沒人吃,果子不甜啊!惡業障也是如此!
一理通萬事,要莊嚴相好,還須修忍辱波羅蜜。忍者無瞋嘛!人平時不但無瞋還能歡喜,那面相多好看!年輕時相貌很好,晚年之後相貌未必就好。相貌會變,變好還是變壞,與自己的心行(起心動念、生活行為)有決定的因果關係。有感相貌不好,那你就要改革行為了。從說話開始修正,說話言辭要清爽、柔和,相好、音聲都重要;你這些沒有,就算當了大法師,好像白玉中有了瑕疵,這就不圓滿了,所以我們該好好地培養自己!
三、要學忍辱、不生無明、貢高之心,消業增福。
那麼修相贈福,一定遇到很多橫逆的境界、不順利的境界,就要修忍辱行——修忍辱行就是種相好。修「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行好」,都是由忍辱而成就的。所以在百劫,其中有一百個劫那個時候他種他的相好,「百劫種相好」。
因為能忍辱,所以相好就莊嚴;如果要脾氣大呢,那相貌就變的醜陋。一個人心地良善,言談得體,就會修相好,在那兒種相好的;一個人很醜陋的,聲音也不洪亮,講話疲疲拉拉那麼一點也不清楚,那就沒有種相好。「一善一切善,一惡一切惡。」所以,一樣好,樣樣都會好;你一樣不好,樣樣都不好了。
人生在世,笑臉常開能化解好多是非。俗語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怎樣對你誤會、怒氣衝衝地想來打你,只要向他笑笑、陪個不是: 「我錯啦!」那天大的事都能解決。
「忍一句煙消雲散,退一步海闊天空」,佛弟子嘛!確實要信受奉行。尤其我們想要化度眾生,第一點不能同眾生結怨,你同他結怨就沒辦法化度他,多可惜?佛弟子當遇到問題慚愧都來不及了,為什麼還要無明、貢高?業習就這樣重嗎?
世間鬥爭的事情都是大家沒有忍辱波羅蜜,以瞋報瞋,這不是解怨之道。忍一句,自己安樂,又免得對方造罪業。我們沒辦法令人家好,總不能令人家因我們而來造惡。這就是忍辱波羅蜜,自安樂,尤要令他人安樂。菩薩們!修心先要修「行」-行為端正保養善心。
希望同修們,能修隨喜、慈悲、忍辱之法,每人都相好圓滿、得大自在!佛心是常自在,凡情常有煩惱,所以我們要轉凡情才能常恆自在。願諸大眾自求多福!
經云:「諸法得成於忍」,不忍則諸事難和合,我們為了成就一切眾生成佛道,故必要忍耐、謹慎奉行!